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便桥施工方案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钢便桥施工方案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d41276b0717fd5370cdc04

止端螺纹塞规 止端塞规从套筒两端部分旋入,旋入量不应超过3P 仍小于95%,应对该批产品逐个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同节内钢筋主筋连接使用标准型接头连接,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上,然后用扳手拧紧钢筋,使两根钢筋头顶紧,使套筒两端外露的丝扣不超过1个完整丝头,连接即告完成,随后立即画上标记以便检查。

钢筋笼分节处使用长短丝接头连接,先将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侧,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后,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一侧,并用扳手拧紧,连接即告完成。

接头连接完成后,用目测法检验两端外露螺纹长度是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扣(加长螺纹除外)并符合直螺纹质量检验标准。

为减少主筋接头工作量,除按有关规定(图纸所示尺寸)、规范切断后错开接头,以保证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大于50%外,其余应尽量采用定尺料;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两连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 mm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

5、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采用长线法在台座胎具上统一制作,台座胎具上根据施工进度要求调整安装钢筋笼主筋的定位模具,定位模具是根据钢筋笼的主筋规格、数量进行设计制作。定位模具在台座上安装时要求纵向精确定位,以保证钢筋笼加工的线型质量。钢筋笼在胎具上成型时上,钢筋连接按图纸要求进行施工;桩身主筋与加劲箍筋务必焊牢,主筋与箍筋连接处宜点焊,若主筋较多时,可点焊或绑扎,主筋与直径12mm箍筋绑扎时,应采用直径≥1.0mm铁丝绑扎。钢筋笼加强钢筋,设置在主筋内侧,沿桩基长度每2米设置一道。钢筋自身搭接部分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其中在主筋接头处,应设置两道加强钢筋。钢筋骨架设三角框架加强筋,桩基全长每4米设置一道,需与加强钢筋连接牢固。

6.2.3钢筋笼保护层

钢筋笼主筋外缘至设计桩径混凝土表面净保护层厚度为3mm,在钢筋笼周围对称设置四个M40圆饼式滚轮砂浆垫块,每2m设置一组垫块,每组4个均匀设于桩基钢筋四周。

保护层垫块示意图 6.3钢筋笼的运输及安装

整根钢筋笼制作完成后,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然后在钢筋加工场内用25T吊车吊至炮车上,分段运送至工地。钢筋笼安装前应清除粘附的泥土和油渍,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紧密黏结。

①、现场起吊

因现场地理位置所限制,吊车无法实施起吊工作,采取大长臂挖机,卷扬机配合起吊。

钻孔桩钢筋笼吊装采用长臂挖机、卷扬机吊装。钢筋笼吊装采用扁担法进行吊装,钢丝绳的吊点在钢筋笼的重心偏上,产生的重心偏移用卷扬机来协助平衡,随着起吊高度的变化,慢慢下放卷扬机,钢筋笼在重力的作用下,将保持竖直,这样就可以将钢筋笼下放如孔内。

现场钢筋笼的吊装吊点设置在每节钢筋笼最上一层加劲箍处,对称布置,吊耳采用圆钢制作并与相应主筋焊接,随着钢筋笼的不断接长,钢筋笼重量在不断增加,为避免钢筋笼发生吊装变形,钢筋笼顶口设置专用吊架,吊架结构钢筋笼下放到位时待上口吊筋对中后,再松钩将吊筋挂于横在护筒顶口的扁担梁上,并将吊筋与扁担、扁担与护筒焊接固定。

②、钢筋笼的下放

提起连接好的骨架、抽出扁担梁,缓慢下放,重复上述工序。

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将吊筋与扁担、扁担与护筒焊接固定,防止浇注混凝土时钢筋笼的上浮和下沉。固定时,要根据钢护筒的偏位情况将钢筋笼中心反方向调整,以使钢筋笼中与桩中心重合。

③、检测管的连接及检查

将根据通用图等直径规范要求在钢筋笼四周等距离安装4根声测管:声测管外径57mm,壁厚3.5mm,长度为桩长L+1m。除在底节钢筋笼加工时焊接在钢筋笼上外,其余各节均预先绑扎在钢筋笼内,每节钢筋笼对接完后,对接声测管、固定牢靠,并保证成桩后的声测管互相平行,声测管内灌水检查其是否漏水,底口与钢筋笼平齐,管顶口堵

死,顶节外露高度满足检测要求。每节钢筋笼下放时应将声测管灌满清水,然后略微提高钢筋笼,并停滞一段时间观察检测管内水位,若水位无任何变化则表明检测管密实无漏,则可用套管插入或焊接上下节检测管,然后进行下放;若水位有所下降,则应将钢筋笼缓慢提起,查找漏水位置,并予以封堵,封堵完毕即下放。钢筋笼下放到位后,顶口用铁板封闭以防泥浆等杂物掉进孔内。 6.4钢筋笼质量检验

钢筋笼制作、安装检验评定标准表

编号 1 2 3 4 检验项目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 骨架外径 允许偏差(mm) ±10 ±20 ±10 编号 5 6 7 8 检验项目 骨架保护层厚度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 骨架顶端高程 骨架底端高程 允许偏差(mm) ±20 20 ±20 ±50 骨架倾斜度(%) 0.5 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检验标准表 编号 1 2 3 4 检 验 项 目 二个接头之间最小间距 接头区内同一断面接头最大百分率 丝头的外观质量、尺寸、螺纹直径 套筒的外观质量、尺寸、螺纹直径 允许偏差 >35d ≤50% 符合规范要求 符合规范要求 备注 d:钢筋直径 七、桩基砼浇筑施工方法

在浇筑砼前根据孔内渗水情况确定最佳施工工艺、当渗水量大于6L/min 时,宜采取水下桩灌注施工工艺、当孔内渗水小于6L/min,宜采用常规干灌施工工艺。 7.1水下桩灌注施工工艺 (1)导管选择

① 导管采用专用的螺旋丝扣导管,导管采用300mm内径导管,中间节长3.0m,最下节长4m,另配备0.5m、1m、1.5m非标准节。导管制作要坚固、内壁光滑、顺直、无局部凹凸,对于旧导管在试压前应通过称重的方式判定导管壁厚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② 导管在使用前,除应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认真地检查外,应进行试拼和试压,试压导管的长度应满足最长桩浇筑需要,导管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节段长度,且严格保持导管的组合顺序,每组导管不能混用。导管组拼后轴线差,不宜超过钻孔深的0.5%且不大于10cm。试压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