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解成本要素会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透视解成本要素会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9a807ea26925c52cc5bf2d

借: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分部2000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4(生产费用)分部2000 通信费4200160000 2000元 0003(销售费用)分部3000 贷:通信费4200160000 6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3000 相对而言,Ecc设计更加简洁。 现在你已经非常明白Tcode: KALC期末统驭的作用,简单理解:就是FICO数据调整以求两模块数据同步。 [更深入理解期末统驭]

还有些细节,其一,你可能没有注意,就是通信费从信息中心成本中心分配到同是管理费用成本中心8200021700时,由于费用属性不变,期末统驭是不产生会计凭证的,这以为,如果CO分配分摊重过帐结算等业务如果不跨功能范围和业务分部只有CO凭证,不再产生财务凭证,Sap大概是认为费用属性不变,业务分部不变,没有必要再做调整,这样的设计完美吗?

其二,看第二个细节,KALC期末统驭分录只带功能范围,不再带成本中心,这也好理解,因为如果再带成本中心,统驭时就又将费用计入比如制造费用成本中心,麻烦就大了,生产费用永远结不平衡,这样存在一个小问题,比如将信息中心820002140电话费 2000元分配到制造费用成本中心8200018012,统驭后从FI看电话费-制造费用确实为2000元,同CO模块一致,但是,我无法从FI模块看到制造费用成本中心8200018012的电话费,如果还将信息中心820002140电话费 2000元分配到另1制造费用成本中心8200018013,从FI模块看到的是电话费-制造费用总数4000元,无法知道具体成本中心消耗数,如果要分析,则必须从CO模块去分析。

现在,假设一超级集团的数据仓库项目和报表体系统一设计规划中,并不想使用CO模块,尽量将财务分析报表从FI单一模块取数,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庞大的集团,分散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诸多分子公司,如果能抛弃CO一个模块的数据,可以节省多少磁盘空间,可能有人就要问,为什么我要犯傻呢,如果我不用CO分配,我直接增强1个“FI分配“,说白了做帐将费用分配到其他成本中心而已,这个“FI分配“底层逻辑就是手工过帐,期末,将信息中心8200021400电话费用分摊到以下四个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8200032001: 功能范围0002销售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21700: 功能范围0001管理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18012: 功能范围0003制造费用 业务分部 3000 成本中心820001501B:功能范围0004生产成本 业务分部 2000

“FI分配“直接做帐参考分录如下:

借: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32001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分部2000

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21700 0001管理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18012 0003制造费用 业务分部 3000 通信费4200160000成本中心820001501B 0004生产成本 业务分部 2000

贷:通信费4200160000 8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3000

这样,从FI模块中就能直接查找出各部门/成本中心的通信费用。 [更符合国内习惯成本结转思路]

人过而立,真正感觉到人生就象日历,过一天翻一页,翻一页少一天,曾在一项目,6年时间,上百人马折腾,人仰马翻的,前几天做了一个梦,遥想当年,如果让我带领一套人马,应该已经设计出一套完整ERP系统出来了,惜乎,无语! 已经详细地分析了Sap FICO统驭的前世今生,如果你再深入想象一下,那还要CO分配分摊赶什么? 是的,如果我是ERP设计师,我会将CO分配分摊等成费用结转业务移植到FI模块,为什么呢?因为成本费用的结转是和FI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从某种角度,再结合“本章 第一节 透视初次级成本要素”对最典型的42/43型次级成本要素的分析,Sap的初次级成本要素不是创新,今天看来,恰好是“画蛇添足”,但是,这并不意味放弃CO模块,CO承担的任务将保留计划预算功能,它依旧有自己的位置。

在谈下关于分摊的统驭,在本章“第三节 费用结转方案实例”将更详细描述,有个资深财务顾跟我说次级成本要素不是会计科目,我回答道:如果对Sap了解分三重境界,初级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中级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高境界,见山依旧山,见水依旧水,因此,我认为你的视界不过依旧停留在第2层次而已,假设某企业的电厂有电费次级分摊到辅助生产车间水厂,次级要素电-分摊不是水厂的费用?当然是,因此,次级成本要素也是费用要素,也就是费用科目,分摊42型次级成本要素是专用结转费用科目,现在将上例变通一下,

将信息中心8200021400电话费和培训费打包为 “次级成本要素“办公费用分摊“分摊到以下四个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8200032001: 功能范围0002销售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21700: 功能范围0001管理费用 业务分部 2000 成本中心8200018012: 功能范围0003制造费用 业务分部 3000 成本中心820001501B:功能范围0004生产成本 业务分部 2000

则期末FICO统驭中,由于Sap中分摊42型次级还真没FI费用科目对应,因此,系统默认将所有的次级成本要素在过帐时共同使用一个叫” FICO统驭”(本书使用科目编码: 6100000001)的科目来过帐,参考统驭分录如下: 借:FICO统驭6100000001 2000元 0002(销售费用)分部2000

FICO统驭61000000012000元 0004(生产费用)分部2000 FICO统驭6100000001 2000元 0003(销售费用)分部3000 贷: 6100000001 6000元0001(管理费用) 分部2000

借: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2000 贷:分部调整 6100000000 -2000元 分部3000

由于Sap系统默认所有的分摊次级成本要素都统一使用该” FICO统驭”科目,比如还有制造费用分摊到水厂,因此,从FI模块,将无法知道水厂发生的电费和制造费用究竟为多少,而不得不转到CO模块去分别读取“办公费用分摊”和”制造费用-分摊”2个次级成本要素。同样,如同前面探讨,将CO分摊功能移植到FI模块问题就解决了。 [FICO统驭配置]

实际上,Sap4*版本的FICO统驭是可选的, 图中Tcode:KALA->激活统驭分类帐;Tcode:KALB->撤消激活成本要素分类帐,默认甚至上不激活统驭帐的,这意味Sap允许FI和CO数据的不一致,果真如此,后果是什么?按照国内习惯,将无法满足报表需求,回到本章通信费用的实例,如果未做FICO统驭,则通信费用10000元在FI模块是全额计入管理费用的,而实际上管理费用只有4000元,销售费用2000元,还有2000元制造费用和2000元生产成本,也就是说,从FI模块取数的话,损益表数据都将是错误的。因此,我们需要激活统驭过帐,并分配一统驭过帐过帐凭证类型,如图中的设置的ZX。

接下来再用Tcode:OK17定义一FICO统驭过渡科目本书中姑且叫FICO统驭,科目编码为6100000001。Sap FICO模块有3个主要的过渡科目设置,分别是:

(1). OBXM/OBXN:定义FICO资产负债表调整科目,也就是前面FICO统驭会计凭

证中出现的6100000000,这个科目出现在跨功能范围、业务范围和利润中 心的业务中,可理解为业务分部内部往来清算科目。

(2). OBYA: 定义跨公司清帐调整科目,Sap允许1个手工FI凭证跨2个/多个

公司代码,也允许1个公司代码的成本费用分摊到另1个公司代码, OBYA 定义的公司间的内部往来清算科目。

(3).OK17: 就是配置CO统驭调整过渡科目。

你也可以理解,这几个过渡科目的重要目的是保证会计核算主体的借贷平衡。

在SAP中,也是有类似的帐套概念,国内多数财务软件设计一个帐套为一套独立的数据,而Sap是多个帐集成在一个Client中,典型的,比如FI模块叫 Ledger 0,为法定帐套;利润中心模块叫Ledger 8A;Sap系统默认的功能范围特殊目的分类帐叫0F;统驭帐套(Reconciliation ledger)为Ledger 3A,一个帐套当然有一整套相关表格,Ledger 3A相关表格: COFIP:Plan items for Reconc. Ledger 计划行项目表

COFIS:Actual line items for Reconc. Ledger 实际行项目表 COFIT:Total Records for Reconciliation Ledger 汇总表

Ledger 3A保留的是FICO统驭的业务数据,再以通信费用为例,执行KALC后会在COFIS写入FICO统驭会计凭证行项目,如果Tcode:KALS冲销FICO统驭,则再将冲销行项目写入,下图就是执行和冲销FICO统驭Ledger 3A行项目表COFIS的表记录。

[什么时机做FICO统驭]

某天,一家企业反应说某费用报表无法从FI模块取到数据,我问:做了统驭没有,答:已做。结果使用KALC一测试,依旧有需统驭的数据保留,为什么会这样, KALC统驭时机不对,什么时机做FICO统驭?很简单,必须等到结束所有的CO分配分摊重过帐结算业务交易后再做,也就是说,你最好把它作为月结的最后步骤之一。 [前期的FICO统驭更正]

FICO统驭涉及的基本是按期间结转的损益类虚帐户,因此,对于前期的漏错误,可以在本期按期补做。 第三节 费用结转方案实例

很多人都会认为Sap“博大精深”,在我看来,远非如此,关键在于,我们很少真正去理解别人的产品,ERP实施是什么?不过是应用而已,德国人都能编写出这样的软件,中国人连应用不好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如果连费用报表的取数都给整的不知所措,说明对成本要素理解真的没有到位。下面结合几个费用报表实例,再次探讨成本要素和FICO统驭。 [维修费用/管理费用结转实例]:

据说,中国古代并没有“幽默”这个词,幽”即幽深,“默”乃含蓄,“幽默”最要紧的是含蓄,含不尽之意于言中,只宜意会,不可言传,此词是大师林语堂从英文humour音译过来的,两字翻译,实在妙绝,足见大师功底。ERP行业当然也从来不缺少幽默,其中有个著名的”挖坑说” , 一般说法是ERP实施一期挖坑,二期填坑,当然,也有一期挖浅坑,二期挖深坑的, 越挖越深,鲁迅先生说”许褚自诩神勇赤膊上阵,中箭那是活该“,借用一下,在ERP项目中,自己挖坑自己跳, 摔断腿活该!

维修费用通常将涉及2个报表,一个维修费用明细表,一个管理费用报表,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对于生产车间与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都应该记入到“管理费用”科目,对于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要记入到“销售费用”科目,也有例外,比如油田企业的井下维修,依旧是转入油气生产成本(油气产品),实际上是保留旧准则维修费用的核算。

考虑维修费用的明细分析,日常核算时依旧采用旧准则的习惯,比如炼化企业的生产装置设备维修,维修费用平时依旧规集在各生产装置成本中心或PM工单,期末再转入管理费用,这样既满足了管理上维修费用的明细分析,又满足了财务上会计准则维修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的要求。

下表是合并管理费用表的格式,既然上合并报表,从合并模块取数,合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