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Word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c7c82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2f

2019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作文题目:

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但仍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你对“懒”有什么样的认知?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作800字文。

例文(共3篇):

磨刀不误砍柴功

懒,就是不去牺牲时间、精力去拼搏、去尽力。世人因其常常导致一事无成,而将其视为恶习。

从个人来说,懒惰会使人自废“武功”。若是一日懒于朗诵英语单词,那么他会荒废自己努力得来的技术,以致完全失去效果。同时,“懒”意味着不求上进。唐玄宗在盛世前懒于锐意进取,不但失去了为政的积极追求,而且因自己的贪图享乐被他人利用,给整个社会造成隐患,最终大唐由盛转衰。

诚然,懒惰背后的代价巨大,不可怠惰,但也有人视“懒”为必要的存在,大约有以下几类。

首先,“懒”能带领人远离不必要的是非,生成对局势更深的了解。东汉末年,大小诸侯杀伐不断。但诸葛亮“草堂春睡足,窗外口迟迟。”正是他懒于卷入时代的洪流,才使他能于草堂静心观察局势,从而作出《隆中对》这一洞察时局的名作。

其次,工作之余的“懒”让人们发现生活之美。王维年轻时意气风发,担任重要官职。在疲于官场气氛后,他放弃官职,寄情于山水之中。虽不能称其勤政有为,但他将山水诗作提升了一个高度,缘于其观察发现了自然美景,留下《山居秋暝》等名篇。他在参政之余的“懒”造就了他融入生活之勤,亦是成功,有意义的。

还有,“懒”帮助人们修炼内心,为将来的“勤”作铺垫。与中国人整日勤劳工作相比,法国人每年抽一个月度假,他们看似怠于工作,可他们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腾出时间重新回归自己内心所需,并以此为基础有条不紊地规划着将来,致其归于工作后勤奋、高效。此“懒”创造更长远的收获,岂是一事无成的?

所以,我们过分重视了行为上的懒惰,而忽略了内心的诉求之懒意。

在当今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驱使着我们前进。我们确实在表面上忙碌工作,这无不体现于抓紧时间,勒奋上进。然而,扣心自问,我们很难说自己的思想不是懒情,空虚的。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砍柴”在社会中代表的勤奋和努力固然是重要的,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过错发生前,可能在形体上表现出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我

们可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内心所需,让我们的思想活跃起来,同时抽出时间,为未来的道路做规划,引导我们发挥未来的“勤”。

该懒则“懒”之懒是我们在忙碌中找到的平衡点,是发现更加广阔的世界和深远思想的绝佳机会。

懒与风雅

无数次的教训,无数次的争吵,只是父母为了根除孩子的懒性。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人们曾尝试过无数种办法想根除这一 “顽疾”。在某些宗教中,懒,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罪恶。平常生活中,我们很少听到人们将懒与风雅联系在一起,我认为,懒与风雅之间,需要辩证地思考。

有人说:“懒人有懒福。”我并不否认这句话。人们因为不想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人们懒得走路,发明了自行车、汽车、飞机……的确,“懒”这一观念的存在,也许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推动了生活的便捷。但从另一方面,我也不完全接受“懒人有懒福”的观念。

真的是“懒”推动了社会发展吗?“懒” 真正让生活更美好吗?我认为“懒”这一观念只占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与它截然相反的——勤。

工业革命和电气时代的发展是靠着众多勤奋又锲而不舍的科学家与革命者日夜不停地奋战出的,他们对社会、对国家、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又怎么能与那“懒人”相提并论呢?也许“懒”使人有了最初的改变世界的想法,但没有勤,想也不过是一场空。

尽管“懒”被批驳,仍有不少诗人歌颂懒、标榜懒。杜甫“懒性从来水竹居”;许月聊“平生懒意琴三叠”……人将其认为是一种风雅的体现,我认为对“懒”要有个度。

过度的“懒”令人生厌,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总想着因袭别人的成品,自己却懒于动手、懒于动脑。久而久之,“懒”成为了一种习惯和逃避的借口。它变为我们堂而皇之不努力却用来安慰自己的心理暗示。这样的懒,也许是杜甫和许月卿也不愿见到的吧?古人诗句中的“懒”,我认为指的是一种闲适的风雅,是个人之于社会的一种短暂逃离。我们切不可将古人的风雅之“懒”曲解为现代的实践之“懒”,更不可以此为借口,想着逃避困难,将希望与努力寄托于外界。

风雅与懒无法相等同,懒被认为是低俗的,而风雅却是高洁的。适度的懒是悠然与闲适,过度的懒是颓废沉论。懒过了度,与风雅也渐行渐远了。

对于我们青年人而言,我们不能沉沦,只有认清“懒”的界线,才能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懒如何成为风雅?懒是否就一无是处了? 诚然,过度的、损人害已的懒要摒弃,而我们可以适当地停步,适当享受“懒”。在一边为生活奔忙时也不要忘记生活中的点滴。时不

时回头,慵懒一下,也许并非坏事。整日奔波会造成精神的茫然,没有一丝懒意,也许会迷失在物质至上的世界中。我们可以适当地“懒”,享受“懒”,把“懒”化作风雅,优雅又不沉沦地“懒”。

“懒”中有真意

古往今来,当人们谈及“懒”字时,虽不及色变,但总会心变,将其看作毫无用处的恶习。但在我看来,“懒”并非糟粕,它甚至还能创造价值,“懒”中实则蕴含真意。

诚然,“懒”的口碑并不太好。西方社会将怠惰列为七宗罪之一;中国也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形成于思而设于随。”从反面驳斥懒惰带来的恶果。现实中有也无数因懒惰走上偷窃,啃老的鲜活例子。“懒”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在我看来。当今人们直看到了“懒”的表面现象,却没有挖掘其深层含义。

“懒”能激励人创造物质财富,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人们常认为是身体及心灵的不作为,所以导致了懒惰。我们不如换个角度来看:因为人们追求“懒”的生活,于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实现“懒”而创造物质条件。这样,“懒”就有了积极的含义。

这样看,马云也是“懒”人,他看到了人们疲惫地奔波于实体店的辛劳苦学互联网知识,开创了全新的网络销售模式,大大节省了人们购物的时间与体力。于是,他实现了“懒”的第一阶段。在网络销售的前提下,人们又提出了对于“懒”的更高要求。线上支付由此应运而生。如此这番因为对“懒”的追求而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升级社会物质创造进而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这样,“懒”就有全新的境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无限追求。倘若人类一味满足当下的现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抛弃了对“懒”的追求,那社会是停滞的,人心是枯萎的。

“懒”能确实地实现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在我看来,它还有着更高远的境界。

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阳奉阴违,毅然决然归隐山林,与世无争。古来多少文人志士,追随着陶的脚步寄形于山水田园间,留下了为人称道的名篇佳作。他们为什么摒弃了官场生活的高官厚禄?华衣锦食不是一样能实现对“懒” 的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吗?

在我看来,那是因为在他们眼中,有着比物质而言更为重要的追求——对纯朴高洁志习的追求。“懒”正是他们看透了红尘扰扰,俗事纷飞的物质世界,转而在隐秘的山林中修行自我的真实体现。他们生活虽懒,心灵却不断探求着心灵的平和与归宿,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这种对形体“懒”,心灵“勤”的追求日常生活也常能做到,我们不妨去听一场古典音乐会。在曼妙乐符的指引下,渐渐放松全身,团上眼睛,用心灵感受月夜的幽静、瀑布地奔腾、田野的温馨……这何尝不是形懒意勤的最好体现吗?

当人们谈“懒”心变之时,我们不妨细细品味“懒”在生活中的奥妙。你会发现,“懒”

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在当今社会“懒” 字被世人美化成了另一种心态——佛系心态。人们更愿意用这个借口逃避问题,宅在家中不思进取、咎由自取,这是真“懒”。

还有一类人,整日忙忙碌碌,日夜不休,为了“理想”而迷失本心,然而这真是勤劳吗?这不过是用所谓假努力来蒙蔽自己“懒”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