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复习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海洋地质学复习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34de3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6

活 动的)和河间高地组成。主要为淡水河流动力主导,但是受到潮汐、波浪的影响,在外缘形成潮滩、海 滩等沉积体。

6.前三角洲:正常天气下的波基面以外,基本不受浅水波浪的影响,但风暴天气下,海底沉积物会被扰动。主要以沉积河流携带的悬浮质沉积物,形成以泥质为主的沉积类型。水下地形坡度剖面明显变缓。 7.澙湖-潮汐汊道

8.基岩港湾海岸:基岩港湾海岸在岬角处主要发育基岩海岸,在湾内形成海积海岸,包括发育海滩、沙咀、湾坝。 沙坝-澙湖式港湾 泥沙供应相对充足;一般一个沙坝-澙湖港湾自成独立系统,不与邻近海岸系统发生泥沙交换。河流来沙和岬角侵蚀供沙是海岸的主要泥沙来源。溺谷式海湾,泥沙供应相对较少;港湾内水深较深;此类港湾在高纬度地区比较常见,一般由冰川刨蚀形成,最深可至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试卷)

河口三角洲沉积

一、河口三角洲发育与分类 二、河口三角洲沉积特征 三、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四、河口三角洲沉积作用

五、河口三角洲沉积旋回与演化

一、河口三角洲发育与分类

二、河口三角洲沉积特征 三、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四、河口三角洲沉积作用

1.沉积模式:陆棚/缓坡型:主要发育沉积在坡度低缓而宽阔的陆棚海边缘 斜坡/陡坡型:该模型根据牙买加耶拉斯三角洲沉积特点建立 斜坡/陡坡型:以具有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三层构造为特征层 2.河口作用:

9

大陆边缘沉积

一、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 二、大陆边缘的沉积特征

一、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

1.大陆隆由大陆坡坡麓向大洋底延伸的沉积扇形地,地跨大陆坡和洋底两单元,宽100~1000km,沉积物厚度通常超过5km,平均坡度小,水深1500~4000m, 陆隆面积19×106km2,占洋底总面积6% ,陆隆表面起伏不大。陆隆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陆隆一般更缓。(试卷) 2.大陆架是围绕大陆、地形开阔、坡度平缓的浅水区。它的范围从低潮线开始,到海底坡度突然增大的深度为止。

3.大陆坡指紧靠大陆架外缘,水深200-2000m的海底。平均坡度为 4°17′。主动型大陆边缘表现为上部缓,下部陡。而被动型的大西洋和印度洋边缘则相反,表现为上部陡,下部缓。 海底峡谷和大陆坡平坦面是大陆坡两个主要次级地形单元。

二、大陆边缘的沉积特征 2.1 陆架沉积

2.2 陆坡-陆隆沉积 2.3 浅海碳酸盐岩沉积 2.4 边缘海盆沉积

2.1 陆架沉积

10

1.残留沉积是指沉积物的属性与目前所处环境不相适应的那些沉积物。如波罗的海海底发现淡水湖相粘土和冰碳物; 全球陆架面积的50%左右为残留沉积物所覆盖,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含钙质结核,还往往有许多指示原沉积环境的生物化石。(考试) 2.、现代沉积是指沉积物的属性与目前所处的沉积环境相一致,处于一个统一的动态平衡系统之中。

3.变余沉积,原为残留沉积物,受到现在所处的浅海环境的改造,沉积物的属性一部分与现代沉积环境一致,一部仍属残留沉积物的属性

4. 陆架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1)海平面变动:影响水深和自然地理环境

2)沉积物的补给,物质来源主要是由河流、冰川等从陆地上搬运 来的陆源物质。 3)气候,决定了大陆上岩石的风化、侵蚀的类型和速度, 海洋中的海流体系,海岸生物生产力和海水的化学 性质。

4)陆架水动力状况:包括洋流、 潮流、密度流和气象流四种,是陆架沉积物侵蚀、搬运、沉积及海底地貌塑造的主要营力。

5)生物作用,底栖生物的许多形式和生理的适应性与底质沉积物的物理性质有关,两者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在不同类型沉积物底质上,生活着不同种群组合的生物群落;另一方面,沉积物表面的生物活动又可改变沉积物表面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到沉积过程.

6)化学因素,陆架区海水的化学性质,一方面控制着某些自生矿物的形成,另一方面,化学沉积作用也会引起沉积物胶结和粘结,这对于增加底质稳定性、减少侵蚀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考试)

2.2 陆坡-陆隆沉积

1.陆坡-陆隆沉积作用的影响因素

1)地质构造环境 地质构造环境是控制陆坡-陆隆沉积作用的一级制约因素。 幼年阶段陆坡仅局部或者从未发生沉积作用,陆隆未形成。 青年阶段的陆坡沉积作用仍很微弱,陆隆未形成或仅处于胚胎阶段。 壮年期陆坡已被很厚的沉积物所覆盖,在物源充分的构造稳定区,陆坡向前推进;老年阶段的大陆边缘由于聚敛板块的构造活动而出现深海沟。

2)海面变化 气候温暖的高海面时期(间冰期),河流输送入海的沉积物质大多堆积在陆架内带,只有很少部分被海流搬运至陆坡,因而不利于陆隆的发育。 气候寒冷的低海面时期(冰期),陆架大部分出露,河流可将其载荷物质直接堆积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当受到地震、大风暴等营力触发时以浊流、碎 屑流或滑塌的形式搬运至陆坡、陆隆及深海平原,从而有利于陆隆的发育。

3)物源 陆坡、陆隆以再沉积作用为主。低纬区的物源常是来自碳酸盐礁及台地的生物碎

11

屑,但供给速率较低。

4)生物活动 生物生产力以及生命活动对陆坡、陆隆的沉积作用有重要意义,它影响着水柱中质点的类型和浓度。从而影响着底质的沉积速率。

2.沉积物重力流分为随屑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浊流四类。

3.海洋碳酸盐沉积的一般特征:温暖、清洁的浅水海域是碳酸盐产生的最有利因素;有机来源和盆内成因是海洋碳酸盐沉积物的显著特点;碳酸盐的搬运距离近,颗粒与灰泥比值常作为判断解释碳酸盐沉积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的重要标志;浅海潮下带是碳酸盐沉积物堆积速率最高的地带,深水沉积低速率;碳酸盐沉积体的特有形态—碳酸盐建隆(考试)

大洋沉积

大洋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来源 ? 大洋沉积物的分类 ? 大洋沉积作用 ? 大洋沉积的分布规律

一、大洋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来源 1、大洋沉积环境

大洋沉积发育在深海盆地,水深在2000m以 下。平均深度为4000m。

深海底阳光已不能到达,氧气不足,底栖生物稀少,故不能形成多量的底栖生物堆积。 深海底层温度一般稳定在1℃左右。

现代海底许多地区的底流流速为4 -40 cm/s, 可以搬运沉积物,形成波痕。 2、大洋沉积物的来源

陆源物质:河流、海岸侵蚀、风、冰川、海流 海洋源物质:生物沉积、海底风化、自生矿物 其他来源物质:火山、宇宙物质

三 、大洋沉积作用:垂直沉降作用;远浊流作用;底层流效应;等深流;雾浊层;深海暴流

1.方解石的补偿深度—CCD:随水深增加,由于水温降低和压力增加,使碳酸钙溶解的饱和度增大,方解石和文石的溶解速度也增加。在某一深度上碳酸盐沉积物的溶解速度和供应速度达到平衡。在此深度之下,碳酸盐沉积物被溶解而不能沉积下来,粘土质和硅质便相对得到富集。现代海洋的CCD在4500m之下。(考试) 2.等深流指在科氏力和水体密度梯度作用下,顺同一深度形成的密度底流,主要形成在大陆隆区,可以形成等深流席或沉积脊堆,宽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等深流流速较低,沉积速率低,在时间上是持续和稳定的。

3.大洋底部,由于各种水流(包括底层流、等深流和远浊流等)和水团的活动,使洋底一部分沉积物悬浮起来,在洋底上方呈雾浊状,称为雾浊层。其微粒浓度可以达到0.01 ~ 0.3 mg/L,甚至更大。平均微粒粒径12μm,雾浊层厚度可达1000 m。

四、大洋沉积的分布规律(大洋沉积作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大洋沉积作用存在气候地带性、环陆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以及构造地带性。 气候地带性:不同的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湿度, 影响基岩风化(物源供给)、搬运方式等,从而与陆源沉积作用息息相关。不同的气候带及其所造成的大洋环流特点也控制了海洋生物的繁衍和分布。这样,气候带的差异必然会在海洋沉积中得到反映。气候地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