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如何上好一堂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d0d554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4

-------------精选文档-----------------

四、课程要常讲常新

同一门课、同一节课年年讲,会有平淡无奇、不断重复的感觉,会出现一份讲稿用几年的现象。这样不好。实际上,课应该常讲常新,同一节课每年都必须重新准备,都应该加入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可以是: 1.新内容 2.新体会 3.新讲法 4.新手段

这些新的因素会使课程教学发生某个方面、某种程度的少量变化。积累多了,就可能从量变到质变,使课程产生飞跃,产生某种突破。随着课程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跟着一起提高了。 只有做到常讲常新,才能感觉到讲课不是重复性劳动,教师不是教书匠。才能感觉到讲课也是一种研究,一种学习,一种提高,一种创新。才能使你对教学产生更大的兴趣,产生一种激情。

五、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广义地讲是指为了帮助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而采用的各种媒体。这些媒体包括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录音带、录像带,实物投影仪以及传统的黑板和多种实物或模型教具等。而目前经常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计算机的大屏幕显示。这可看成是狭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严格地讲,应称它为电子板书或电子屏幕显示。电子板书是借助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和图像的高超能力,在课前预先制作好的类似板书作用的反映授课内容的文字、图形、图表、图像的计算机软件(软盘或光盘)。

可编辑

-------------精选文档-----------------

为了更好地运用以电子板书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应该解决如何设计及制好电子板书和如何运用好电子板书两个问题。

(一)如何设计制作好电子板书

存于软盘或光盘中的电子板书是在课堂中实施电子板书辅助教学的物质基础,如何制作出一个好的电子板书应注意以下四点:

1.先有整体教案,后有电子板书方案。即首先要对一堂课的教学有一个好的整体设计,即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即教案(关于教案后面还有专门的讨论)。在这个教案整体设计下,根据对电子屏幕显示的认识和具体讲授内容的要求,确定哪些内容要用电子屏幕来帮助显示。孤立地搞电子教案是搞不好的,以不懂本门课教学的人为主搞本门课的电子教案也是搞不好的。

2.建立自己的标准。要有一个自己认为好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标准。笔者认为的“醒目”、“得当”、“艺术”三层次的标准已如前文,不再赘述。

3.要灵活不要死板。创作时,还要考虑到电子板书不是为了让读者静止地看的,而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用的。它必须能够与教师的讲解相配合。因此,创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电子板书制作的各种软件的功能,不断跟踪新技术新方法,把这些技术与方法灵活地用到你的电子板书的制作之中。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可以做到类似黑板板书的,尽量做到用电子屏幕也能像用黑板板书那样能够边讲、边想、边写(边出字图),以便能清楚地展示出讲课人的讲述思路。

4.认清电子板书的优势与劣势。什么内容上电子屏幕,什么内容不要或不必上电子屏幕要有所研究。要尽量发挥电子板书的优势。一般讲,电子屏幕比黑板板书更适于展示大图大表、复杂的平面图、立体图,反映事物内部结构的图和有运动效果的图,事物动态特性、精确的函数图、多次重复性分析计算的问题解算过程如用傅立叶谐波分析的方法和逐次逼近法等。在这些地方用电子板书比用黑板板书更方便、更清楚、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在公式推导,例题讲解,根据课堂实际即

可编辑

-------------精选文档-----------------

兴发挥的内容等方面,目前还是它的弱项。在这些地方,采用板书似更合适。 (二)如何运用好电子板书

制作出好的电子板书是用好它的基础。但真正使其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还要看在教学现场用得怎么样。教学实践表明,同一电子教案,不同的人用它,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用好电子大屏幕显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两个中心。要注意在课堂上只能有一个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中心,那就是教师和教师活动的范围。但实际情况是,有的课堂上使用电子屏幕显示后,由于教学设备安置不当,常常在教室中造成两个中心。教师在教室前面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坐对面前的计算机小屏幕讲。学生看教室前面中央高悬着的显示教学内容的大屏幕。教师精神集中于计算机小屏幕,学生看教室中央的大屏幕,犹如看电影。也有的学生一会儿看大屏幕,一会儿看老师,应接不暇分散了注意力。这样是很不好的。理想的情况是,教师通过大屏幕显示的内容像用黑板一样地讲。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中心,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同样理由,笔者认为在课堂中教师使用教鞭比使用光点很小、又有晃动且不醒目的激光笔要好。

2.避免书本搬家。要注意课堂中的口头讲解与电子屏幕显示的合理配合。有时需要先出字幕(或图)后讲,有时需要先讲后出字幕(或图),有时需要边讲边出。避免一下子出满满的一屏,像一页书一样,被学生视为书本搬家。更有甚者,有的课,在大屏幕上刚刚出了满满一屏文字后,没讲几句,学生还没看清楚,又换了一屏,这个效果就更不好了。

3.衔接自然、熟练。要注意使各种媒体之间的衔接自然。在一次课的讲授中,为提高讲授的质量与效率,有时需要多种媒体,如电子屏幕、音带、像带,实物投影仪或传统的黑板,模型教具和实物教具等,因此,各种媒体之间一定要衔接好,以保证课堂进行的连续性和节奏性。如果多种媒体间切换时手忙脚乱,会使课程节奏杂乱无章,耗时耗力。所以,课前必须经过演习,以保证课上顺利进行。

可编辑

-------------精选文档-----------------

六、关于启发式教学

一个人由一事物的激励而联想到另一事物叫做被启发。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的获得(这是一种事物)不是被动地由教师直接注入而来,而是主动地在教师(或教师们)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而来。在这样的多次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学到了活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发挥了两个积极性。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的教与学的方式,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但实际做到并不容易。

首先应该对启发式的涵义作多层次的理解:

1.从宏观上看,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学校对他进行启发式教育的过程。学校通过种种精心组织的活动(当然包括作为其永恒的主题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启发。所以从校长到每个员工都是在做启发式教育和教学。

2.具体到每门课程,首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从整体上给学生一个启发。让他自己获得本学科的主要的知识和能力,悟出怎样用本课程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从微观上看,每一堂课怎样实施启发式教学呢?是不是在讲解一个问题的时候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呢?不一定。笔者认为:

(1)在讲述一个问题时,只要你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问题的共性并且深刻阐明了它,剖析了它,对学生就有启发作用,就是启发式教学。在讲清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从头到尾有理有据地一气呵成,其中一个问题也没提,这也可能是启发式的。因为这样的讲解,使学生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共性,完全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运用这个知识理解或解决与此问题具有同样本质的问题。同时,还使学生学到了怎样阐明或分析一个问题的方法。

(2)在教学中,引入恰当的例子,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把每一个例子都作为用本学科的知识解决本类实际问题的范例来看待,都应对学生有某种启发作用。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