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女性精神独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玩偶之家女性精神独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efa2beae009581b6bd9ebbb

解读《玩偶之家》的女性精神独立

摘要:挪威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被誉为“近代欧洲的戏剧大师”、“欧洲现代戏剧之父”,并且在世界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同样不朽的声誉。三幕家庭剧《玩偶之家》是体现易卜生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典范作品.本文通过对《玩偶之家》的解读,分析Nora由一个和睦家庭里丈夫的金丝雀到凭自己的努力觉醒,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毅然出走,寻找精神独立的过程,反应女性追求精神独立的必要性,也希望对现代女性的精神追求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玩偶之家,易卜生,娜拉,女性精神独立 一、前言

挪威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被誉为“近代欧洲的戏剧大师”、“欧洲现代戏剧之父”,并且在世界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同样不朽的声誉。他戳穿了十九世纪下半期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私、虚伪的丑恶现象.他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戏剧艺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易卜生的作品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易卜生同样具有着很高的地位,五四时期中国掀起了一股易卜生热,人们将易卜生的作品和他作品中的个性独立,社会改革的精神视为改造旧中国的精神源泉。易卜生具有热爱自由的高贵品质、独立不羁的鲜明个性和对新世界热烈憧憬的创造精神。

三幕家庭剧《玩偶之家》是体现易卜生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典范作品,描写的是Nora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戏剧的高潮在结尾,看清了家庭的虚伪,社会的不合理,觉醒的Nora毅然离开伪善的丈夫,抛开子女走出玩偶之家,“砰”地一生关上大门,寻找精神独立的自我,为欧洲和世界留下了巨大的震惊。

本文通过对《玩偶之家》的解读,分析Nora由一个和睦家庭里丈夫的金丝雀到凭自己的努力觉醒,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毅然出走,寻找精神独立的过程,反应女性追求精神独立的必要性,也希望对现代女性的精神追求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背景 国外研究现状

易卜生是十九世纪末以来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对易卜生的研究,其著述之多,研究面之广,研究方法之迥异,研究结论之大相径庭,在现代世界戏剧史上是罕见的。 为能独特地表述易卜生戏剧的精神和思想,批评家们创造了一个新词“易卜生主义”。《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杰出作品之一,当它在斯德哥尔摩演出时,瑞典戏剧评论家斯丹·塞兰德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上帝,《玩偶之家》是多么美的一出戏”。时至今日,《玩偶之家》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以一种独特的魅力,不断获得新的成功。

国内研究现状

易卜生的作品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是在五四时期,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与“五四”时期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是吻合的,呼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妇女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渴盼。

易卜生的话剧对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玩偶之家》(又称《娜拉》)的影响下,他们用文学形式将各自对婚姻、家庭、妇女解放问题的见解发表出来。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和胡适“游戏的戏剧”《终身大事》都创造了反叛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郭沫若明白宣称:现代中国的Nora,就应该像秋瑾那样,为国为民,走向社会革命。尽管解读角度不一样,但都体现了《玩偶之家》在中国引起的思考和人们对女性解放的追求。

三、戏剧人物性格反差分析

《玩偶之家》用戏剧化的手段,通过前后强烈的反差来剖析社会现实,展示资产阶级的虚伪和社会对妇女精神的束缚。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前后反差来解读戏剧所要表达的意义。

海尔茂的形象分析

从表面上看起来,海尔茂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丈夫和大有前途的青年。他的人生没有污点,他信奉宗教,遵守法律,道德高尚,没有恶习。工作上步步高升,在上流社会争取到了自己的地位。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疼爱老婆,爱护孩子。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是当时社会成功的典范。

但是当自己的地位和声誉从受到威胁到解除威胁的过程中,他却换上了另外一副面孔。危机来临时,可爱的妻子成了扼杀他前途的刽子手,成了魔鬼,成了不可饶恕的罪人,危机化解了,妻子又是他会唱歌的云雀,需要他保护的小鸟。自私自利,虚伪的嘴脸展露无遗。

Nora的形象分析

表面上来看,Nora像云雀一样唱歌,像小孩儿一样偷吃饼干,不关心法律,不关心经

济,向丈夫要钱,在Krogstad面前摆身份。所有这一切使她看起来是一个十足的简单,快乐,不懂生活,挺会花钱的资产阶级妇女,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金丝雀。

但是出于对丈夫的爱,出于对父亲的爱,她独自承担起债务,付出了八年的努力,像个男人一样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正式Nora独立的个性和勇气的体现。当她看清了他与丈夫的爱是不平等的,在丈夫身边她没有独立的灵魂,她毅然选择了告别虚伪,追求精神的独立。

四、精神自由的追求

易卜生无疑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剧作家。他的手法相当戏剧化,剧中人物所有的转变似乎都是在一瞬间,快的我们没有任何反应时间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完美的丈夫有着虚伪的本质,金丝雀一样妻子毅然的反叛家庭。戏剧化的反差,强烈的舞台效果能够给人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在缓慢的平复之后,心有余悸的我们才能够静下来慢慢的思考这出戏所反应的问题。作者要表达什么,要号召我们追求什么。

Nora表面上什么也不懂,从小就被保护得很好,没有经历过风雨和挫折。但是婚后,为了家庭,为了爱情,她开始还债,开始节俭,把家中事务都安置的井井有条。实际上她坚强,诚信,勇敢,有个性。她忽视了法律,宗教和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因为她觉得这些东西不能让她真正幸福的生活,她没有被Krogstad的威胁吓到,毅然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保护丈夫。她愿意做一只云雀,做一只松鼠,也愿意默默无闻的还债,对自己节衣缩食,她默默地付出了八年。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她深信丈夫也是这样全心全意爱她的基础上的。

但是海尔茂对弄然的爱是全心全意的吗?海尔茂把Nora当成小孩儿来疼,当成没有主见,需要保护,需要给予指导的对象。他不认为Nora有独自决定事情的能力,也从不让她走进真正的世界。他从来没有真正听过Nora的心声,甚至无意或者有意的抹杀了Nora表达自己的机会,他希望Nora永远是那个开心果,永远是那个需要他疼,想尽办法逗她开心,给他唱歌的小云雀。他一直认为Nora应该这样,但他从来不知道也从来不想知道,甚至从来不允许Nora想要怎样。

在海尔茂的男权世界里,Nora是他养的一只金丝雀,逗他开心,受他保护,所以理应听他安排,他认为金丝雀不会有也不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在海尔茂的世界,把女人当成不会思考的附属品。海尔茂爱自己的金丝雀,但不会为了她放弃声誉,也不会为了她牺牲生命。海尔茂的甜言蜜语,不过是为了逗一只可爱的金丝雀玩儿。

所以海尔茂和Nora之间的爱情是不平等的,并不是两个灵魂之间的爱情,而是一个主

人对一只金丝雀的喜爱,一只云雀对自己的主人的献媚献唱。海尔茂没有意识到Nora有一个和自己一样自由的灵魂,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和海尔茂相处了八年的Nora相当于做了八年的没有灵魂的附庸品。但是出于对家庭,对孩子的爱,他没有和海尔茂去计较这些,她宁愿这样逗他开心,受他的保护,做他的金丝雀。但是当借债的事情暴露了之后,Nora看清了海尔茂了,也看清了自己,更看清了他们的婚姻家庭,她可以选择继续做金丝雀,但这样她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安逸但是没有自由的灵魂。这是Nora无法接受的,她毫不犹豫的走了,告别安逸,告别男人建筑的港湾,去直面社会的风雨和真实,去寻找自己独立的灵魂。

五、结论

易卜生的伟大在于,他撕开了社会虚伪的面纱,把真实展示给人们。《玩偶之家》“砰”的一声巨响,震动了世界。这样的震颤之后,我们会发现,世界已经不一样了。原本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一切原来无一不是谎言。原本我们已经接受了的一切原本无一不带着压迫和对人性的poison。人们再也无法接受眼前的世界,尽管以前我们有多么安于现状,尽管以前我们是有多么满足或者多么习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存。就像原本快乐的生活在谎言中的人们,舞会正在进行得最热闹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把这谎言揭穿了,舞会戛然而止,再也无法继续了。

圣诞前后的三天时间里,一场剧变发生了,使Nora看清了原本和睦美满的家庭不过是一个将她与真实世界隔离的圈套;为之努力的爱情奇迹是不存在的,海尔茂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的爱远远胜过对她这只金丝雀的爱;她与海尔茂之间的和谐恩爱,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个性和灵魂的基础上的。 当这一切犹如晴空的一声雷,打破原本平静的谎言时,她再也无法忍受这虚伪,她必须离开,必须离开这个陌生人,这个陌生的家,去寻找真正的自我,去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Nora的勇气对于今天的我们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或许现在仍然有人愿意做男人们的金丝雀,享受安逸,而不去接受世界的风雨和动荡,过着没有自由灵魂的生活。希望Nora的勇气和清醒能够给我们力量,告别安逸,追求灵魂自由,女性应该是精神独立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