精校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精校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cf461e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a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的 规律 ( )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A

2.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 ) A.地壳物质循环 B.生物循环 C.水循环 D.大气环流 2.B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3.B 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

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景观特征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复杂性

4.A 题干信息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5~6题。

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5.C 6.A “红色荒漠”实际上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

读“某地理事象关联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森林破坏 C.气候变化 D.围湖造田 8.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 7.B 8.D

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10.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9.B 10.B 第9题,由因果关系推理,即可得出答案。第10题,图中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1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 1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11.B 12.A 第11题,由于地壳运动,产生了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导致植被类型发生改变。第12题,图示内容的变化是由地壳运动导致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地理要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14.有关该区域及该区域解决甲问题合理措施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 退耕还林 B.华北地区 节约用水 C.东北地区 治沙治水 D.南方地区 退耕还湖

13.D 14.B 第13题,考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图中各要素对甲的影响,答案应为D。降水量属于气候中的要素,排除A;用水量对地形、土壤影响小,不能和其他因素形成对应,排除B、C。第14题,在解决水源短缺的问题时,要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华北地区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工业、农业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同时在春季干旱,故为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节约用水,选B。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16.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15.C 16.B 第15题,图示反映的是修建水库后产生的一系列水文条件改变,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改变,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性强调区域内的趋同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第16题,甲为地下水的变化,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泊,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也会上涨;受人工湖泊的影响,

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变率减小,降水量增加,气候改善;上游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下游泥沙沉积减少;湖泊的调节作用使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减轻。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气相互作用出现异常的典型代表。读图完成17~18题。

17.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区域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 18.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份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

17.D 18.D 第17题,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等要素共同组成的,当其中一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先是洋流发生变化,随之影响了气候的变化,进而影响水文、植被等,是整体性特征的表现。第18题,东南信风是由副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风,与表层海水运动无关,A错;厄尔尼诺年份是南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而不是整个东太平洋海域,B错;拉尼娜年份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C错;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D正确。

19.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19.B 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含沙量减少,A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为主,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B对。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矿物质到河口,水量大,水位较高,不会发生咸潮危害,C错。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主要位于盛行西风带,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向东吹向大西洋,不可能吹到太平洋。D错。

20.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它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