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部编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d9536e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c5

水量变化大 季节积雪融水补给 冰川融水补给 湖泊水水补给 春季 夏季为主 全年 有连续性,水量稳定 水量较稳定 水量较稳定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稳定 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调节)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普遍(有湖泊地区) 地下水补给 全年 普遍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二:洋流

1、洋流的概念: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现象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 顺时针 旋转 大陆东岸为暖流

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南半球: 逆时针 旋转 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 逆时针 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

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 顺时针 ;冬季自东向西流, 逆时针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降水较多。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1)气候

寒流:降温减湿。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

处)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 和 拉布拉多寒流 交汇处)

(2)海洋生物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和 东格陵兰寒流 交汇处)

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秘鲁寒流 )

(3)海洋环境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4)航海事业: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广义:水圈中的水量总体

·狭义: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分布 洲、大洋洲 ① 衡量因素:平均径流总量 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俄罗斯,我国 ② 就大洲而言:亚洲、南北美洲、非洲、欧居第六

资料

③ 我国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平衡 ·科学技术落后→开发利用河流水、湖泊水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 ·科学技术发达→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开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始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海水淡化、修建蓄水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规模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 的大小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效益 1.原因: 的高低 ·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 3.以上影响程度受当地生产力高低的制约 ·人类的生产生活→水资源的污染2.水资源利用的措施

① 开源: ②节流: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蓄水——修建水库 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开渠引水,多水→贫水 ·海水淡化,人工降水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冰川和生物作用等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 地面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趋于起伏 1.岩浆岩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内能),地震、火山、 ·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泥石流、滑坡等 浸入地壳上层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岩石 2.外力作用 ·两类:浸入岩→地壳上层冷却,花岗岩 ·风化/侵蚀(溶蚀)、搬运、堆积→地面趋喷出岩→喷出地表冷却,玄武岩 于平坦

·能量来自太阳(太阳辐射),风力、流水、

2.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歪理的作用下受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 ·层里结构→砂岩、砾岩、页岩、煤 化石→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3.变质岩

·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下,是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新的岩石 ·石灰岩(受热)→大理岩 页岩(受挤压)→板岩

4.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手作图)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资料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现象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 1、储油气构造; 2、建隧道,因为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成为谷地 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反而形成山地 1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垒(上升一侧):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 1、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地堑(下降一侧):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原因是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2、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自然因素的考虑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原则上: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水文条件好 2.社会经济因素的考虑:·路线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重要经济点·地方性公路尽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概念: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类型 ·“V”形河谷:发育初期或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溯源侵蚀为主 ·“U”形河谷:发育后期或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两岸侧蚀为主 2.河流堆积地貌

(1)概念: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源头、上游)

洪水期 → 出山口,地势突缓 → 冲(洪)积扇 → 扩大+彼此 → 洪积—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两侧通常为聚落、城市密集分布区,如

四大古文明发源地

2.河流为聚落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资料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泥沙凸岸,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

面积不断扩大,枯水季节落处水面,称为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继续堆积。多个河漫滩连在一起→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入海/湖口)

入海/湖口处坡度变缓,外加海/湖

水的顶托作用,水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前方堆积→河口三角洲

*3.河流弯曲的可能性因素 ·地转偏向力

·岩石的性质与缝隙特征 ·地表植被覆盖状况

·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便利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条件

·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农耕

▲村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平原:地形完整、开阔平坦→村落呈现圆形或不归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

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呈带状,

规模相对较小

·高原、山地:河流河谷,山间盆地(气温、水源、土壤),如藏南谷底

·热带(湿热)地区:高地之上(凉爽),如昆明、墨西哥城

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 、(1)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土质疏松 、 缺少植被保护 、 降水集中 。 (2)整体性的表现:

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自然景观和自然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 带由沿海向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

从不同区域来看,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普遍存在。全球地域尺度上,有已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陆地上不同的地区,受热量和水分差异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类型,形成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一.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为主)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典型代表: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赤道向高纬)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二.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为主)

资料

·典型代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我国40°沿海向内陆)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热量+水分) ·热量和水分随海拔高度有规律变化→自然景

观和自然带沿海拔高度作有规律的更替 ·典型代表:常绿阔叶林→高山针阔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草甸→高寒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