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774c3283c4bb4cf7ecd1de

1.肝脏触诊(palpation of liver)主要用于了解肝脏的大小、质地、形态及有无压痛、搏动、震颤和摩擦感等。

(1)肝下缘触诊方法 触诊时,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的腹式呼吸动作以使肝脏上下移动。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双手触诊法、单手触诊法、钩指触诊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应在同一部位的不同深度触诊,触诊部位应由平脐或脐下逐渐向肋缘下或剑突下部位进行。于腹部某处触到肝下缘后应自该处起,向两侧延续触摸,以了解全部肝下缘的位置、质地和形态等。

1)单手触诊法 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将右手中间三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需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肝脏单手触诊法

2)双手触诊法 检查者立于患者右侧,右手位置同单手法,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肝脏双手触诊法

3)钩指触诊法 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触诊时,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2~5指弯成钩状,嘱被检查者做深呼吸动作,检查者随吸气而更进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

肝脏钩指触诊法

(2)肝下缘漏诊、误诊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种 1)触诊太浅。

2)腹壁肌发达,或腹壁肌太紧张。 3)腹壁脂肪太厚。 4)肝下垂并向后旋转。 5)有大量腹水。

6)肝肿大。触诊位过高,只触及肝表面,没有触及肝下缘。

肝肿大错误触诊手法

7)将腹直肌腱划误认为肝左叶下缘。 8)将误认为肝右叶下缘。

9)误将第11肋下缘、横结肠内的粪块、肿大的胆囊、右肾下极等当肝下缘。 (3)触及肝脏时,应详细检查并描述的内容如下:

1)肝大小 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长体形者,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但腹上角较锐的瘦长体形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如超出上述标准,为肝肿大或肝下移。此时可用叩诊法叩出肝上界,如肝上界也相应降低,肝上下径正常(成年人约9~11cm),则为肝下移;如肝上界正常或升高,则提示肝肿大。

肝下移时,一般肝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并无压痛。肝下移常见于内脏下垂、肺气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导致膈下降时。

肝肿大时,可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弥漫性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白血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常可看到或触到局部膨隆,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包括肝包囊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