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2019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43b64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c

湖北省襄阳市2018-2019年高二期末联合调研考试

生 物 试 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1.关于细胞中的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能磷酸键既可以在类囊体薄膜上形成,也可以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 B. 磷酸二酯键既可以在细胞核中形成,也可以在细胞质中形成 C. 氢键既可以在线粒体内断裂,也可以在叶绿体内形成 D. 肽键既可以在细胞质中形成,也可以在溶酶体内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和RNA中均含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真核生物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详解】A、ATP含有高能磷酸键,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阶段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均可合成ATP,A正确;

B、DNA和RNA中均含有磷酸二酯键,DNA复制形成DNA和转录形成RNA既可以在细胞核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中进行,B正确;

- 1 -

C、DNA和RNA中均含有氢键,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均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该过程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C正确;

D、蛋白质含有肽键,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肽键只能在核糖体中形成,不能在溶酶体中合成,D错误。 故选D。

2.人体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能催化ATP水解,并协助K+逆浓度梯度进入胃壁细胞,同时协助H+逆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从而维持胃腔的酸性环境。胃壁细胞内的K+又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质子泵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B. H进入胃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迗输

C. H维持的胃腔酸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保持较高活性 D. 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答案】D 【解析】

质子泵能催化ATP水解,说明质子泵具备酶的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H+是逆浓度梯度进入胃腔的,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H维持的胃腔酸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保持较高活性,C正确;K逆浓度梯度进入胃壁细胞,又经过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两个过程的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D错误。

3.生物膜上常附着一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附着有ATP水解酶,有利于细胞主动吸收或排出某些化学物质 B.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与其分解丙酮酸的功能相适应 C.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有与光反应相关的酶,有利于其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D. 真核细胞核膜上附着的多种酶可以运输某些信号分子通过核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

【详解】A、物质通过主动运输或胞吞胞吐出入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故细胞膜上附着有ATP

- 2 -

+

+

+++

水解酶,有利于细胞主动吸收或排出某些化学物质,A正确;

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附着有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与[H]和氧气结合的功能相适应,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附着有与光反应相关的酶,有利于其吸收、传递、转换光能,C错误; D、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某些信号分子通过核孔需要核孔复合物的参与,而不是酶运输,D错误。 故选A。

4.将长势一致的A、B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容器内,给予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较低CO2浓度的环境中,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比A植物强 B. 10min之前,B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C. 在两条曲线交点M处两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相等

D. 20min以后,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植物和时间,因变量是小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由图可知,B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故在较低CO2浓度的环境中,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比A植物强,A正确;

B、10min之前,B植物所处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B正确;

C、在两条曲线交点M处两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由于呼吸速率未知,故真正光合速率无法判断,C错误;

D、20min以后,A、B两种植物所处小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

- 3 -

用强度相等,D正确。 故选C。

5.细胞内受损后的线粒体释放的信号蛋白,会引发细胞非正常死亡。下图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自噬体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B. 自噬作用清除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 C. 自噬体将水解产物排出体外,以促进受损细胞凋亡 D. 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线粒体受损伤后,会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水解酶分解线粒体,清除受损线粒体。

【详解】A、由图可知,自噬体含有双层膜,故由2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A正确; B、自噬作用清除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B正确;

C、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部分被细胞重新利用,部分排出体外,C错误;

D、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的过程中发生了生物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6.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孟德尔利用豌豆设计杂交的实验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B. 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S型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C.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序列

D. 克里克在中心法则中指出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或RNA,并由RNA流向蛋白质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