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报告 书画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暑期报告 书画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637a92daef5ef7ba0d3c94

县书画进一步的“平民化”。

民国初年,王子云在第一高等小学任美术教师,先后发现、培养了诸如刘开渠、王肇民、欧阳南荪、刘梦笔、卢致远、许克书等一大批书画新秀。

三十年代,萧县习画、练字之风日盛。县内小学竞相开设了美术、书法课,在孩子们的心灵上及.翠地播下了艺术的种子。后来,王子云去北京国立艺专和杭州国立西淅艺术院任教,又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学生先后去外地艺专学画。其间,萧县去杭州、上海、北京、徐州、苏州等地美专学习书画的就有数十人。当时,国立西湖艺术院(杭州美专)共有江北学生六人,除李可染为徐州籍外,王肇民、刘梦笔、欧阳南荪、朱德群、卢致远五人均为萧县人。之后,进入该校学习的还有朱德群、蒋瑞云(女)、朱广明(女)、郑忠方等人;许克书(女),系苏州美专的毕业生,是当时萧县三位女画家之一;罗丹,系我县在上海艺专最早毕业的学生。

1928年,萧县民众教育馆在欧阳南荪和侯子安的倡导、主持下成立了“美术研究会”。会员有毛羽毛、段庆成、范荣祖、白菊如、郑衍俊、冯雨村、吴忠和等三十多人。1930年,又成立了“东方画会”。他们定期开展活动,进行作品观摩,并举办古今画展,相互砥砺,切磋画艺。另外,间或由侯子安讲授山水画的构思技法;那时,欧阳南荪任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利用课余去讲授人物素描和花鸟画创作;冯雨村则讲授书法的基本要素和品评的技巧。一时间,一个不足万人的萧县城,学书习画,争先恐后,沸沸扬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早在二十年代初期,王子云、刘开渠师生二人,在乡亲们的激励、支持下,相继走出萧县,步入徐州、北京、杭州等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他们利用较为优越的学习条伺,广征博览,尽情地汲取古今中外前人创造的艺术精华。后来,二人又先后到了法国巴黎深造。先是学习人体素描和西洋油画。未久,因为主观上奋斗目标的转移和客观条件的许可,都改攻雕塑,迅速地取得显赫成果。1935年,巴黎出版的《现代美术家辞典》介绍了他们的艺术成就。这不仅是他们二人和萧县人的殊荣,而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十年代,他们先后返回祖国搞美术创作或教育工作。不论是在古都北平,还是在西子湖畔,或是驻足巴山蜀水,他们对于家乡总是一往深情,希冀“龙城画派”的重新崛起,而家乡有志致力于书画事业的人,也常以他们二人为楷模,鞭策自己

在艺术上不懈地进取。 1938年春夏之交,萧县沦入日军之手,“东方画会”这一群众团体不得不停止活动。成员各奔东西,共赴国难。但是,它对于书画传统的赓续,让“龙城画派”世有传人,永为后人所铭记。

抗战期间,日军猖獗,生灵涂炭,抗战的烽火遍地燃烧。萧县:托画创作的行列中,有的投笔从戎,与敌拼搏;有的生活动荡,朝夕惴惴于穷乡僻壤;有的则消极悲观,苦熬岁月。因此,抗战期间,萧县书画从整体上来说是处于停滞状态。 书画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1949年初,伴随着淮海战役胜利的炮声,萧县全境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文艺方针指引下,萧县书画创作日趋繁荣,跨入“黄金时代”。画坛宿将、新秀竞相争辉。萧龙士,早在青年时就以优秀的花鸟画作品饮誉省内外。他长期在家乡小学、中学执教,受诲学子数以千百计。他循循善诱,奖掖后进,成为“龙城画派”承前启后的国画名家。

1958年,牛眠乡大庄村栽培葡萄能手周武全,以豪放的笔墨画了一幅《葡萄丰收图》,博得中外画界的好评。国内许多杂志撰文介绍《东德宸造型艺术》杂志还将其选作封面,大加赞赏。后来,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十年动乱,文艺界被“四人帮”糟蹋得百花凋零,悄无声息。萧县书画尽管也有零星创作,但是,由于打上“帮风”、“帮气”的深刻烙印,山水画、花鸟画被禁止,只剩下为极“左”路线服务的,表现“高、大、全”、 “英雄”等毫无生命力的人物画。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颁布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方针政策。我国人民在饱尝了“四人帮”制造的种种苦难之后,迎来了“第二次解放”。党中央的富民政策,使广大农民不仅获得温饱,而.且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更使他们有余暇和兴趣去从事学习、研究书画创作。

在中共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怀下,萧县书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推动普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而使书画创作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在当今萧县精于书画和热爱书画的群体中:一有判古通今,久负盛名的老前辈,扒王子云、刘开渠、萧龙士、王肇民、朱德群、刘惠民、欧阳南荪、刘梦笔、冯雨村、许克书等;二有年过花甲,雄心未已的书凾老将,如

吴燃、卓然、郑正、阎梓昭、吴梅生、杜方千、李秀夫、张协和、孙钟琳等;三有笔墨义理俱精的中年骨干,如郭公达、葛庆友、张翰、欧阳龙、薛志耘、蒋连湛、许西桓、朱宝善、王庆彬、曾广才、刘继武、傅强、田东辉、高书林、马新华、薛兴中、李家训、李振宇、宋彦昭、李庆贤、刘德超和萧承霈、萧承霭、萧承震三兄弟等;四有风华正茂,崭露头角的青年劲旅,如李定华、李明河、李乐武、胡志新、欧阳举、王军、魏玉新、纵封利、董宜峰、祖爱民、纵兰凌、刘欣、吴孝典、柳毅成、侍永刚、孙天桥、刘前方、刘法敏、张学英、梁爱冰、欧阳卉影、薛峰、杜圣玉、孙永等;五有稚气十足、艺技初展的小书画家欧阳小影、陈飞、闫卯卯等,可谓俊彦济济,人才辈出。 书画的展出与交流

萧县书画,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的展出与交流,逐步提高了画乡在国内外的声誉。早在1926年,刘开渠的油画写生、习作等作品100余件,即在北京艺专礼堂展出。当时的北京《晨报》为画展发表了消息;1931年,欧阳南荪的油画40余幅曾在萧县实验小学展出,它是萧县历史上第一次展出西画;1930年,王子云的油画曾在日本东京展出,其作品《杭州之雨》东京美术画刊选登;1931年至1936年,王子云在法国留学期间,他的油画《巴黎协和广场》、《杭州之雨》和雕塑《少女》等作品,先后参加了法国“春季沙龙”、“秋季沙龙”和“独立沙龙”美术展览会展出,获得当地多家报刊的好评。1935年,巴黎出版的《现代美术家辞典》一书,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1932年,萧县民众教育馆举办了侯子安、欧阳南荪、冯雨村、白菊如、纵衍纯、刘先知等人的书画作品展;1944年,王子云的早期创作,包括水彩、油画、雕塑等作品近百件在西安展出,曾轰动西安画坛;1947年和1950年萧龙士的早期创作,分别在南京、徐州展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县书画展出活动日益增多,层次也不断扩大,据能查到的资料:从1950年至1990年,先后在本县本省,以及在南京、上海、北京、广州、青岛、济南、郑州、开封、成都、徐州等大中城市举办的个人书画展达42次,联合展出达45次之多。诸如:

1984年11月15日至30日,由南京画院、鼓楼公园和萧县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国画之乡”南京画展》,展出书画作品100余幅。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冰石为画展揭幕剪彩;南京著名书画家亚明、武中奇、陈大羽、徐天敏、萧

娴、魏紫煦、杨建侯、李剑臣、喻继高、赵绪成等知名人士参加了开幕式;嵌《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报刊、江苏电台、南京电视台均作了专题报道,《新华日报》还发表了杨建侯教授撰写的财根泥土,《根深叶茂》的评论文章。认为,萧县国画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格质朴无华,坚劲秀雅而率真。”展出期间,接待各界观众达四万多人次,不少国际友人和华侨参观了画展。日本友人为画展题了“书画共怡”四字留念;中纪委委员杜千,著名书画家陈大羽、尉天池为画展题了词。

1985年6月27日至7月3日,萧县政协联谊会、萧县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国画之乡”上海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书画作品120余幅。上海书画院程十发、方增先出席开幕式。《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光明日报》和上海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1985年7月10日至25日,萧县政协联谊会、萧县文化局和广东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国画之乡”广州画展9,在广州光寿寺展厅展出书画作品120余幅。广东省美协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著名画家参加了开幕式;《羊城晚报》《南方日报》、香港《文汇报》、《爱了望》杂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和广东电视台都作了报道与评价。香港《文汇报》刊登了该报记者李静荷采写的式国画之乡——萧县9的通讯报道,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注目。在展出期间,广州美术学院黄笃维评价说:萧县的书画重传统、重笔墨、重师承,与江南画派有所不同,足见萧县文风之盛;华侨殷治忠也挥笔写下:“看了国画之乡萧县书画,使我身居海外的人,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亲人”。有的还写下了:“国画之乡,驰誉中外,盛世之年,人更思美”等赞语。

1986年5月4日至18日,由萧县政协联谊会、萧县文化局、萧县书画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国画之乡”成都励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展出书画作品120余幅。中顾委委员谭启龙、天宝和四川省顾委常委刘星、成都军区纪委书记张立勋以及各界知名人士2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刘星、天宝为开幕式剪了彩;谭启龙率先濡墨挥毫写下:“向萧县人民致敬”七个大字;四川省书协主席李半黎题了:“萧县山青水秀,龙城鸟语花香,万户千家挥笔,堪称国画之乡”5四川画报社社长阎风、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郝超、成都市画院院长词5生、全国书协理事刘云泉,分别为画展题了词;《四川日报》、《成都晚报》分别报道了画展揭幕消息和发表评沦文章,还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