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农村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威海市农村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341b6d561252d380eb6ee0

建池农户;建设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10处。全市沼气池年可消化利用畜禽粪便80余万吨,产生沼肥近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5万吨、二氧化硫610吨,年节支增收6580万元。累计投资1.1亿元,在午极、下初、泽头、大水泊、宋村、大疃、桥头等20多个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20.5万亩,项目区农户平均年增收400元。所辖市区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覆盖,累计在2000多个村推广测土施肥面积400万亩,惠及40万农户。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累计减少化肥折纯使用量1万吨,为农民节支增收近亿元。

(五)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全市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数量发展到到555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园区有5个,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达到8800多人,年接待游客数量为66.1万人次左右,年营业收入达9400多万元。其中:农业科技示范园11个,从业人员310人,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060万元;农业观光采摘园100个,从业人员7000多人,年接待游客27.4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700多万元;休闲农庄9个,从业人员150多人,年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年营业收入3310万元;农家乐(渔家乐)接待点400多个,从业人员1300多人,年接待游客24.4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200多万元;农活参与体验园1个,从业人数20人,年接待游客3000人,年营业收入70万元。

(六)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开展。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民34049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2099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1950人。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农民技术辅导员6600名,带动示范农户4万户,培训农民约22万人次。2009年,在文登市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与改革建设示范县项目,围绕小麦、玉米、花生、果树和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建立了10处科技试验基地,筛选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和1000个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指导,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

(七)农村商贸流通业持续繁荣。“十一五”期间,全市商贸流通行业用于农村商业设施投入的资金总额达27.2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额的6.5倍,年均递增40%以上。全市建设改造专业化配送中心9处,累计新建、改造各类“农家店”2200多处,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及70%以上行政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建立,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可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6.5%,呈现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档次不断提升的良好势头。各承办企业以配送中心为纽带,依托庞大的销售网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8家主要超市公司共对接基地3万亩。“农超对接”既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物流损耗,保证了消费安全,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八)农村供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全市供销系统完成销售(营业)收入40.3亿元,实现利润4528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0.7%和37.8%;所有者权益由2006年初的4.3亿元增加到5.9亿元;上缴国家税费总额由2006年的3739万元增加到4376万元,五年累计达2.4亿元。日用品连锁超市从2005年的39个发展到100个,覆盖全市所有镇域,并向村庄社区延伸;文登长江汇泉超市有限公司、荣成和乳山农资公司成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依托企业;新建了占地49亩的荣成农资配送中心,改造了乳山农资配送中心,新上了乳山农资技术服务中心,新成立了威海广丰园农资有限公司;全系统农资农家店整合到550多个, 2010年农资经营额达5.3亿元,化肥联采直供开始启动。拥有再生资源和旧货交易市场5处,回收网点发展到210多处,2010年废旧物资回收额2.8亿元。成立了市县两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供销社领办合作经济组织总数由29个增加到109个,涉农专业协会达到20个,10个专业合作社被纳入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民工程”。 发展了滕家镇孔家等41个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展望

总体来看,我市农村服务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受区位、资源、环境、文化、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地服务业发展差异较大。城郊镇、村以房屋租赁、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旅游业为主,经济效益较好。

偏远镇则以批发零售贸易业为主,经济规模和效益相对要差一些。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我市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存在档次不高、效率低下、小而散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现有农村服务业以传统的第三产业为主,新兴行业如科技服务、教育培训、休闲观光、信息服务等发展的能力较低。服务业经营方式大多以单家独户的农户经营为主, 经营规模小,有实力的农村服务企业少,缺乏竞争力。三是产业发展重点未突破。旅游业是当前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但从全市来看,除西霞口景区、昆嵛山樱桃采摘节等个别的景区和活动外,农村、农业休闲游、体验游的规模还比较小,吸收游客数量有限,旺季、淡季的差别较大,还未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当前,威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国家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市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三农”调整和倾斜的力度逐年加大,公共财政越来越多地惠及农村,政府支农强农力度空前加大;经过建市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全市基本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为农村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两区”发展规划,为农村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客观需求;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步伐加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农业比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