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如何上好一堂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d0d554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4

-------------精选文档-----------------

面的合格水平的最低要求。一般由国家教育部委托其聘请的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由教育部颁布。

(2)教学大纲:根据基本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制定的表明本门课的授课内容、要求层次的教学文件。教学内容要细到知识点和能力点,内容除包括基本要求中的全部内容外,还可以有针对本校实际情况的加深加宽的内容。

(3)教案:根据教学大纲,由授课教师针对每一节(或一次)课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详情如前所述。

(4)讲稿:根据教案,由授课教师起草的讲课详细提纲或全部内容。它大致是教案之教学进程部分中教学内容的细化。是直接和同学见面部分的文字表达。讲稿必须体现出教案中表明的对本次课的基本认识和指导思想。从实用的角度讲,为方便起见,如果它的教学进程部分写得比较详细,教案也可以作为讲稿使用。

应该指出的是,对于非师范类高校教师而言,绝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法。对于怎样写教案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以上诸点是笔者学习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选手的教案加上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的结果。本书中选入的北京理工大学历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选手的教案,写得各有特色,可作参考。

九、练好教学的基本功

做了以上的叙述以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什么是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根据以上叙述,笔者认为,教学基本功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是学术上的基本功,二是传授上的基本功。 所谓学术上的基本功是指授课教师应该是或应该有可能成为所属学科领域中学有所成的专家或学者,应该对其学科中的某些问题,某些方面有独到的研究,应该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的潜在能力。也包括教师要具有较深刻的哲学思维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第一性的,不

可编辑

-------------精选文档-----------------

学无术,少学乏术之人是不能成为好教师的。一个人的教学水平是永远也超不过他的学术水平所限制的高度的。实际上,本文提出的讲好一堂课的八条标准中的前四条做得怎么样,是要直接受讲课教师的学术水平的制约的。所谓传授上的基本功是指教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能力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理论与方法。

实践表明,一位高等学校教师,没有学问是不行的,但是光有学问不掌握好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是不行的。一个好的科学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授课教师,也是这个道理。而传授上的基本功要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上所述各点就算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吧。和其他行业一样,基本功是要靠练、靠悟才能提高的。只要我们在基本功的两个方面不断努力,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十、关于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一样。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天职。所谓天职就是其责任不是哪个人指示的,也不是哪个部门规定的,它是这个事业内在的。教育事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教书”是指传授知识,“育人”是指指导为人,指导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在某些方面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个性的人。后者是更根本的任务。但是,随着职业教育功能在高校教育中比例的加大,对育人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弱了。学校用大部分时间来传授知识,现在又加上了培养能力,总之,都是在智力的完善上用力。其实,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要培养塑造出完全的人,只有智力上的努力是不够的。大量的成功人士的实践告诉我们,使他(她)们成功的原因中有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倒是他(她)们身上的非智力因素。而且,他们的智力之所以发展得那么好,也和他们具有的许多优秀的非智力的品质有极大关系。学校应该加强育人工作,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反过来看,忽略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说,我们不重视能力培养,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以后会成为“高分低能”的人,可是,我们如果

可编辑

-------------精选文档-----------------

忽视了非智力优秀品质的培养,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以后就可能变成高智能的犯罪者。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社会调查和各种媒体均有类似报道。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在德、智、体、美、劳中除智以外,都是非智力品质,尤以德最重要,体、美、劳也不可忽视。不说别的,就说在我国两院院士中,有许多在学生时期是业余体育运动员和文艺社团成员或文体爱好者不乏其人。在工程界、企业界、政府官员中就更多了。

所以,对学生不要只着眼于学习成绩上的关注。当然,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德是首位的。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个系统工程,要靠学校方方面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做好。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贯彻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呢?

1.首先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除知识和能力外需要和可能培养学生哪些好的做人的品质。 笔者认为:(1)有高尚的理想和追求;(2)有公心,包括有社会责任感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3)有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4)有不达目的不停止的坚强毅力;(5)诚实:(6)善良;(7)有不损害公共利益的个性和虽属少数但仍坚持真理的勇气等等。当然,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是最基本的。 2.在课堂上培养上述品质的可能性有两类:一类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自然流露,一类是教师有意而为。前者,要靠教师对自己的人格的高度完善,即教师本人全面具备了上述各种优秀品质,同时学识又十分渊博,除了深入地理解所讲课程的核心知识以外,还对大量的与所讲知识有关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背景事件、历史渊源和现代故事了如指掌,使其在课堂上无论讲

什么内容,都会自然而然、恰如其分地带出这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及评述来,而用不着刻意为之。后者需教师有意识地对一次讲课做出个规划,备课的时候考虑一下本节课中有没有必要和可能加入一定的非智力教育的内容,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与所授课程知识内容有关的背景事件、历史渊源和现代故事。就目前而言,前者还只有那些大家才能够做到,而多数教师还需要做些有意的安排。 3.结合课堂教学安排品德方面的教育,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正面教育或称肯定性教育和反面教育或称否定性教育。也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扼制或消除有害的品质。双管齐下,定有效果。

可编辑

-------------精选文档-----------------

无论是进行肯定性教育还是否定性教育都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社会上历史或现实中的成功的人和事,或失败的错误的人和事来进行:一是通过学生本人或周围的人的优秀表现,或错误表现来进行。对前者,要及时肯定、鼓励,对后者要及时否定,严格把关。因此,笔者建议,授课教师最好能了解或搜集一些本学科或专业中与所授课程内容有关的能体现知识、能力、方法、理想、责任、合作、勇气、毅力、诚实、不怕孤立、坚持真理等品质的经典人物与事件,借适当的机会介绍给学生,这样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典型事件,教师知道得越多越好。

学生的各种品质受社会的影响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对上述诸多非智力优秀品质的培养,不能平均用力,要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学生中的实际表现有重点地进行。例如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诚实、拒绝作假的做人做事准则。因为这个问题在教与学中是有突出表现的:在课后的练习中有抄袭别人作业的人,在实验报告中有编造数据的人,在测验与考试中有作弊的人,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有剽窃别人成果的人。就是在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中也有弄虚作假的。好像在个个教学环节中都有类似事情发生。这是我们的非智力品质培养,特别是德育的重大课题和重要战场。笔者认为,应该像对待当下“非典”等传染病一样,下大决心扼制它的蔓延。只有肯定性表扬,没有否定性教育是不行的。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不是一两门课的教师就能够解决的。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只要全体老师一起来做,再大的冰山也能融化。

4.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做人做事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现实、最鲜活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也为自己加强修养、饱学知识、增长才干,做一个学生敬仰的人,同时也做一个学生的好朋友。这样你的“教书育人”的天职就会履行得更好。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对什么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好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在学术上的基本功和传授上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做人的基本功。 ***********************************************************************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