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14db58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2

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不要靠近密封线答题,否则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全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移舟泊烟渚, 。野旷天低树, 。

(2)黑云翻墨未遮山, 。 ,望湖楼下水如天。

(3) ,还来就菊花。

(4)更喜岷山千里雪, 。 (5)等闲识得东风面, 。 (6)儿童相见不相识, 。

(7) ,浪淘风簸自天涯。 ,同到牵牛织女家。

(8)南朝四百八十寺, 。 (9) ,两山排闼送青来。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宋朝的苏轼、唐朝的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

B.长征的主要路线是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施的战略转移。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

C.人们通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D.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闰土》选自《野草》,《好的故事》选自《朝花夕拾》。

3.语段综合运用。(6分)

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十四节气跳跃到秋分时节,神州大地,处处充溢着浓郁的稻穗香。2018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甲】 (A.不期而遇 B.如约而至)。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精神。丰收节根植传承着 【乙】 (A.丰富 B.丰厚)的农耕文化,打造着美丽乡村的亮丽名片, ①烙 (A. luò B. lào)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凝聚起亿万农民的②péng (A.蓬 B.篷)勃力量,提升了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1)根据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2页

① ②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4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分)

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②。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③叹其技之奇妙。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指公元1890年。②生人:活人。③亟:不断地。 6.解释画粗线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股: (2)乃: (3)余: (4)悉: 7.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 )(2分) A.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B.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2页

C.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9.【甲】文通过写牧童批评戴嵩的《牛》解释了什么道理?【乙】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分别概述。(2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兜里有糖

①童年时,浓烈的甜味是奢侈品。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加在粥里,是平淡无奇的吃法,最令人向往的是用来蘸着馒头吃。热腾腾的馒头蘸上沙沙的白砂糖,一口吃进嘴里,粗粝的白砂糖嵌进松软的馒头,没来得及融化便被嚼得嘎吱作响,甜味一点点弥散,是听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②慢慢的,糖果出现了。先是出现在隔壁富足家孩子的衣兜里,再是出现在百货商店的柜台里,最后出现在楼下的小卖店里。比起那沙粒一样的白砂糖,那些不知道什么树上结下的糖果哟,那慷慨的甜度,那华美的包装,那多样的口味,吃一块,就像嘴巴里突然开始过大年了一样——这话倒也不假,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群糖汇聚,敞开吃上一通。大白兔奶糖,糯米纸里裹满了洁白丰腴,比鲜奶更甜美;大虾酥,硬的糖壳有着虾壳一样的纹理,咬开之后里面却是酥脆的花生香;还有水果糖,正方形的塑料糖纸,小小的糖躺在中央,卷起糖纸两头一捻,便把糖块服服帖帖包裹在中间。剥开糖纸,半透明的糖块里裹着一点点有颜色的核,绿的是哈密瓜味,红的是草莓味,黄的是橘子味……今天看来,那只是一块粗糙而浑浊的糖浆凝块,但在童年的我们看来,那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里面装着全世界的秘密。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③就像金秋是瓜果收获的时令那样,采买过年的糖果是孩子们的丰收日。糖果不结在树上,结在百货公司和国营商场的透明橱窗里,那金灿灿红彤彤绿莹莹蓝幽幽的糖果哟,对孩子们而言是何等炫目的丰收盛景!回到家,糖果倒进白瓷大盘里,再撒上一把炒香的瓜子。孩子小小的手满满抓一把,手心里饱胀的触感,心里的快乐就像在糖果山里打了个滚、在糖果海里扎了个猛子,奢侈得

——语文试题—— 第3页,共12页

有点不真实。

④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吃糖了呢?是糖果遍地有售不再稀罕的时候吗?是我开始朝九晚五工作奔波的时候吗?是我担忧身体发福买了体重秤回家的时候吗?回忆不起来了。酒心糖、巧克力糖、果汁软糖、润喉保健糖、健齿口香糖,还有各种我读不懂名称的外国进口糖,我知道,它们满载着糖分,在人体内激起多巴胺的分泌,而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很难从中寻得快乐。

⑤我是后来慢慢才摸到一点门道的。

⑥那次,我在高铁上,前面坐着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母亲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得有些尴尬了,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下意识地摸进裤兜,却掏出一块糖——就是网购赠的糖,我出门前随手揣在裤兜里。我抬起头,发现前面座椅靠背上方,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正盯着我。准确地说,盯着我手里的糖。

⑦我捧糖在手:小朋友,要吃吗?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年轻的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微笑点了一下头,又摸着小女孩的头:说,谢谢叔叔!小女孩脆生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功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兜里还有一块糖,我也掏出来递过去。妈妈叮嘱她:别吃太多,放起来等会儿再吃。她便接过来,揣进衣服上的小兜里。她双手捂着装着糖的小小衣兜,就像护住一件最宝贵的珍宝,又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⑧她肯定不缺糖吃。那她为什么那么快乐?我忽然想到,那是因为这糖来自于一个陌生的叔叔,是一个礼物,是一份惊喜,是充满陌生视线的世界里突然绽放出的笑容和善意,就像我从卖家那里收到这些礼物一样,就像我新婚的朋友们恪守遥远的风俗带给我喜糖一样。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这种喜悦本无所谓大人还是小孩。

⑨回味着小女孩的笑容,我开始留心各种糖,有形的,无形的。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

⑩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做祝福。 10.文章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哪三件与糖有关的事件?请简要概括。(3分)

11.“我”后来不爱吃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语文试题—— 第4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