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与幼儿互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与幼儿互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965e808762caaedd33d420

沿途经过的小猫家、小狗家等等、在小猫、小狗家的门口分别有 5个挂钩、 5个按扣等材料、幼儿将小货车上的食品分别送到小动物家,并对应小动物的习性在其家门口挂上 5条小鱼、 5个肉骨头,食物送到后,幼儿将小汽车停到停车厂,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渗透了数学、科学等方面的目标,发挥了环境的作用,充分与幼儿互动,促进幼儿了学习。

(三)创设丰富的、开放的主题下的活动区环境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及综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融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数学、音乐、美术、语言、健康等多个方面,而区域环境的创设也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小班开展《能干的小手》这一主题活动,教师将主题活动内容融入区域,如在娃娃家中创设了用小手做事情的游戏环境:喂小娃娃吃饭、喂宠物小狗吃饭、帮妈妈绕毛线、给娃娃穿衣服等方法提示图,并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在娃娃家里乐此不彼,教师还在建构区、美工区、自然角创设了小手真能干的环境,建构区小手搭积木的方法示意图、小手使用胶棒、使用画笔的示意图、自然角小手浇花方法的示意图、小手穿脱衣服方法的示意图,时刻提醒孩子小手能干什么,同时教给幼儿方法,环境发挥了提示与教育作用。

又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小汽车旅行记》,教师在建构区创设了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了玩具汽车,在区域中添加了用纸盒制作的公路模型,在公路上设置了一些红绿灯的标志,使游戏情景化,孩子们搭建停车场、为汽车搭建马路,通过这些材料,使孩子们对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区域内容不断丰富,使主题活动开展的更加有声有色。

又如:大班《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在美工区设立了《给我留言》的活动,孩子们带来了一个个精美的本子放在美工区,在区域活动时以自己的方式在纪念册上留下珍贵的毕业留言,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自己即将上的学校、孩子们有的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对朋友的祝福、有的用剪纸、有的用粘贴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同伴的留恋、还有的幼儿将自己的相片贴在的小朋友的纪念册里、每天美工区里都有孩子在装饰着自己的、同伴的纪念册。

大班开展主题活动《这里是北京》时,创设了角色区《紫禁城摄影室》,在区域中,我们提供了北京各个时期的喷绘图,各种民族服装、道具、孩子们通过在摄影室进行拍摄游戏,加深对北京的认识与了解,幼儿向客人介绍北京、介绍背景图、为客人化妆、拍照、打印相片;在这里幼儿不仅学会了使用照相机进行拍摄的方法,也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幼儿之间交往的方法。更了解了有关照相机的发展过程,知道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服务,加深了对北京的了解。

美工区:投放剪纸书、泥人制作工具书,利用废旧的塑料桶和旧锅盖组装成了老北京的“笼嘴大茶壶”的样子,供幼儿装饰。

通过创设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区域环境,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对话”,使他们成为环境中真正的主人,使环境真正能成为影响幼儿成长的隐性课程,从而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三、创设主题活动环境注意的几点问题

( 一 )注重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重视幼儿对环境创设的参与,把孩子当成环境的真正主人。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设计环境与他们一起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共同布置环境,我们老师要把这个过程也看作是孩子与环境互动的过程。

在大班《这里是北京》的主题环境创设中,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布置,家里的老人给孩子们讲述自己老照片的故事,讲述过去的北京,当孩子们将这些老照片小心翼翼的布置在环境中,有的孩子还兴致勃勃的当起了解说员。

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想法、思路,发动幼儿讨论共同确定出墙饰的内容,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提供物质材料支持与精神支持。 这种参与更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创设环境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幼自信心,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还以这个为例,教师将幼儿的兴趣点与主题内容结合,介绍北京好玩的地方,幼儿纷纷将自己去过的地方进行介绍,如 “欢乐谷”、“游乐场”,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了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寻找资料、带来自己游玩的照片,组织语言,当起了“小导游”。

在环境创设中,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来说,要考虑孩子年龄小、现有的经验少、能力相对弱等情况,我们教师要先规划好环境的位置与范围,提供主要背景,然后引导幼儿随主题活动的进展逐步准备各种物质材料,并尝试把幼儿学习的成果或作品完善到环境中去。

(二) 有效观察,支持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环境创设中,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一个行动者。 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能有效地激发 幼儿探究的兴趣,实现 幼儿的主动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产生与环境互动的兴趣上。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 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都应积极支持、鼓励 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将精力主要放在“我怎样引导、支持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幼儿用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我能给幼儿什么支持?”。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相对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可引导他们自己商量、计划主题墙饰的名称、位置、内容以及布置的方式。 幼儿参与布置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在大班《海洋》的主题环境创设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商量海底隧道的布置方式,孩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最后确定了由塑料瓶相互连接形成通道,整个通道透明,完整,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提出了各种想法,怎样连接,怎样连接后使通道看起来好看与美观,经过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努力,长长的海底隧道做成了,孩子们在欢呼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建议,海底隧道要有汽车同行,于是一辆辆小汽车在海底来回穿梭,幼儿用小绳拴住汽车,只要来回拽动两头的绳,小车就可以来回行驶了。

(三)随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调整变化环境。 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呈不变的,要随时的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进展更新墙饰。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 从而提高与保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创设,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会在墙面上寄托自己心愿,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是自己使环境变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墙饰真正成为幼儿与教师近距离的 “ 对话 ” 。

我们在活动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个性特征,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和实现个性发展的可能。 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化,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和幼儿一起发现、探索,同时细心观察、发现,及时捕捉住幼儿的问题及新的关注点。对于有价值的兴趣点应对照预设方案,及时调整预设环境创设的措施,提供满足幼儿需求的相应环境,支持引导他们进入新又一个的活动阶段。

如:以《低碳环保》的主题活动为例进行分析。在活动进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了解环保知识、共同搜集资料、展开讨论,教师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幼儿的角度看班级环境的创设,看幼儿的发展,结合实际思考我们环境创设的目的?让幼儿探索什么问题?怎样呈现孩子们探索的过程,如果我是幼儿我会怎样?孩子们眼中的低碳是什么?他们了解多少?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孩子们开展更深层次的参与,带领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现在社会为正在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哪些事,作为小朋友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数马路上的汽车,了解汽车排放的尾气、 了解自家汽车限行的日期、 到社区捡垃圾、开展班级节约用水的活动等系列活动 ,使孩子们在了解环保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关注怎样做能够改善我们的环境,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随之改变,更宽泛、更深刻。

在教师视角变化的同时也给予了孩子们一个大环境下的环保教育概念,班级环境也随着活动的开展而逐渐丰富而立体。(播放一组照片)

(四) 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做好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四、主题环境创设的价值 (一)幼儿方面

1 .呈现活动轨迹、提升幼儿经验与能力,为幼儿提供分享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条件。

2 .体现主体性、树立自信心。 萌发自主建构知识经验的意识与积极探究、学习的欲望。

3 .为幼儿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 (二)教师方面

1 .了解幼儿经验,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进行调整。 2 .环境物化教育目标。

3 .引发师幼互动与幼儿间的互动。

4 .整理幼儿的经验,反思调整教育目标,更深入开展主题。 (三)家长方面

1 .了解幼儿与教育资源共享。

2 .激发家长参与的空间,了解幼儿学习过程。 3 .了解幼儿园教育、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4 .环境成为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交流话题的一部分。 五、环境创设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要把握幼儿兴趣及关注点,明确教育目标。

(二)激发幼儿兴趣,提升原有经验,引导幼儿多种运用多种材料参与。

(三)创设预设环境,用多种组织方式式引发幼儿与墙饰互动。 (四)与孩子共同收集材料,给幼儿技能支持,共同完成环境创设。 (五)开阔思路,拓展活动内容。

(六)有效观察,适时支持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