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11f21c36137ee06eff91810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探讨

盐城市阜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岳梅华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 《机械制图》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借此机会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意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重点是这样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零件的表达方法“千变万化,百家争鸣”,教师可以将学生各种表达方案张榜公布,让他们相互之间比较,指出优缺点,最后选出最理想的方案。在讲到零件图和装配图时,对某些工艺结构可以做出一些与原来不同的假设,比较原来的设计方案是否最佳?能否进行改

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成为革新能手和标兵奠定础。

4 1 2013-4-17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空间想象和思维大都是在必须探索其解决办法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也是受人的需要所推动的。在制图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投影图、运动联系、空间形体的转换过程体现出来。这些过程本身都是在人的大脑中显现,经综合、发展形成的。运用动态思维,精心设立问题情境,建立大胆想象心态,锻炼和掌握符合思维规律的思想方法,从而科学地、正确地、迅速地实现“形”与“体”的转换。

例如:线面分析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常用的方法。按此方法讲解图形上的每条“线”时,常被表述为轮廓、面形投影、重影、积聚。这样表述的结果,往往使得本来较抽象的“线”,仍然停留在线面的概念上。如果改用动态的表述方法(如使用切割、迭加、提位、贴合、抽出等术语)描述形成形体局部结构的“线”,这就容易使学生明快地建立起深刻的空间形象。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注重某一思维方式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各种思维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三、 采用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应用,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变得容易起来。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其平面图形(视图),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平面图形想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即由平面到空间。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完成这种训练,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2 2013-4-17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在黑板和挂图上是不能实现的),我们就能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图形,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制图习题集上的练习题可以画出二维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进行对照,通过评讲,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四、既要注重课本理论的教学,又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加强课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既要让学生看模型,又要让他们看一些实物,二者要结合起来使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去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知教育。同时,我还经常拿一些工厂中用的图纸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的知识,明确“学了制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学手段的提高还是教学方法的改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机械制图》课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同时又能达到本学科教学目的、要求的教育教

4 3 2013-4-17

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4 4 20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