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1c307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6

第五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1. 解释下列概念:

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

财富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

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

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

的情况,称为 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本币的贬值有利于该国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是本币贬值最重要

的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本币对外汇率经常要考虑的方面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

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

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

始终出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结合分析的一种模型 失业均衡:经济均衡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等于潜在产出水平 超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大于潜在产出水平

总需求冲击:是指当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时,

将直接导致私人消费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促使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减少,继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

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结论均正确

3. 总需求曲线( D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4. 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量( A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5. 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 C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6.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是( A )。 A. 同—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 B. 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提高

C. 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D. 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 7.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是( C )。 A. 价格水平提高 B. 总需求增加

C. 同一价格水平上的总需求增加 D. 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8. 扩张性货币紧缩性财政的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 D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9. 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货币的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 D )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 10. 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 A )。

A. 工资提高 B. 价格提高 C. 技术进步 D. 需求增加

11. 在水平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总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 B )。

A. 总供给 B. 总需求 C. 工资 D. 技术

12. 在水平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水平的主导力量是( A )。

A. 总供给 B. 总需求 C. 利率 D. 以上均正确

13. 在垂直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 B )。

A. 供给 B. 需求 C. 产出 D. 以上均正确

14. 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能使总产出( D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15. 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能使价格水平( D )。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16. 若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 A )。

A. 水平的 B. 向右上方倾斜的 C. 垂直的 D. 难以确定

17. 若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 C )。

A. 水平的 B. 向右上方倾斜的 C. 垂直的 D. 难以确定

18. 扩张总需求政策使价格提高的区域是总供给曲线的( D )。

A. 水平区域 B. 向右上方倾斜区域 C. 垂直区域 D. 难以确定

19. 影响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总需求曲线表达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而在其他因素发生变动时会造成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造成总需求曲线

移动的主要因素有:(1)消费者与厂商的各种预期。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各种预期的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2)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照对总需求的不同作用,宏观经济政策又可区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类。扩张性政策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紧缩性政策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国际经济。国际经济对一国总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变动。一国汇率的下降和外国收入的增加都会引起本国净出口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一国汇率的上升和外国收入的减少都会引起本国净出口减少,从而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0. 总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出的?

答:总供给曲线是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的。由于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的总产出量,而产出量是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因此在短期内,当资本存量既定时,总产出水平就取决于劳动者的总就业量。总就业量增加,总产出量也增加,但增加的比率会递减,原因是劳动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均衡。劳动力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率的减函数,可写为Nd=Nd( ),实际工资率越低,劳动力需求越大;劳动力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可写为Ns=Ns( ),实际工资率越低,劳动力供给越小。把劳动力需求函数和劳动力供给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劳动力就业水平

Nd( )=Ns( )

因此,已知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以及货币工资曲线,就可以求得总供给曲线。

21. 为什么古典理论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答:按照古典理论,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性。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变动时,实际工资会作出迅速的调整。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供求量会始终保持着充分就业水平不变,国民收入不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提高。这表明,在长期时,实际产出水平主要由潜在产出水平决定,总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直线。这条垂直线被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或长期总供给曲线。

22. 引起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存在两条总供给曲线,因此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