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时作业:作业1 体味文化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2020学年高中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时作业:作业1 体味文化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9b2071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4

C.①③ 答案 B

D.②④

解析 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都是文化的形式,①符合题意;文化包括人类所习得的才能和习惯,②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4.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对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答案 B

解析 精神力量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A项说法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C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垃圾围城”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近年来,J市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J市利用各

种媒体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并对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奖励;规范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环节,不分类不收运,禁止混装混运;建立垃圾分类处置利用的产业园区,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经过不懈努力,J市被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答案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文明行为习惯。

解析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可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文明行为习惯的角度进行说明。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锣鼓音乐,属于“社火”(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中的社鼓类。它的产生与“社火”颇有渊源,至今仍留存着早期“社火”的痕迹。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表演的两队会摆开阵势,互相对抗。双方互不相让,各显身手,把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太原人的那份粗犷剽悍、不屈不挠,那份侠骨柔肠、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答案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太原锣鼓的产生与“社火”颇有渊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起

源于“社火”的太原锣鼓受到群众的喜爱,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透过太原锣鼓,人们可以看到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太原人的那份粗犷剽悍、不屈不挠,那份侠骨柔肠、英雄气概,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角度限定为“理解”。材料围绕锣鼓音乐这种文化,向我们展示了锣鼓这种物质载体、锣鼓音乐的产生过程等。我们应从文化的产生、享受文化以及文化的物质载体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