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物测定实验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氯化物测定实验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57b22a2af90242a895e564

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中 氯化物量测定 氯化银浊度法

实验报告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 关玉珍 康泽彦 张向红

1 方法提要

在硝酸介质中,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乳白色胶状沉淀或胶状悬浮物,在分光光度计波长420nm处,利用形成的浑浊度,求得氯化物的含量。 2 试剂

2.1 硝酸(1+1),优级纯。

2.2 硝酸(360 + 640),优级纯。

2.3 硝酸银溶液(0.1mol/L):称取17.0g硝酸银(优级纯)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3滴硝酸(ρ1.46g/mL)使溶液透明,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避光贮存。

2.4氢氧化钠溶液(100g/L):称取10g氢氧化钠于250mL塑料烧杯中,用100mL去二氧化碳水溶解,保存于塑料瓶中。

2.5 对硝基酚指示剂(1g/L):乙醇溶液。

2.6氯化物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6484g预先在500℃灼烧至恒重的氯化钠(优级纯),置于100mL烧杯中,以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相当于1mg氯化物。

2.6.1氯化物标准溶液A:移取25.00mL氯化物标准贮存溶液(2.6),置于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相当于100μg氯化物。

2.6.2 氯化物标准溶液B:移取25.00mL氯化物标准溶液(2.6.1)于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相当于10μg氯化物。 3 仪器

分光光度计,3cm比色皿。 4 分析步骤

4.1 试料

按表1称取试样,精确至0.0001g 4.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4.3 测定

4.3.1将试料(4.1)置于200mL烧杯中,加少量水和1滴对硝基酚指示剂(2.5),滴加硝酸(2.1)至完全分解,黄色退去,加热煮沸,驱除二氧化碳,冷却,移入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按表1分取试液置于25mL比色管中。

表1 氯化物的质量分数/% 试料/g 容量瓶/ mL 分取试液量/ mL 0.001~0.005 >0.005~0.01 >0.01~0.05 >0.05~0.10 5.000 5.000 2.000 1.000 50 100 100 100 10.00 10.00 5.00 2.00

4.3.2 用氢氧化钠溶液(2.4)调至溶液呈黄色,再用硝酸(3.2)滴至无色并过量2.0mL,加入1.0mL硝酸银溶液(2.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4.3.3将部分溶液(4.3.2)移入3cm比色皿中,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2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4.3.4减去空白溶液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氯化物的含量。 4.4工作曲线的绘制

4.4.1移取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氯化物标准溶液B(2.6.2),分别置于一组25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10mL,加1滴对硝基酚指示剂(2.5),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黄色,以下按(4.3.2)进行。

4.4.2 将部分溶液(4.4.1)移入3cm比色皿中,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20nm处测量其吸光度,减去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后,以氯化物的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5 分析结果的计算

氯化物的含量以氯化物的质量分数wCl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m1?m0)?V?10?6wCl??100……………………(1)

m?V1式中:

m1——测量试液中测得的氯化物的量,单位为微克(μg); m0——测量空白溶液的氯化物的量,单位为微克(μg); m——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V —— 试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 —— 移取试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 实验方法

6.1 波长的选择

移取1.00mL氯化物标准B(2.6.2),于25mL比色管中,按分析步骤进行测定,改变测定波长,以水作参比,分别测定空白溶液吸光度A和试液的吸光度A,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波长400 410 420 430 440 450 460 470 480 nm 空白A 0.033 0.014 0.010 0.009 0.009 0.010 0.010 0.008 0.008 试液A 0.087 0.064 0.056 0.055 0.054 0.052 0.051 0.047 0.045 由表1可见:氯化物在波长420nm~460nm之间有一稳定的吸收,选择波长420nm处进行比色测定。

6.2 硝酸用量的选择

移取1.00mL氯化物标准B(2.6.2),于25mL比色管中,滴加1滴对硝基酚指示剂,用氢氧化钠 、硝酸调节溶液至无色,加入不同量硝酸(2.2),按操作步骤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硝酸用量/mL 0.00 1.00 2.00 3.00 4.00 吸光度A 0.00 0.044 0.042 0.045 0.043 由表2可见: 加入1mL~4mL硝酸(2.2),对结果无影响,选择加入2.0mL硝酸(360 + 640)。

6.3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移取1.00mL氯化物标准B(2.6.2),于25mL比色管中,按操作步骤进行测定,改变显色剂用量,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显色剂用量0.5 1.0 1.5 2.0 2.5 /mL 吸光度A 0.040 0.038 0.038 0.037 0.038 由表3可见:加入显色剂,体系显色完全,选用1.0 mL。

6.4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移取1.00mL氯化物标准B(2.6.2),于25mL比色管中,按操作步骤进行测定,改变显色时间,测定结果见表4 。

表4 放置时5 10 15 20 25 30 40 50 60 间/min 吸光度A 0.034 0.036 0.037 0.038 0.040 0.041 0.042 0.043 0.045 体系稳定性不是很好,显色15分钟后迅速比色。

6.5 工作曲线

6.5.1不加锂盐基体溶液的工作曲线

移取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氯化物标准溶液B(2.6.2),分别置于一组25mL比色管中,以水稀释至10mL,加1滴对硝基酚指示剂(2.5),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黄色,以下按(4.3.2)进行,结果见表5。

表5 氯化物标准/μg 10 20 30 40 50 吸光度A 0.048 0.093 0.143 0.210 0.267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0μg /25 mL~50.0μg /25 mL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在0.995以上。

6.5.2加入锂盐基体溶液的工作曲线

锂盐基体溶液:称取10.00g碳酸锂[w(Li2CO3)≥99.99%]于200mL烧杯中,缓慢加入硝酸(1+1),待碳酸锂分解后,将试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分别移取10.00mL锂盐基体溶液于一组25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mL、1.00mL、

2.00mL、3.00mL、4.00mL、5.00mL氯化物标准溶液B(2.6.2),以水稀释至10mL,以下按分析步骤进行测定,结果见表6。

表6 氯化物标准 10 20 30 40 50 /μg 吸光度A 0.033 0.073 0.120 0.190 0.225 2由表6数据绘制工作曲线得到:R=0.993。加入锂盐基体溶液时,氯化物(Cl)标准的吸光度比没有加入锂盐基体溶液的吸光度减小。建议制备无氯化物的基体溶液,绘制工作曲线。

6.6 共存元素的干扰

3-2-对于10μg /25 mL,相对误差±5%,5μg的PO4、SO4不干扰测定。

6.7 标准回收

表7 样品名称 加入氯化物标准/μg 样品中氯化物测定量/μg 回收率/% 量/μg 碳酸锂 100.00 9.95 112.3 102.4 200.00 9.95 210.4 100.2 6.8 精密度及方法对照试验

表8 样品号 氯化物的质量分数/% 平均值/% 标准偏差 RSD/% 0.0010 0.0010 0.0011 0.0010 0.000044 4.41 0.0010 0.0010 0.0011 0.0010 0.0010 0.0011 碳酸锂2 0.025 0.023 0.026 0.028 0.025 0.0018 7.2 0.025 0.027 碳酸锂3 0.081 0.082 0.076 0.079 0.080 0.0020 2.5 0.081 0.081 0.080 表9 样品号 汞量法/% 比浊法/% Li2CO3 0.0010 0.00098 LiOH·H2O 0.0011 0.0013 由表8、表9可见:在0.001%~0.80%测定范围,精密度和重复性高,本方法结果与汞量法结果吻合。

6.9 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硝酸介质中,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乳白色胶状沉淀或胶状悬浮物,在分光光度计波长420nm处,测量其吸光度,求得氯化物的含量。可以满足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中氯化物的测定,具有应用广泛、灵敏高、测定简便易于操作的特点。认为可以作为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中氯化物的测定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碳酸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