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ff80e2d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6

A. 图中包含2个神经元,2个突触结构 B. 刺激图中a点,d处的膜电位会变为外负内正 C. 刺激图中b点,在c、d两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 感染破伤风杆菌后,肌肉可能会因过度兴奋而造成损伤 【答案】CD 【解析】 【分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的电信号,静息时,K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A、图中包括3个突触结构,A错误;

B、刺激图中a点,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使d处依然处于静息状态,d处的膜电位依次是外正内负,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b点,兴奋传到c点,在沿着突触传到d点,因此c、d两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

D、破伤风杆菌产生破伤风毒素,会使感染者的抑制性突触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突触后膜会持续性兴奋,因此效应器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D正确。 故选CD。

1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精确地识别人体中的一类免疫细胞—CD4+T细胞,这些细胞的表面有一种CCR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该蛋白质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调查发现人群中有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感染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癌症发病率高 B. 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可能与CCR5基因的突变有关 C. HIV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D. HIV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丧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免疫应用的综合性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详解】A、HIV感染者T细胞受损,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导致癌症发病率高,A正确;

B、HIV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CCR5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进入宿主细胞,因此少数个体不易感染HIV可能与CCR5基因的突变有关,B正确;

C、HIV的特异性攻击方式依赖于HIV和T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蛋白质,C正确;

D、体液免疫除了有T细胞参与途径外,还有部分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因此HIV特异性攻击CD4+T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受损,不会丧失,D错误。 故选D。

18.下面的图1、图2为某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1中的曲线I变为Ⅱ,可能是新天敌出现的结果 B. 若食物充足,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图1中的曲线I C. 防治害虫时,在图2中a点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D. 渔业生产中,在图2中b点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图1中曲线I为“J”型增长曲线,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图2中表示的是“S型”增长曲线增长速

率,在b处,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A、可能由于受到天敌的制约,种群数量不再无限增长,曲线I变为℃,A正确;

B、曲线I为“J”型增长,仅仅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受到天敌、空间等制约,种群数量的增长也不会是“J”型增长,B错误;

C、对于害虫的防治,尽早最好,在达到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值之前防治效果较好,因此a点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C正确;

D、渔业生产中,在图2中d点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D错误。 故选AC。

19.如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处理 稻田养鱼 对照

A. 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 B. 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 C. 引入稻田中的鱼同样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D. 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详解】A.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有机质,只能吸收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A错误; B.稻田养鱼提高了物种丰富度,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稳定性增强,B正确; C.种群数量受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C正确;

D.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使更多的能量流向水稻,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D正确; 故选 A。

水稻产量(kg/hm 土壤有机质(%) 4023 3474 2.72 2.56 【点睛】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增加了土壤的肥力;除杂草和害虫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不管是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还是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的平衡、体温的恒定都与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C. 音乐可提高鸡的产蛋量,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D. 信息在生物间双向传递,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单向传递 【答案】C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血糖的平衡、体温的恒定都有相应的信息分子参与,与信息传递密切相关,A正确;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雄性害虫,能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B正确;

C、音乐可提高鸡的产蛋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 D、信息在生物间双向传递,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也是双向传递,D错误。 故选CD。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掌握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三、非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