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七个怕和九个应具备的良好习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班主任的七个怕和九个应具备的良好习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d017360cc17552706220866

班主任的七个怕和九个应具备的良好习惯

“七怕”

一怕考试

其实很多老师比学生还怕考试。为什么?考试结果一公布,其实就是评价老师的时候到了。小到小学的一次期中调研测试排名,大到高考升学率,哪样不是在考老师? 二怕出事

安全,一个常挂在嘴边的词,一件令所有教师都高度重视的事。可是,安全事故却还是时有发生的。学生出现了安全事故,责任在谁?当然是教师啊。谁叫你不注意学生的动态?谁叫你不时时与家长联系?谁叫你在那天不讲上三五次?

三怕家长

孩子成绩不好,家长会认为是老师教得不好;孩子犯错误了,老师批评重了几句,家长也要来兴师问罪;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要由老师来负责。甚至一些本应由家长行使的监护责任也成了教师的事情。而现在家长的维权意识很强,动不动就投诉,比如收费,比如补课。但很多事情对于教师而言也很无奈,乱收费,那是教师所能决定的事情吗?补课,那是教师自愿放弃假期吗?

四怕学生

现在的孩子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造就了极为敏感的性格。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一是一了,也不能再捧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了,他们必须是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虽然体罚等棍棒教育的确很不应该,但现在很多情况是矫枉过正,应该管的也不敢管,不然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吗? 五怕投诉

有些家长对学校或者老师理解不够,遇到问题不能够多跟学校沟通,而是偏听偏信孩子,不分青红皂白的投诉,很是折腾人。 六怕评比

怕评比不是说自己没有教学能力而怕教学评比,而是名目众多的、次数频繁的评比让老师们忙于应付、心力俱疲。 七怕耽误学生

老师有很多害怕,但最害怕的还是教不好学生,有时候,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引导让老师很担心,很多家长分析孩子的特征,不管孩子资质如何,都对孩子寄予了很多期望。这种愿望过高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 “九个”良好习惯

习惯1走在事情发生的前头

通常,不少班主任是在条件成熟或有利时,才开始实施新的工作计划。也就是说,他们是根据班级的运行状况来做事情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班主任在动手做一件事之前,就应该先把这件事能够成功的原因尽可能都考虑到,然后再设计出有助于成功的方案。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在没有竞争或竞争很少的时候,赶在别人之前发现机遇,同时对困难与挑战也要充分考虑。 习惯2在开始的时候就想到结束

班级文化是从班级发展之初就建立起来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从接班起,就要有明确的长远目标:首先应该将主要任务列出清单,再为每项任务确定一至两个长远目标。在运行过程中,凡是有利于这些任务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遇到不利的事情就应当马上停下来。 习惯3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工作中一旦出现比最初的计划与目标更为重要的事情,应当马上进行调整,始终把握好什么是第一位的事。

习惯4要有双赢的思想

没有学生的支持,是不可能建立一个成功班集体的。有的班主任以为,加强学生内部竞争会提高效率,但事实上这样只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双赢协定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要与每个学生的需要、能力和经历相适应。 习惯5理解他人

许多班主任喜欢将各级别的决策权揽在自己手中,这样做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不少班主任抱怨学生不支持自己,其实问题在于他们没有为学生创造条件。一个擅长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班主任,在开始做一项新工作时,通常会征求班干部和学生代表的意见。学生们的建议会有助于班主任实现自己的目标。 习惯6取长补短 互相协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好班主任最长于用每个学生的长项,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互相协调中将工作做到最好。一群相互依赖、互有渴求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去完成具体目标时,工作效率最高。 习惯7保持良好的状态

一个工作状态良好的班主任必然保持着一些良好的习惯,如每周锻炼身体五六个小时,经常与学生、科任教师面对面谈心,等等。这些有益的活动能使班主任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习惯8学会倾听 勤于观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为此,班主任要善于学会倾听学生、家长、同事以及领导的意见,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同时要善于观察、记录、整理相关信息,做到既能看清班级的主流,又能及时了解班级的蛛丝马迹,以便采取断然措施,防患于未然。 习惯9角色换位 平等沟通

师生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鲜见。产生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没有建立有效沟通的渠道。如果这种隔阂不加沟通,久而久之会变得越来越深。角色换位能解决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沟通难题。角色换位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要丢掉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管理者心态,能够多从被教育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关心被教育者,倾听被教育者的心声,即以朋友的心态与被教育者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如何建设班级文化(班主任必读)

班级文化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它是“无声的润物”,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是班级这个“小社会”角落里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制约着每个学生及整个班集体的发展趋势及学习前景;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独特的性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办好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是班级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是“班级王国”中的“活报刊”。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习起着促进推动作用。因此,应努力把学习园地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生动有趣,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加油添料。

学习园地应该开设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有密切关系的栏目,并要遵循着以下原则:

1、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宣传生活常识,指导日常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3、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

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的班级学习园地一般都开设以下栏目: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课本内容毕竟范围狭窄,内容单调,有些甚至缺乏生气。为了能让学生更全面更广阔地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了解大千世界丰富的生活;让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特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栏目,让师生都能在其中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书目或篇目,甚至附上自己的阅读心得。以此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品味。

2、我是生活的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更有些人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没有自主独立的生活能力,这是不符合未来社会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园地中开设“我是生活的主人”这一栏目显得非常有必要。在这一栏目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等具体情况,通过剪报的方式,介绍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生活小窍门、保健常识,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3、了解自我·善待自我。青少年学生有不少的困惑,这些困惑有些来自于生理的发育;有些来自于心理的发展;有些来自于与他人的关系。例如,对异性的好奇等等现象,都会引起学生的困惑。甚至严重地影响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效果。“了解自我·善待自我”栏目,就是通过张贴一些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剪报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发展情况有个初步的理解,并在其到来之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不至于束手无措,更不至于引起心理的恐慌. 用好黑板报

黑板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它的更换方便,可操作性强,可以说是既实用又方便。同时,对黑板报的板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对黑板报的稿件进行征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满足其创作欲望,更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

譬如,在“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月中,就可以利用黑板报来教育引导学生。要出好“学习雷锋精神”这一期黑板报,首先要明确:在新时代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的什么精神。这些都是应该引导学生的。我曾经指导

学生出过一期以“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学习雷锋精神专刊,并且提前指导学生设计好版面,画好版头、插图;确定所需文章的篇数、题目、内容、字数等。经过师生的商讨,最终确定了需要使用以下五篇文章:“刊首语”、《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学习的革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用行动证明》。“刊首语”是对“从我做起”这一主题的深入与延伸,其他四篇文章分别从宿舍内务、学习态度、纪律要求、实际行动四个方面宣传新时代应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的什么精神。确定好这些细节以后就向全班同学征稿。这样的黑板报既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并从根本上改变了黑板报“没人愿意出,出了没人愿意看”的尴尬局面。 激发参与热情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班干部的事情,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其实也只有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够使得宣传内容得以传播,使学生主动接受,否则,就必然是宣传一方的“一厢情愿”。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呢?我有以下三个做法:

1、黑板报全班征稿。每一期黑板报,都提前指导学生设计好版面,画好版头、插图;确定所需文章的篇数、题目、内容、字数等,然后向全班征稿。 2、创办班刊。班刊每学月出版一期,开设“心灵絮语”(学生谈自己的心理话)、 “同题作文选粹”(选登每次课堂作文的优秀作品)、“随心随笔”(选登课外练笔的优秀篇章)、“是是非非·同舟共济”(发扬民主作风,谈论班级建设)等栏目,让学生自由撰稿。

3、开展剪报活动。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大小为A4的剪报内容粘贴本,自设栏目、自选内容每月每人编辑一本有个性的剪报专集,并相互交流。剪报材料可以利用班内的《南方日报》、《顺德日报》、《中国青年报》、《广州青年报》、《法制报》五份报纸,当然,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读报,每份报纸都必须过了一周后方可用来作为剪报材料。

对于积极参与以上三项活动的学生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评出各项的一、二、三等奖。

美化教室环境

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并不是脱离的,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保证教室环境布置的科学性,在教室布置的过程中,每一张装饰画、每一条标语、每一个细节都要慎重考虑,使教室内外充满一种整洁、舒适、宁静、典雅、和谐的书香气氛,形成一个美好的求学场景。给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此外,班主任应该经常联合各科任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各种兴趣活动。这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精神,增添学习生活志趣,开拓思维和扩大视野,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而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文化的主导,其人格美、行为美、仪表美都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对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并一如既往地落实、执行。同时,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