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774c3283c4bb4cf7ecd1de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对腹部体征的认知和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有些体征如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脏器肿大等主要靠触诊发现。

一、腹部触诊检查要点

1.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嘱被检查者采取不同体位。若取仰卧位检查时,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下肢屈曲并稍分开,平静状态下做腹式呼吸,以放松腹肌,并使膈下脏器上下移动;检查肝、脾时,可分别采用向左、向右侧卧位;检查肾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可用肘膝位。

腹部触诊体位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先行腹部浅表触诊,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3.检查顺序,作为常规,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触诊腹的各部。

腹部触诊顺序

4.若病人有腹痛,应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逐渐移向病痛部位,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安慰和解释。亦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顺利完成检查。

5.合理应用不同触诊法。如浅部触诊法,目的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皮下脂肪瘤、结节)等。为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肿物时,需要用深部触诊法,包括脏器触诊、深压、滑动、浮沉(冲击)触诊法。有时还要用双手触诊(双合诊)感知脾、肾、子宫等脏器。

浅部触诊法

二、腹部触诊内容 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等号。分述如下:

(一)腹壁紧张度(abdominal wall tensity)指触诊腹部时腹肌的紧张程度。是根据腹肌抵抗感来确定的。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可消失,此属正常情况。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

(1)全腹紧张度增加 有以下几种:

1)腹部饱满感 触诊时,腹部张力增大,但无肌痉挛,亦不具压痛。见于腹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或人工气腹、腹腔内大量腹水者。

2)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指腹壁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见于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所致。

3)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或柔韧感 指全腹紧张,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多见于结核性腹膜炎,此乃由于结核性炎症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较缓,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所致。此征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2)腹壁局部紧张度增加 常因其下的脏器炎症波及邻近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但也可见于胃肠穿孔,穿孔时胃肠内容物顺肠系膜右侧流至右下腹,引起该部的肌紧张和压痛。

另外,在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大量腹水或过度肥胖者腹膜虽有炎症,但腹壁紧张可不明显。盆腔脏器炎症也不引起明显腹壁紧张。

2.腹壁紧张度减低 表现为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

(1)全腹紧张度减低 见于重症肌无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低钾或大量放腹水后。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或经产妇。

(2)局部紧张度减低 腹壁局部松软无力,较少见。常为该部腹肌瘫痪或缺陷所致。前者见于脊髓灰质炎或周围神经损伤,后者见于疝或腹直肌分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