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资料、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文献学资料、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688f7da26925c52cc5bfd2

1、中国早期文献包括哪些形式?简述它们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答:中国早期文献形式包括甲骨文、金文、石刻等。甲骨文等。

A:甲骨文也叫卜辞、契文、龟甲文等,它记录了和占卜相关的事情,其典册是中国最原始的书籍。甲骨文是早期的“史书”,记载内容丰富,包括了政治、文化、军事、社会、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明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考古价值,保存了珍贵的早期史料。

B:金文也叫“钟鼎文”,又成为“铜器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文字的内容最初是统治者刻上的名字或其它符号,后来渐渐刻上带有纪念性的文字,说明作器的原因或者作器的人。后又进一步将需要永久保存的文献也刻上。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并且青铜器耐磨、耐压、耐腐蚀,便于保存文献。因此,金文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

C:石刻文字的主要种类有岩画、石鼓文、玉刻文、碑文等。它的特点是取材方面,面积大,搬运不方便但是不容易流失、毁弃,利于长期保存。 中国的这些早期文献形式都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为我们在考古、研究古代的文化、政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是哪一部?特点是? 答:是《汉书 艺文志》。是东汉班固在刘向、刘歆所撰的《七略》基础上编写的。 它的特点是:

A、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 B、它从书籍的反战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

C、重视书籍作用的联系性,合其所当合。重视书籍性质方面的距离性,分其所当分。 D、分类详细,部类中又有子目。

3、为何说目录具有“考辩学术源流”,保存古籍及“读书指南”的作用?举例说明。 答:目是指分条细别,遍辩其事;录是指详细的,把字一一刻到载体上。目录始用于西汉刘向父子校理群书之时。目录标示目次,避免错乱,便于检索,可以考当代查著述概况及其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历代文献目录对比分析研究,可以辩证书籍真伪来历,考查文献的散失与积聚及其学术渊源演变的情况。因此,它具有……的作用。 如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目录——南宋晁武撰的《郡斋读书志》,给自己收藏的书记编目、分类,保存了不少失传的目录,后世的人根据这个目录寻找到了不少亡佚之书的信息。每书都有提要,对作者、注疏者的时代、爵里均有详细介绍,而书之内容优劣得失,都有公正的评语,学术源流的考订多有精到之处,是后世整理古籍,考辩存佚的重要证据。 又如《隋书艺文志》在各部、类之中都有写序,简要说明了诸家的学术源流及其演变。小注收录了粱代收藏而隋已散佚或残缺之书,使后世得以考见粱藏书及粱以来典籍的存亡。有“存令书、考亡佚”的双重作用。

4、简述西汉刘向父子等人整理群书对保存中国古文献的贡献及成就。

答:他们整理群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般认为文献目录起源始于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之时。刘向校书,每校一书便写叙录一篇,后将群书的叙录整集在一起,便是《别录》。刘歆又在此基础上编撰《七略》,它是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后班固在此书基础上作成第一部完整的图书目录——《汉。志》。《别录》、《七略》开创了文献目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次,在版本方面,他们用各种不同版本进行校勘,首创了“百

衲本”。保存了不少版本信息,为注重版本第一人。在校勘方面,刘向立校勘章法程式,历代继之不断。这对考辩、保存、流通古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5、刘向父子的《七略》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之间有什么关系?简述性质与作用。 答:《汉书艺文志》是在《七略》的基础上,加以删补而成。 性质:《七略》——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 作用:《七略》——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不仅使西汉末以前的图书典籍得到了比较系统地著录,而且奠定了我国图书目录的基础,有开创性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它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通过它可以考查先秦学术渊源流派及古书存佚真伪,是研究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方法、成就的主要依据,在中国历史典籍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6、说明《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之间的异同。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答:同:体制上《隋书》继承了《汉》的传统,下有部序、目序、小注,在各部、类之中都仿照《汉》写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异:确立了“四部分类”法,细分小类,使四分法目录具有完整体系。它在小注中收录了粱代收藏而隋已散佚或残缺之书,使后世得以考见粱藏书及粱以来典籍的存亡。有“存令书、考亡佚”的双重作用,这是《隋》的一个创新,也是它胜过《汉》的地方。 地位意义:《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记录了东汉以前的书目,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为后世图书的分类提供了方法。通过它可以考查先秦学术渊源流派及古书存佚真伪,是研究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方法、成就的主要依据,在中国历史典籍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隋》是我国现存的第二部图书目录,记录了隋及隋之前的书目,确立了四分法的权威,所收亡佚之书,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不仅是现存最古的两部图书目录,也是使我国目录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这两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上古、中古的典籍聚散分合、学术发展变化,还可以看到我国目录学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发展过程。

6、丛书和类书有什么区别?分别评价一部古丛书和古类书,举例说明它在保存文献史料方面各有何作用。

A:丛书是将原单本刊行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书籍全本收入汇编而成的一部大书,另题以总名刊行。“丛”是总括、聚集与众多之意。丛书又叫丛刊、丛抄、丛刻、汇刻等。类书是采集或杂抄各种古籍中有关资料,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编次、排比于从属类目之下。它的特点是内容广博,以杂见称,一般是百科全书性质。 B:举例:《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型丛书,清乾隆年间编篡。收录了我国十八世纪后期以前部分著作,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3461种,79039卷,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籍。《太平御览》是类书之冠。它成书于太平兴国二年,是综合性类书,1000卷,55部。抄引上自秦汉下至五代经史百家之言,引书千余种,可勾稽久已亡佚的唐代史料,如《玄宗实录》等。此书门类繁多,可用来研究唐代的服饰、饮食、民俗等。广征博引,参考价值极高,

7、谈谈你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句话的看法。

答:敦煌宝库是我们国家的一笔灿烂的财富,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莫高窟随着藏经洞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敦煌文献是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宝贵的文献大部分被外国“探险家”运往国外,法国、英国、日本等国一直有一大批学者钻研敦煌文献,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因而曾有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大学者陈寅恪就称“敦煌学是伤心学”。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工作者到敦煌进行考察的人逐渐增多。如今,中国在敦煌文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考古、敦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明显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8、当代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两千年前刘向校勘、定本、定名的《战国策》内容大同小异,说明什么?

答:说明二书是同一本书的两个不同版本,只是书名不同而已。这两本书都是对同一本书所做的目录及校勘。它们都是古籍目录。马王堆出如的帛书要早于刘向的《战国策》。

9、简述《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两书的性质,比较它们的异同。 答:《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提要》是官修目录,是收书最多的目录。《提要》是《全书》的目录。有的被认为最好的“应刻之书”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被认为合格的“应存之书”不能抄入《四库全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

10、毛晋汲古阁刻本对中国文化有何贡献?

答:它是明代私刻本的精华。它薄纸影抄,使大量宋珍本能够留下真面目。毛晋具有保护文化的远大眼光,从明万历到清初,刻了六百多种,书版十万余片,数量多,质量高,影响深渊,是私家刻书之最。而且毛晋汲古阁专刻善本,制作了大量的宋影抄本,在传播古典文献方面的功绩值得肯定。

11、汲古阁刻书有何特色?

答:1 写书版用影抄的方法,成毛抄。2 字体上形成了一种复古——仿宋。学习宋“精轻细,竖精重” 字方正。3 版式上追求“行距疏朗”双细线,白口,左右留双边,颇具送版余韵。 4 避讳很多。

12、何谓珍本、善本?简述两者的区别与贡献。

答:珍本,人们把传世孤罕的旧本视为“珍本”。通常也把在世界上仅有一份流传的图书的某一刻本(尽管此种图书还有其他刻本流传)、未刻印的手稿、仅有一份的碑贴的旧拓本称为孤本。它不一定是文字精确,而在于其历史久远,传世孤罕,“历史文物性”为珍本的标准。善本:凡书籍精加校勘,错误较少者,称为善本。善本有三大性质:因其年代久远而有\历史文献性\,书籍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料性\,雕板印制考究、插图等精美的\艺术代表性\。

区别:善本以 “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性”“时代界限”为标准,珍本不一定是善本, 善不是本也不一定是珍本。珍本不一定在于它的文字精确,而在于它的历史远,传世

孤罕。“历史文物性”是它的标准。

价值:珍本的价值在于其历史久远,传世孤罕。善本在于它,校勘精审、错误较少,字体清晰,纸地优良,墨色纯正,版式大方,装祯美观等。

13、解释清末学者张之洞关于善本标准的定义。

答:一是全本,即没有残删之本;二是精本,即是精校注本;三旧本,即旧刻旧抄本。

14、何谓理校法?它适用于何种情况?为什么陈垣说“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亦此法?” 答:在找不到可借鉴的版本,无法对校。本校也找不到相似内容时。采用理校法,主要依靠逻辑推理做出判断,没有古本可依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需要深厚的功力,严谨的态度。稍一不慎,就容易出错。所以陈垣说…..

15、清初学者顾炎武说:“凡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多?牡丹?之类也。”你如何理解这话? 答:后代在重刻古籍的时候,由于写书版、校对的人物质,不明词义妄改古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了一些错误,破坏了古籍原来的面貌。这同郑樵的“学者自亡”有共同之处。说明学这、刻书之人要认识到校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慎重的态度细心校勘,不要自以为是。

16、校勘有哪些基本方法?在校勘本处理方法中底本式与定本式有什么区别?试述利弊。

答:校勘的基本方法大致有五种:第一,对校。用不同版本校,即选择一种比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再以其它的本子校。第二,他校。本书引用他书之文,用他书原文校。第三,本校。以他书引用本书之问,与本书校。第四,理校。用分析、综合、类比推理。另外,还可以用出土文字资料校。

底本:不改变底本,在注释中作校勘,用注释的方式写字校勘记中,保留底本的原貌。 定本:根据校勘的结婚讲将其直接改在上面,把底本(衍文、脱文、倒置)错误都改过来。凡错误的都不保存,凡改的地方都要用校勘记方式记在上面,便于阅读。

一、文献的概念和范畴:

1、“文献”一词,在现存的古书中,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指文字记载,“献”指有学识的贤人。今天的“文献”指用各种载体记录的所有资料,如文字记载、图像、录音、录像等,但不包括实物本身。

2、研究范围:第一,从时代上来说,有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 第二,从学科上说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

第三,从文献组群看,有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等。 二、学习文献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