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21物质的检验与定量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21物质的检验与定量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d0036b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1

剂Ⅲ为盐酸,其目的是除去C,故D正确。

3+

3+

5.C 加入溴水,溶液呈无色,Fe显棕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Fe,溴水具有氧化性,溶液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离子,还原性的离子是S

和I,因为加的溴水是少量,且S

-

的还

原性强于I,一定含有S

-

,根据离子共存,溶液中一定不存在B,加入硝酸钡后出现沉淀,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如果不含有S,则S的物质的量为 mol=0.02 mol,加入足

量NaOH溶液,有气体产生,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且物质的量为 mol=0.05 mol,

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因此原溶液中一定存在I,可能存在K。A.原溶液一定存在N

-+

、S、

I,故错误;B.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Ba、Fe,故错误;C.原溶液可能存在K、S

+

-2+3++

,故正确;D.

没有检验K的存在,还是不能确定溶液离子组成,故错误。

6.D

2+-2+

7.A 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Mg用OH沉淀,加入过量的NaOH可以将Mg沉淀,S

用Ba沉淀,加入过量的BaCl2可以将S

2+

沉淀,先除Mg或先除S

2+

都行,Ca用

2+

C沉淀,除Ca可加入Na2CO3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Na2CO3要放在加入的BaCl2之后,这样

2+

Na2CO3会除去反应剩余的BaCl2,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OH和C

-

,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的NaCl,正确顺序为③②①⑤④,答案选A。

8.D Al(OH)3具有两性,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9.A A.碘易升华,可用升华的方法除杂,故A正确;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具有氧化性,不一定为氯气,可为二氧化氯等气体,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应用碱石灰,故D错误;故选A。

10.A A.Ba(OH)2与Na2SO3或Na2SO4都会形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判断,错误;B.稀盐酸与Na2SO3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而与Na2SO4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C.稀硫酸与Na2SO3会发生反应产生气体,而与Na2SO4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D.浓硝酸有强的氧化性,会将Na2SO3氧化,硝酸被还原变为NO2,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而与Na2SO4不发生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5

11.A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速率越快;在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速率就越快,因此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故选A。

12. (1)①转移 定容 摇匀 ②烧杯 药匙

(2)加入蒸馏水进行稀释,直到溶液颜色变的很浅 酚酞

①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

②0.11 mol·L ③DF

13.Ⅰ.(1)8.4 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镀锌铁皮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下方的气泡阻止了酸液与锌层的接触 (3)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下降

-4

Ⅱ.(1)偏大 (2)过滤、洗涤 4.28×10 Ⅲ.c

-1

【解析】Ⅰ.(1) 36.5%的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1.9 mol·L,1×100=V×11.9,V=8.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镀锌铁皮比普通锌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与电化学腐蚀有关;而溶液上方的锌层变薄的速率比下方的锌层快得多,是下方锌层反应产生的氢气泡对反应的影响;(3)判断镀锌铁皮表面锌恰好反应完全的现象是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下降;Ⅱ.(1)因为难以避免铁会反应,所以甲同学测出锌的厚度会偏大;(2)步骤③的操作是过滤、洗涤; 灼烧后氧化铁的质量为40.000 g,则铁的质量为28 g,锌的质量为0.156 g,设锌镀层的厚度为h,2×5.10×5.00×h×7.14=0.156,h=4.28×10-4 cm;Ⅲ.为了防止生成沉淀,不能为碱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