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竞赛的是与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小学数学竞赛的是与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065dd8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0

教,帮助他们进一步学习竞赛数学并参与比赛。当然,在挑选学生开展数学竞赛活动的时候,必定要考虑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对在此方面有天分的学生多加关注、引导,将其培养成才。

最后,可以将挑选出来的学生再以成立数学研究小组的方式选拔。收集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问题来让学生彼此讨论、合作解决。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当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调整。学生也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与老师共同协作、探讨、反思和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技巧经验及经验教训,养成质疑习惯,提高数学素养与创新思维能力。如此,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和互补学习,也可观察出学生各自的数学能力和个人的独特优势,便于由此发现更出众的人才。

总之,参赛学生的培养与挑选是整个数学竞赛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将对后续的培训与比赛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必须改革与重视。

3.2数学竞赛活动的培训内容

目前数学竞赛的培训内容往往是依据市面上的竞赛数学辅导书籍进行,虽然数学竞赛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但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奥赛书籍大多只是就题论题,专门针对一些竞赛题解题技巧编纂,其没有根源的繁杂解法不仅令学生望而生畏,更令学生“摸不着头脑”,用其进行思维培训的效率极低。即使学生在其中有所收获,收获的也只是一些琐碎的解题技巧,对数学的众多分支、内容仍无法全面认知,无法真正掌握对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掌握。很多培训机构和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培训就是一位让学生反复处理竞赛习题,那么只会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不过是死记硬背住方法策略、然后反复做题便能掌握。他们不再探究方法背后的原因,注重题目形式而非背后的内涵。然而,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不加思考的题海战术会让他们学得又苦又累,最终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同时一味处理这些固定不多的习题会让学生产生这样的印象,认为这些知识繁杂、内在没有清晰的逻辑,无法启动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得学生无从去建构知识。况且过多超前内容的讲解使得学生大脑疲于接受新知识,难以消化新的内容,跟不要提慢慢沉淀、建构已有的知识了。课下,学生需要处理老师留下的大量习题,占据学生过多的思考、建构时间,使得学生无法抓住知识的本质,只会机械地套用公式与就题论题,无暇进行有效的反省和深入寻找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当然也缺少重组知识的时

10

间,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一种矛盾现象,越做大量的习题,似乎对数学的理解越不深刻,感觉数学学习越无法掌握。

数学竞赛的根本目的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而非反复练习求得一种经验性、条件反射式地做题规律。题目本身的设置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反复练习同类题目会对学生的思维形成限制与束缚,长此以往,就很可能思维定势,依赖以往做题的经验,缺少灵活与创新。尤其是过度的题海战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创造的机会。

3.3数学竞赛活动的培训方式

论及竞赛数学的培训方式,不少校内与校外贪图牟利、没有培训资格、误人子弟的数学竞赛培训十分令人诟病。竞赛数学的初衷是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如今借此牟利的现象则与其原意背道而驰,显得十分功利。在我国,具备教授数学竞赛内容资格的教师并不很多,而且大部分从事竞赛数学培训活动的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有效教学,在自身对数学竞赛内容把握尚未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去指导、培训学生,可以说是真正的误人子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极大影响着他们日后对数学的认知与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如此套路般“灌输式”的学习则让学生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良好建构。课上,以老师为主的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倘使学生无法实现对知识的良好建构,那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显得更为艰难。再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培训的教学活动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权利。爱因斯坦曾有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否善于提出问题,是检验创造性思维与否的重要标尺。

因此,尽管数学竞赛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功能,但由于竞赛培训对象低龄化、群体扩大化、培训题型单一应试和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些价值与功能难以体现。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竞赛培训活动,本文认为首先应该杜绝过量的习题训练,其次要处理好数学竞赛拔高与普及的关系,再者要调整培训过于超前的内容,最后所有培训工作者要认识到数学竞赛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才是一切数学培训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