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六版《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a20a60b9d528ea80c779cb

微观经济学思考题

1. 什么是经济学?

答: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2.说明稀缺性的含义。

答:相对于人们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所谓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的假定隐含着两方面的含义: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这种资源对人具有有用性,即可以满足人们的欲望。

3.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是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它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⑴商品本身的价格。⑵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⑶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⑷消费者的偏好。⑸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4.什么是供给?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单个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⑴商品自身的价格。⑵生产的成本。⑶生产的技术水平。⑷相关商品的价格。⑸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5.分析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关系。

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相同,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不相同。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6.分析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关系。

答: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是供给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

变动的因素不相同,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不相同。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这种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7.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种商品的需求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8.说明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类型。

答: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某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在经济学中,根据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值,可以将所有商品分为几大类: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称为低档物品,收入弹性为0—1之间的称为正常物品,收入弹性大于1 的产品称为高档物品。

9.应用弹性理论分析“谷贱伤农”问题。

答: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谷贱伤农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有关, 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

农产品属于需求价格缺乏弹性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供给增加,进而使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且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10.说明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含义。

答: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与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11.说明最低限价、最高限价的含义及其可能的后果。

答: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

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实行最高限价,市场上会出现供不应求。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实行最低限价,市场上会出现产品过剩。

12.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答: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都认为,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可以比较,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只能通过序数进行比较,序数效用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研究消费者行为。

13.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具体举例:

14.说明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它是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⑴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⑵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15.应用效用理论分析“水与钻石之谜”。

答:钻石对人的用处确实不如水,人们从水的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要远远大于从钻石的消费中得到的效用。但是决定商品需求价格的不是商品的总效用,而是边际效用。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水很多,所以它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支付很低的价格;钻石的用途比不上水,但钻石非常稀少,它的边际效用很大,所以它的价格要比水贵许多。

16.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是如何划分的?

答: 微观上的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在于某些生产要素是否可变。短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期。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所有投入的生产要素等都是可以变动的。经济学所说的短期和长期并不是一段规定的时期(如一年、十年),而是以能否变动全部生产要素投

入的数量作为划分标准的,其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17.如何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答:(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和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

18.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答:(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19.如何理解机会成本的含义?

答: 机会成本是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的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不同,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各项直接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20.说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

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