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48b4f3f90f76c661371a98

② 元朝设机构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③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 清朝初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

怀抱。

⑤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⑥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⑧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

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为解决这一遗留问题,中共制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 4、东北:清军入关时,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清朝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取得胜利。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

一 农业问题

1 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西汉: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 (4)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魏建国后,统治者继续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 (5)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史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农业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6)北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

(7)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8)明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等措施;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推广种植。

(9)清朝:从康熙统治中期起,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 2 历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

最完整的农书。

(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3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影响因素: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 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②隋唐时期: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③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4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思想) (1)重农抑商

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汉初休养生息,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商人 ③隋唐轻徭薄赋

④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的政策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休养生息

5 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如汉初高祖、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汉初经济发展起来,出现文景之治。 ▲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如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汉唐两朝都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汉朝发明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筒车等。▲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新制度的确立。如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发展。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元朝的统一等。

▲对外交往的加强。如宋朝引进推广占城稻、明朝引进大量农作物,有利于经济发展。 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实际而定。

古代经济政策

①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②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劝课农桑、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④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

⑤隋朝: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⑥唐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玄宗,大力发展生产

⑦北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

⑧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大运河。

⑨明朝: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推广种植。

⑩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二 商业

1 商业和城市

(1) 隋唐: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2) 宋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 城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3)明清: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 资本主义的萌芽

(1)原因(条件):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出现。

(3)实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4)缓慢发展:清朝,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部门增多了,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和欧洲);汉武帝以后,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2 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海岸;166年,大秦派使者来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3 唐朝: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范围广泛: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与日本、新罗的交往;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加强了中印联系。

4 宋朝: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泉州、广州、明州是主要的对外港口;引进外国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

5 元朝:元都城大都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马可波罗行记》;对外港口

6 明清: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明初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出现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引进推广国外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 二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

1 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

2 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变化原因: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5 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三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影响因素

1 政治: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如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对外政策。如隋唐时期开放的对外政策推动了对外交往,而清朝的闭关锁国则影响了中外交往。

2 经济:经济发展是对外交往的物质基础。如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是对外关系发展的基础;经济重心,如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对外交往则以南方海路为主;

3 文化:科技发展。如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对外交往。 4 人物:杰出航海家的作用。如明朝郑和。 四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1汉朝:①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②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 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

2 唐朝:①对外贸易繁荣;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称中国人为“唐人”

3宋朝: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②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

4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5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五 对外政策

1对外开放:从两汉、历经隋唐、宋元到明朝前期,封建政府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1)表现:①政治军事外交往来;②经济贸易往来;③科技文化交流。

(2)背景:①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②海陆交通发达便利;

(3)影响: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2 闭关锁国:明朝后期开始限制对外交往,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表现: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