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4)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4)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2eed9d26fff705cc170a5d

式中:

R-导峒断面每平方米炮眼数目, 个; S导-导峒底板面积, m2。

导峒炮眼布置:根据矿以往经验,导峒炮眼应采用岩眼和穿岩煤眼相间排列。岩眼应距煤层顶(底)板0.1m,穿岩煤眼应深入煤层0.5m以上,同类炮眼深度应基本相等。 ⑷装药量及装药联线方式

装药量计算:根据部颁防突细则第92条“震动放炮的单位炸药量,应按照正常掘进量的1.5~2倍确定”的规定,导峒震动放炮可参照下式计算: Q=(1.5~2)q?A

式中:

Q-震动放炮装药量, kg/m3; Q-正常掘进单位炸药消耗量, kg/m3; A-导峒一次炸开煤岩量, m3;

炸药消耗量计算后,应根据每眼装药量分配结果,对装药量作适当增加。

装药联络方式:震动放炮应采用水胶炸药和毫秒电雷管。一个炮眼内可装1~2个毫秒电雷管。起爆段数一般为3~4段,即槽眼、辅助眼、边眼或中心眼、槽眼、辅助眼、边眼。装药方式必须采用正向爆破。装药后所余炮眼长度应全部用水炮泥和黄土炮泥充填。 震动放炮的联线方式应根据一次引爆的炮眼数来选择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联线方式。一般应采用大串联爆破网路。联线的每个接头必须用砂布打磨掉涂层,两线接头缠绕联接,并用绝缘胶带包好。 ⑸串联爆破网路计算 爆破网路总电阻计算: R网=R线+n1·r1+n2r2 式中:

R网-网路总电阻, 欧;

R线-放炮母线电缆电阻,R线=ρ?L/S, 欧; n1-雷管数目, 个; n2-网路联线接点数, 个; r1-一个雷管全电阻,

雷管使用说明书中雷管全电阻平均值, 欧; r2-网路联线接点的每点接触电阻,一般取0.5欧; ρ-放炮母线电阻率; L-放炮母线长度, m; S-放炮母线截面积, mm2。

根据计算出的爆破网路总电阻,初选发爆器。 R发>R网 式中:

R发-发爆器允许外接电阻, 欧; R网-爆破网路总电阻, 欧。 通过雷管引爆电流计算: I=V/R网≥I引 式中:

I-通过雷管引爆电流, A; V-发爆器峰值电压, V; R网-网路总电阻, 欧;

I引-每个电雷管引爆电流,A,一般I引=2A。

根据爆破网路总电阻和通过雷管的引爆电流计算结果,选择发爆器,并对发爆器性能进行测试,达到标准才准使用。 ⑹爆破网路雷管模拟爆破试验

矿总工程师应组织编制模拟爆破试验措施,并在地面选择安全地点,进行爆破网路雷管模拟爆破试验,以检查爆破网路设计的可靠性。 6.组织措施:

矿应成立揭煤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审查揭煤设计,解决揭煤中的工程安排及技术问题。

揭煤领导小组设

组长:一名,矿总工程师;

副组长:2名,副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

成员:若干名,防突科、技术科、通风科、调度室、安监科、施工区队等单位负责人。 7.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内容: ⑴防止误揭煤措施;

⑵保证打眼、装药、联线安全及质量措施; ⑶拉炮地点、撤人停电范围; ⑷回风道禁止有人工作和行人措施; ⑸救护队员值班、电话通讯保障; ⑹反向风门质量、位置及管理; ⑺放炮后的检查及瞎炮处理措施; ⑻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检查; ⑼现场指挥及人员分工; ⑽过煤门掘进防突措施等。

8.避灾路线:绘制避灾路线图和避灾路线说明。

第38条 石门揭开突出煤层前,当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经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可采用远距离震动放炮揭开煤层;若检验无效,应采取补充措施,再经措施检验有效后,方可用远距离震动放炮揭煤层。

当石门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或石门揭开突出煤层的厚度小于0.3m时,可不采取防突技术措施,但必须用震动放炮揭开煤层。矿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审批震动放炮揭煤设计。

第39条 石门揭煤防治突出措施可采用预抽煤层瓦斯、排放钻孔或其它经试验证明有效的措施。防治突出措施有关参数都必须进行实际考察,得出符合本矿井实际的有关参数,暂无

第40条 石门揭煤前,矿总工程师要组织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并预测煤层有无突出危险性,当实测煤层瓦斯压力大于0.74MPa或预测煤层有突出危险性时,必须采取预抽煤层瓦斯措施或排放瓦斯钻孔措施,经措施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后,方可使用震动放炮揭煤。 第41条 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采用排放钻孔作为防突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适用条件:

无抽采瓦斯系统的矿井,石门揭煤前,可采用排放钻孔措施。 2. 排放钻孔布置:

钻孔应控制导峒两侧和前、后(起坡点外)端各5m,钻孔终孔间距应不得大于3m,排放钻孔孔径大于9

4mm,孔深应穿过全煤厚。如果钻孔不能一次打穿煤层全厚时,可采用分段打孔。但第一次钻孔穿煤长度不得小于15m。掘进时必须留有5m的钻孔超前距离,直至钻孔穿入顶(底)板岩石为止。

3.排放钻孔的效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