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训经 评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圣训经 评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705fc408a1284ac85043af

欣(殁于回历九五年),在埃及有阿布顿拉.耶载尼的儿子艾布勒海尔(殁于回历 九0年),在也门有凯撒尼的儿子托吴斯(殁于回历一0六年),在白索拉有耶撒尔的儿子赫 (殁于回历一0六年)。这时期也没有成文的教法。 到了阿巴斯王朝,法学家倍出,法学大大发展,可说是教法史上的黄金时代。这时期的法学派 别很多,如勒赛派(回历九四---- 一七五)、奥杂尔派(殁于一五七年),达吴德派(殁 于二七0年)载德派、十二依马目派等。而传播最广、历史最久的共有四大派;

(1) 哈奈飞派____创始人是撒比特的几子艾布哈尼法.努阿曼,回历八十年生于库法城,一五0年殁。 此派产生于库法,因当时伊拉克圣训不多,该派多用理智,故人们称之为理智派。此派是四派 的先进,有弟子四十人,著名者有三位:〔一〕伊布拉欣的儿子艾布优素夫.业尔古白,(殁于一八三年)。〔二〕赫桑.色巴尼的儿子穆罕默德,(殁于一八九年)。〔三〕胡载理的儿子祖发尔,(殁于一五八年)。艾氏这三个高足,都能独立创制教法。此派的著作,大都是穆罕默德的遗墨,此派现在盛行于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阿富汗、印度、中国等地。 (2) 马力克派_____创始人是艾奈斯的儿子马力克,回历九三年生于麦地那,一七九年殁,此派产生 于麦地那,称为圣训派。现在盛行摩洛哥、突尼斯、的黎波里、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地。 (3) 菲尔派_____创始人是伊得力斯的儿子穆罕默德.沙菲尔,回历一五0年生于安则。二0四年殁。 沙氏先跟圣训派的马力克学习法学,后从伊拉克的理智派学习法学。此派圣训类比并重。产生 于埃及,现在盛行于埃及、黑札兹、巴勒斯坦、也门、亚丁、哈达拉毛、爪哇、暹罗、越南等 地。 (4) 罕伯利派____创始人是罕伯利.色巴尼的儿子爱罕默德,因历一六四年生于报达,二四八年殁, 先跟沙菲尔教长学习,后独创一派。此派传布不大广,现在盛行于黑札兹和奈吉德等地。 努尔迪尼

2005-5-26 16:02:00

十:综合圣训集的重要和现有的综合圣训集; 五大圣训基础里的圣训,都是正确的可靠的圣训,我们都应该去读。但五部圣训集,有二十五厚 册之多,非普通人所能阅读。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和金钱起见,必须有一部综合性的圣训集成才行。这 类作品据我所知约有三种:(1) <<圣训明灯>>(艾勒.买索比罕),拜俄威氏所编(殁于回历五一六年)。 (2) <<圣训精选>>(艾勒.孟特戛),伊本特明业氏所编。(殁于回历六五二年)。 (3) <<圣训简编>>(特西鲁.勒.伍苏里),色巴尼氏所编,(殁于回历九四四年)。 这三部圣训集,虽各有其优点,但各有缺点。第一种遗漏天经注解部份,而且每段圣训,首无传述人, 尾无收集人,不能使读者心安理得。第二种遗漏更多,许多重要的圣训都无收进来,不能使读者窥其全貌。第三种以阿拉伯文字母排列,条目不清不便检查。 十一:此经内容和优点之一斑; 埃及著名圣训学家纳.阿.曼素尔氏所编的这部圣训经<<塔志>>,没有前者之缺点,实为现代最 理想的综合性的圣训集。编者花了六年的功夫,用最大的努力,根据各大圣训集,编出这部合乎一般学者及穆斯林大众要求的<<圣训经>>。此径原文共分五巨册,三十卷,有圣训约六千段,举凡天道、人道、个人、社会、今生、后世、教门、俗事,一切应有尽有。一般圣训学家,对此经颇多好评,公认它是划时代的作品。因之,此经问世不夕,便风行于伊斯兰世界,颇受广大穆斯林弟兄所欢迎。 此经共分四个部份,第一部分包括信仰、知识、举意、虔诚、沐浴、礼拜、礼拜堂、殡礼、天课、乐捐、斋戒、朝觐、满克和麦地纳两圣地等。第二部分包括商业、农业、继承、遗嘱、放赦、婚姻、离异、刑事、抵偿、判断、誓愿、宰牲、渔猎、饮食、衣着、医药等。第三部分包括启示、贤哲、天经优点、天经注解、战争和战役等。第四部分包括伦理、道德、解梦、虔行、祷词、后世特征、复生、乐园、火狱等。 此经优点很多,主要的有五大特色:(1)编者是品端学粹的圣训学专家;(2)把各大圣训集冶于一炉,去粗存精,使读者对全部圣训有个明确的概念;(3)分门别类,条目清晰,使读者有系统地阅读圣训,而无杂乱之感;(4)注解简单明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5)注文比 较各法学家主张之不同,

使读者对照圣训,对法学有一正确的认识。

努尔迪尼

2005-5-26 16:14:00 十二:此经原文编辑大意; (1) 天经是整个教义的基本原理,圣训是注解天经的第二原理,故此经每个主要题目开端, 皆引天经明文,以为根据。 (2) 此经之编辑,主要是根据五大圣训基础,但五大圣训基础所遗源者,为了全美题目,裨益 读者,便从马力克教长的<<穆旺塔>>、伊本马哲的<<圣训集>>及戛兑尔雅的<<石发>>等经里选出,有 时编入正文,有时附于注文。而所采集之圣训,无一不是有据可考而正确可靠者,读者应当放心。 (3) 为求简要通俗起见,编者多选概括性的圣训,尽量避免繁琐的传述,前两部分完全采取教 律经的通用风格。各段圣训的排列,尽量切合实际,一个题目,说明一件事物。使众人的传述先于少 数人的传述,使隹美的圣训先于较次的圣训;有必要时,才倒置这个次序,如把被停止的先于停止的, 把笼统的先于注解的,等等。 (4) 一般圣训集,有的根本没有标出传述人和搜集人,有的却标出许多,非常拉杂。此经为了 避免这种过简过繁的偏差,每段圣训开首写一个主要的传述人,尾部写一个搜集人。如一人传述或者 搜集数段者仍只写一人。 (5) 布赫里等圣训集,对圣训的安排,有些地方欠妥当,此经将那些圣训,一 一放在适当的地 方。此经的体例,与旧有的圣训集虽有不同的地方,但编者的目的不在标新立异,仅为使圣训的组织 ,益趋严密而己。 (6) 为了帮助普通读者易于了解圣训集,编者添加简单注解。注文注重解释生僻的词汇,指出 教法家的各种主张。但谈到教法时,仅指出各家之不同说法,而不加可否,意在令读者抛弃成见,择 善而从。 (7) 编者偏此经时,用的参考书很多,主要的除<<古兰经>>、五大圣训集及其各种注疏外,还 参考各种教法书,特别是四家法学比较学,和<<法学大全>>(查密阿索义尔)的各种注疏,并参考泰 白力氏的<<回教史>>以及<<阿文辞源>>(戛目斯)和<<阿拉伯语言>>(理撒努勒阿莱卜)等辞典。 十三:译文例言和翻译经过; (1) 穆圣以“沉思”“健谈”著称,因为他有丰富的生活实践,故他的言论,渊博而精深,不但富有哲理,而且在阿拉伯文坛上占着主要地位。译文因限于译者能力故仅能达义不够典雅,读者 幸无以译笔的幼稚而忽略圣训之本真。 (2) 原文排列,较旧有的圣训集己进步很多,但有些地方仍嫌不够,故译文有时重新分章节,有 时重新定标题,有时调换前后次序,有时删去不必要的地方。总之,让此经编排的更系统化,科学化。 (3) 原文每段圣训后边附有搜集人姓名,译文求简略计,仅用一字代表之。见于一家者,用其姓名之首字,并加以括弧。见于数定者,用阿拉伯数字,并加以括弧。今说明于下:(布)指布赫里(穆)指穆斯标,(艾)捐艾布达吴德,(铁)指铁密济,(奈)指奈萨义,(马)指马力克,(伊)指伊本马哲,(沙)指沙菲尔,(达)指达尔盖图尼,(尔)指戛兑尔雅度,(地)指地力密,(爱)指爱罕默德,(5)指五大圣训基础,(4)主要指布穆艾铁四家,有时也指其他四家,(3)主要指布穆艾三家,有时也指别的三家,(2)主要指布穆二家,有时也指别的二家。 (4) 原文注解,着重解释词义和人名地名的考证,对于我国读者帮助不大,故译者据目前教胞们的需要,除吸收原文注解的精华外,参考<<古兰经>>、主要天经注、主要圣训注、圣训学、<<克俩目>>、<<沙密>>、<<泰罕托威>>、<<欧目代>>、<<买克土巴特>>、<<教法原理>>、<<教法比较学>>,以及有关的新旧经书,结合教内的实际情况,予以简明的适当注释,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圣训。 (5) 注文内容分提纲、小结、解释三类。提纲附在全书开端和每编开端,以便读者对全书和各偏有个总的概念。小结的着重点,是把似乎矛盾的圣训,或复杂的数段圣训,或法学家分岐的主张予以适当的联系,综合分析,使读者能解决阅读经典时所碰到的复杂现象。解释的着重点,是阐述圣训的奥理,说明其背景、效果、教训和价值,启发读者这用思考,去体会,钻研,能深入地读圣训。此外,注文还提出了教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予以应有的调和与批判,以求改进。 (6) 埃及新出官版<<古兰经>>,都印上每段经文的数码,便于检

查和引证,是天经编利上一大进步。<<圣训经>>理应照办,但一般圣训集尚无实行。此经原文也只分章节无标出段数。译者为了补此缺点,每段圣训都标出段数。分段标准,以每段圣训是否说明一件事情而定。譬如一人传数段,而数段各有其独主意义,那么,仍分为数段。数人传数段,而数段只说明了相似的一件事,那么,仍划为一段。引证时象引证<<古兰经>>一样,在所引圣训后边标出几章几段。如果引证的是此经的第四章第三十五段圣训,那么,即可写成这样的格式:(<<圣训经>>四:35)。此事是圣训集上一种创举,请大家多试用。 (7) 原文全书仅分四编,似嫌过简,译文分编较多。此外,译文加上详细的序文和详细的目录。 (8) 此经原名叫<<塔志>>,义为“圣训之冠”。译者认为只有天经、圣训,是真正的经典,我国只有汉译<<古兰经>>,尚无标准的汉译<<圣训经>>,为了尊重圣训,为了实事求是,为了提高大家对圣训的注意,故将此经译为<<圣训经>>,一则符合经的内容,二则与<<古兰经>>相照应,以期通过各大“阿林”及穆斯林大众的同意,使它成为正式的<<圣训经>>。 (9) 译文文体,采用在全国各大地区流行较广的口语,尽量避免在人民生活里已经死了的文言和仅适用于某一地方的土语。同时,尽量吸收有保存价值的经堂用语,因为经堂语有些在今天看来虽然不大恰当,但有些却是很有意思的。而且经堂语还有三大特点:一、它是阿文翻译成汉文的破天荒的创举;二、它有悠久的传统,并且在全国回族社会特别是回族的阿訇界成为统一的语言而定型化;三、它反映着回族特殊的文化、宗教、心理状态和风俗习惯。从阿译汉的发展史来看,初期的“阿林”们特别是那第一次用汉语讲解经典的第一个人,正不知呕了多少心血,才摸索出阿文的词汇概念及其语法规律,才创造了并确定了每个词的译义,这些无名英雄,是值得我们钦敬的,学习的,我们从这些方面看经堂语,才不致低估它的价值,才不致埋没先人们的功劳,所以在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尊敬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今天,在没有一种成熟的新的经堂语出现的时候,慎重地看待民族文化遗产,把原来的经堂语加以批判的保留和发展是必要的,“阿林”们向着这方面走,也是应该的。 (10) 圣训是穆圣超人的思想和感情、工作和人格的具体表现,读其话如见其人,故读圣训时必须有虔诚的信念,恳挚的态度,虚心学习,深刻钻研,多方体会,认真实行,向穆圣看齐,不断锻炼,不断提高,使自己具有穆圣般的伟大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圣人的教育和教养,受到真主的启发和感召,而成为两世吉庆的人。 十四:译此经的动机和期望; 在西北念经的时候,发现这样的问题:(1)阿訇的德与才为什么赶不上教胞们的要求?(2) 念几十年经的人为什么没有彻底地了解教义?(3)闹教派者各说各对,究竞谁的对? 当时我只模糊的知道,这些问题和经堂教育有关系,但找不出症结的所在。后来读到<<光塔古 兰经注>>,才得到具体的解答,作者穆罕默德.阿布笃肯定地告诉我们:“教内的各种问题,大都 是由于不学习天经圣训产生的;只有实行天经圣训,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后来又向王静斋老阿 訇领教这些问题,他严正地说:“我不顾命地昼夜赶译<<古兰经>>,其原因和目的,就在这里! 我这样的年迈多病,假设真主给我寿命,我一定翻译整套的圣训和穆圣的生活史、、、、、、” 由于这些老人家的真心爱教和努力,近些年来,穆斯林大众都注意起天经来了,阿訇们讲天经, 经生们学习天经,各种译本陆续印出,乡老们都研究天经。大家虽是做的不够,但毕竞是打下很 好的基础了。 大家对<<圣训经>>的注意似乎还不够,至今还没有一部供各地阿訇作教材用的统一原本,和供 广大穆斯林阅读的译本,这确是一件撼事!不过这也难怪,从前海禁未开,无经可读,不得不读 << 四十段>>一类的手抄本子。后来海禁大开了,可是来的圣训并不多,而且所来的<<圣训经>>不 是编辑欠隹,便是重复繁杂,所以不便翻译,不能推广。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到北京念经,见到这部<<圣训经>>,如获至宝,立意把它介绍出来。前年 到这里做阿訇,一面给学生们和乡老们讲它,一面从事翻译它,三年的功夫,初稿己经完成,全 书得四十余章,五十余万言。为了满足教胞们的迫切需要,今加以整理,把它贡献在大家面前。 译圣训,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也是一件艰巨的工作,因为一来圣人的生活丰富,圣训涉及的范 围太广;二来圣训离现在时间很远,文法和词汇有时较天经还难;三来译圣训,不象<<

古兰经>> 一样有各种译本可供参考;四来译者缺乏译经经验,参考经书也不多。所以错误的地方一定是有 的,希望关心圣教的“多斯提”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此经虽然没有把全部圣训一段无遗地搜罗尽净,但把所有通行的重要圣训老收进来了。在我国 有这样一部<<圣训经>>,大致上说也差不多够用了。大简单了不能满足大家的实际需要;太繁了, 不惟使大家担负不了,而且事实上也没有那种必要。所以希望大家象对待天经一样对待圣训,摈 除往漠视圣训的现象,努力学习它,实行它,发挥它,用这个法宝,去衡量并解决教内存在着的 一切问题。更希望回教学术工作者,多多介绍有关圣训的作品,以免穆斯林再走弯路,而借著主 圣的灯塔,走向“端庄的道路!”

【 陈克礼.一九五二年斋月于故乡颖桥寺】 努尔迪尼

2005-5-26 16:16:00 <<圣训经>>目录(上)

评 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编 者 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译 者 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一编“知、信、行、诚”-----信仰 第一章 论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教信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一节 正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二节 高度的信德和理想的信士------------------------(4) 第三节 信仰的增强和减弱------------------------------(6) 第四节 正教的优越性、可接受性和普通信士的起码条件----(7) 第五节 前定法则和异端派------------------------------(10) 第六节 响应主圣的号召和怎样做信士--------------------(13) 第七节 坚持天经与圣训、反对邪说和教派、信士的任务----(14) 第八节 入世、实际和办功的方法态度-------------------(17) 第二章 论举意与虔诚---------------------------------(18) 第一节 正确的志向和目的性的重要---------------------(18) 第二节 计划性和工作效果的关系-----------------------(20) 第三节 真心为主和自私自利---------------------------(21) 第三章 论文化教育与学习-----------------------------(23) 第一节 知识的重要及学者的高贵-----------------------(23) 第二节 学者应有的态度和任务-------------------------(26) 第三节 笔记及其作用--------------------------------(27) 第四节 教学的礼

节和教学方法-------------------------(28) 第五节 学习的目的与文化的持久性---------------------(29) 第二编 人品的功修 第四章 论沐浴与清洁卫生---------------------------------(33) 第一节 清洁的高贵-----------------------------------(33) 第二节 水的规律-------------------------------------(34) 第三节 清除污秽的方法-------------------------------(36) 第四节 大小便的规矩与净前后窍-----------------------(38) 第五节 小净与抹靴子-------------------------(40) 坏小净原因—小净的礼节和圣行 小净作法及其期限----抹靴子 第六节 大净-----------------------------------------(45) 坏大净的事项—大净的规矩与浴塘的

条例 大净作法及坏大净者应止的事项 第七节 月经、分娩及病血-----------------------------(49) 怎样和月经的妇女相处—和月经妇女性交的罚条 清

除月经和生育的期限—病血和月经的不同点及 患病血的人可办的事件 第八节 土净------------------------------------------(52) 土净的来源—作土净的方法 第五章 论五番拜及礼拜的各种律例--------------------------(55) 第一节 拜功的演变和贵重------------------------------(55) 五番拜的天命性—拜功应当谨守 最贵重的拜与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