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87bed684254b35eefd3495

1. 固体药物的粒径和表面积 2. 温度 3. 扩散系数 4. 扩散层的厚度

▲常通过冰点下降测定渗透压 影响增溶的因素

增溶剂的种类: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药物的性质:分子量越大,增溶量越小

加入顺序:常将增溶剂与药物混合,再溶于水 增溶剂的用量:必须达到有效的含量 增溶剂与助溶剂的区别 性质 原理 使用量

增溶剂 表面活性剂 形成胶团 使用量小

助溶剂 低分子化合物 络合、复盐等 使用量大

▲常采用正辛醇和水来考察药物脂水分配系数,因为生物膜的δ平均值为21.07±0.82,很接近正辛醇的δ(21.07)。

渗透压测定方法

Van’t Hoff渗透压方程:?V?nRT???RTn/V?RTm 冰点下降与摩尔浓度的关系:?T?Km?m??T/K

通过冰点下降测定渗透压:??RTm?RT?T/K?22.4/1.86?T?12?T (0℃,水冰点降低常数为1.86)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结构主要由非极性基(疏水基)和极性基(亲水基)构成的两亲性分子。

溶质分子在界面聚集的现象称为吸附现象。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代表 一、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盐、硫酸化物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性皂,在结构中含有一个五价的氮原子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一)脂肪酸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

(二)多元醇型: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 (三)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

▲开始形成胶束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CMC)。在增溶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要大于CMC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

13 / 20

▲不同HLB值表面活性剂的适用范围:增溶剂(>15),O/W型乳化剂(8-16),润湿剂与铺展剂(7-9),W/O型乳化剂(3-8).

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升高至某一点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点温度称为Krafft点。

起昙与昙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强烈的脱水和收缩,使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出现浑浊,称为起昙。引起起昙的温度为昙点。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和杀菌剂 ▲目前能用于静脉给药的表面活性剂有卵磷脂、泊洛沙姆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影响增溶的因素:增溶剂的性质、增溶质的性质、温度

制剂新技术

固体分散体中的载体材料:水溶性载体材料、难溶性载体材料、肠溶性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简单低共熔混合物(Eutectic mixture)、固态溶液(Solid solution)、共沉淀物(Coprecipitates)

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法、(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5)研磨法、(6)双螺旋挤压法

☆ 固体分散体速释和缓释原理 速释作用:(1)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有利于速释

(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提高药物可润湿性,保证药物高分散,抑晶作用) 缓释作用:药物分散在疏水、脂质载体材料形成的网状骨架结构,减缓溶出和释放

固体分散体的老化(或陈化)是指由于制备方法不当、保存条件不适当或保存时间过长,使药物析出结晶或结晶粗化,从而降低药物溶出速度的现象。

包合技术:指一种分子(客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主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的技术。

▲常用的包合材料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常用的环糊精有α、β、γ-环糊精,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单体组成。其中以β-CYD最为常用。

环糊精衍生物

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葡萄糖衍生物、羟丙基、甲基 疏水性环糊精衍生物:乙基衍生物

包合物制备方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14 / 20

环糊精在药剂学上的应用 1.增加不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液体药物粉末化与防挥发

4.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刺激性,掩盖不良气味 5.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调节释药速率

普通乳:液滴大小在1-100um之间,形成乳白色不透明的液体。 亚微乳:乳滴粒径在100-1000nm范围,稳定性介于纳米乳和普通乳之间。 纳米乳: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 ☆纳米乳与普通乳剂的区别 粒径 透光性 稳定性 黏度 表面活性剂量 助表面活性剂 制备 普通乳剂 大于1000nm 不透明、乳白色 热力学不稳定 较大 0.5~10%左右 无 外力作用 纳米乳 10~100nm 透明或半透明 热力学稳定 较小 5~30%左右 常有 自动形成 微囊(microcapsules):系采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的微型小囊。

◎囊材的种类

1.天然高分子囊材:明胶、海藻酸盐、壳聚糖、蛋白类 2.半合成高分子囊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乙基纤维素(EC)、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3.合成高分子囊材: (1)非生物降解

水不溶解的:聚酰胺、硅橡胶等

水溶解的: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等

(2)▲生物可降解:常用的生物降解材料有聚酯类、聚氨基酸类、聚乳酸(PLA)、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等。

与明胶作复合囊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囊材有:阿拉伯胶、海藻酸盐、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微囊的制备方法

(一)物理化学法:1.单凝聚法2.复凝聚法3.溶剂-非溶剂法4.改变温度法5.液中干燥法 (二)物理机械法:1.喷雾干燥法2.喷雾冻结法3.流化床包衣法4.锅包衣法 (三)化学法:1.界面缩聚法2.辐射化学法

影响粒径的因素:1.囊心物的大小2.囊材用量3.制备方法4.制备温度5.搅拌速度6.附加剂的浓度7.囊材相的粘度

微囊中药物的释放机理:1.药物透过囊壁而扩散、2.囊壁的溶解、3.囊壁的消化与降解 纳米粒:粒径为10~100nm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的粒子。

15 / 20

亚纳米粒:粒径100~1000nm由高分子物质组成的粒子。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以生物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纳米球。

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双分子层囊泡。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胆固醇等。 脂质体分类

1.按结构分类:单层脂质体(包括小单层脂质体、中单层脂质体、大单层脂质体);多层脂质体

2.按性能分类:常规脂质体;特殊性能脂质体如温度敏感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免疫脂质体、长效脂质体、转基因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

3.按荷电性质分类: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4.按给药途径分类:口服给药脂质体;静脉滴注脂质体;外用脂质体;经皮给药脂质体;粘膜给药脂质体;肌注、关节腔等局部注射用脂质体;眼部用药脂质体;气雾化脂质体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一)薄膜分散法(二)逆相蒸发法(三)冷冻干燥法(四)注入法(五)熔融法 相转变温度(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当温度升高时,脂质体双分子层中酰基侧健由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双分子层由“胶晶”变为液晶态,膜的横切面增加、厚度减小、流动性增加等,转变时的温度为~~。

提高脂质体靶向性

1.脂质体表面掺入特异性成分

单克隆抗体

糖脂: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 2.磁靶向脂质体

3.pH敏感脂质体的研究

如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pH降低,使脂肪酸羧基质子化,形成六方晶相,导致脂质体膜融合。 4.温度敏感脂质体的研究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Arrhenius方程:k?Ae对数形式为lgk??E/RT

k?E?11??E??? ?lgA或lg2???2.303RTk12.303R?T2T1?k:速度常数 A:频率因子 E:活化能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根据Arrhenius方程的对数形式,以lgk对1/T作图得一直线,此图称为Arrhenius图,直线斜率为-E/2.303RT,由此可计算出活化能E,若将直线外推至室温,就可以计算出室温时的速度常数k25,由k25可求出分解10%所需的时间(即t0.9,有效期)。属于经典恒温法。

一级或伪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及其半衰期和有效期计算式

微分式:?速率方程:

dC?kCdtkt积分式:lnC?lnC0?kt 或 lgC?lgC0?2.303

半衰期(t0.5):ln2/k 或 0.693/k 有效期(t0.9):0.1054/k

16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