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及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及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46ddfb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f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星期日的安排》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事情呢? 生:有的去书城看书、有的看电视、有的去公园玩……

师:大家的答案有很多,老师调查了同学们星期日的活动,你们想知道大家主要都在干什么

事情吗? 生:非常想知道。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你们都在干什么呢?”和“你们想知道大家在干什么事情吗?”这两个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引入课题。)

二、创设探索环境,探究学习过程 1、读题审题,感知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出示题目(星期日的安排的情景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片,找一找条件问题。

(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引导思考,探究怎么样列出计算算式。

师:同学们,我们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怎么列出算式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究。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探索结果呢?

生:1-3/8-1/6 1-(3/8+1/6) 1-1/6-3/8 1-(1/6+3/8)等。 全班探讨,围绕着总数 1 的问题老师归纳,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我们把全班学生人数看作整体1, 减去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能求出剩下几分之几。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理解起来比整数剩余问题要困难一些,所以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探讨和算理理解的交流上。)

3、 自主探究运算的过程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大家看看这些题目和以前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是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算式一样,有加法也有减法,里面的数不一样,以前是整数或者小数,现在是分数。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以前学习的计算方法,自己选择一道算一算怎么样?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自我探索。

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师: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

1-3/8-1/6 = 5/8-1/6 = 11/24

1-3/8-1/6 = 24/24-9/24-4/24 = 15/24-4/24 = 11/24 1-3/8-1/6 =1-(9/24+4/24)= 24/24 – 13/24 =11/24 1-(3/8+1/6) = 1-13/24 = 11/24 ……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必须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没有小括号的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学生小组进一步探讨,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算理。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

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练习巩固。 1、 计算。

请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4道算式,全班交流,在计算过程中要强调运算顺序。

提高探索:本练习的4道计算题,我们可不可以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来正确地计算呢?(此内容可灵活应用,应该强化算式以及计算过程的比较,牢牢地巩固混合运算的这个知识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69页第2题,可引导学生画图分析解答,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独立完成69页第3题,完成填表后组织讨论,使学生明白客观条件的变化,所花费的时间也将改变。比较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和时间占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3、灵活解决其他的题目。(具体看自己学生状态而定)

(适当地安排练习活动。练习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如教材中的“试一试”。对于这些题目,在计算时学生也会碰到各种类型,有先计算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后,再进行通分的;有先通分后,才能进行计算的;也有先部分进行通分,算出部分的结果后,再需要第二次通分的,等等。教师在安排练习时需要从易到难,一层一层地推进,不要过早地将各种类型直接呈现。另一部分练习的内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具体应用,如“练一练”中的第2~4题,对于这些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作线段图进行分析,通过线段图的分析,学生既可以理解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发现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从而发现题目的数量关系结构。)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通过学习掌握了那些知识呢?

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会用各种方法计算;在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没有小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教学反思】

1、通过探讨,从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星期日的多种形式的安排,列出多种计算算式,引出了本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围绕“怎么样运算?”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切实转变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思考、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刻地认识到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3、适当地安排练习活动。练习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如教材中的“试一试”。对于这些题目,在计算时学生也会碰到各种类型,有先计算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后,再进行通分的;有先通分后,才能进行计算的;也有先部分进行通分,算出部分的结果后,再需要第二次通分的,等等。教师在安排练习时需要从易到难,一层一层地推进,不要过早地将各种类型直接呈现。另一部分练习的内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具体应用,如“练一练”中的第2~4题,对于这些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作线段图进行分析,通过线段图的分析,学生既可以理解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发现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从而发现题目的数量关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