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试题库(免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工程水文学试题库(免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04d1b4960590c69ec37637

30. 一个地点的土壤蒸发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蒸发率的变化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31. 充分湿润下的土壤其干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土壤蒸发有何特点? 32. 简述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

33. 水面蒸发与土壤蒸发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34. 为什么对于较大的流域,在降雨和坡面漫流终止后,洪水过程还会延续很长的时间?

35. 写出某闭合流域的年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36. 一场降雨洪水的净雨和径流在数量上相等,但有何区别? 37. 一次降雨过程中,下渗是否总按下渗能力进行?为什么? 38. 大面积灌溉对径流有哪些影响?同时产生哪些水文效应? 39. 影响径流的因素中,人类活动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40. 流域降雨特性不同,对流域出口的洪水有哪些影响?

41. 一个流域的蒸发对该流域的径流有何影响?以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予以说明。 42. 由蒸发器测得的蒸发资料推求水面蒸发时,为什么要使用折算系数? 43. 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

44. 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 45. 同样暴雨情况下,为什么流域城市化后的洪水比天然流域的显著增大?

二、 计 算 题

1. 已知某河从河源至河口总长

为5500 m,其纵断面如图1-2-1,A、B、C、D、E

,各河段长度,

分别为800、

各点地面高程分别为48,24,17,15,141300、1400、2000

试推求该河流的平均纵比降。

图1-2-1 某河流纵断面图

2. 某流域如图1-2-2,流域面积F=180,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两个雨量站,其

上有一次降雨,两站的雨量分别为150、100mm,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并比较二者的差异。

图1-2-2 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

3. 某流域如图1-2-3,流域面积F=350

,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两个雨量站,其

上有一次降雨,它们的雨量依次为360㎜和210㎜,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比较二者的差异。(提示:A、B雨量站泰森多边形权重分别为0.78、0.22)

图1-2-3 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

4. 某流域如图1-2-4,流域面积300

,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C 三个雨量站,

其上有一次降雨,他们的雨量依次为260㎜ 、120mm和150㎜,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提示:A、C雨量站泰森多边形权重分别为0.56、0.44)

图1-2-4 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和一次雨量分布

5. 已知某流域及雨量站位置如图1-2-5所示,试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

图1-2-5 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分布图

6. 已知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位置如图1-2-6所示,试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并在图上标出A、B、C、D站各自代表的面积FA、FB、FC、FD,写出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本流域的平均雨量公式。

图1-2-6 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分布图

7.已知某次暴雨的等雨量线图(图1-2-7),图中等雨量线上的数字以mm计,各等雨量线之间的面积

分别为500,1500,3000,4000

,试用等雨量线法推

求流域平均降雨量。

图1-2-7 某流域上一次降雨的等雨量线图

8. 某雨量站测得一次降雨的各时段雨量如表1-2-1,试计算和绘制该次降雨的时段平均降雨强度过程线和累积雨量过程线。

表1-2-1 某站一次降雨实测的各时段雨量

时间t(h) 雨量

9. 某流域面积

,其上有10个雨量站,各站代表面积已按泰森多边形法求(1) 0-8 8-12 12-14 14-16 16-20 20-24 (2) 8.0 36.2 48.6 54.0 30.0 6.8 得,并与1998年6月29日的一次实测降雨一起列于表1-2-2,试计算本次降雨的流域平均降雨过程及流域平均总雨量。

表1-2-2 某流域各站实测的1998年6月29日降雨量

雨量站 代表面 积fi(km2) 1.2 2.79 2.58 1.6 0.94 1.79 2.74 2.34 2.84 权重 gi(=fi/F) 0.06 0.14 0.13 0.08 0.05 0.09 0.13 0.12 0.14 3.4 5.0 7.5 0 11.5 14.1 8.5 0.1 0.1 13-14h 各站各时段的雨量、权雨量(mm) 14-15h 15-16h 16-17h gi0.20 0.70 0.98 0 0.58 1.27 1.11 0.01 0.01 gi81.1 60.0 30.5 21.5 46.5 65.9 45.7 36.8 27.1 4.87 8.40 3.97 1.72 2.33 5.93 5.94 4.42 3.79 9.7 g 1.4 0.7 0.9 1.8 1.7 1.6 0 0.9 0.8 gi 1 2 3 4 5 6 7 8 9 11.0 21.3 9.7 15.0 17.0 9.8 7.8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