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详解】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1ba712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0c

2019年5月郑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近代科学兴起以,人类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科学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如何让科学始终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是今天人类亟须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科学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训下,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包括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就会从人类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

科学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其本性是喜欢自由的研究氛围。由此,人们自然会认为,不应该为科学研究附加任何约束,所有这些约束都是研究的障碍。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很有市场。其实,这是一种短见。哲学家托德·莱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的焦虑,致使我们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上帝、形式、道德法则。”也就是说,我们要设计出一个远离我们的完美王国,去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现实。道理很简单,任何时代的人的认知都具有时代局限性,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如果是好的倒也无妨;如果是恶的,其影响就很难消除。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可能性不是小了,而是变大了。为此,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对研究人员进行科技伦理的熏陶、规训,恰恰是引导他们追求善的有效手段,是给他们竖立向善的路标,而非设置研究的障碍。

近代科学是西方的产物,对于中国人来讲,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我们没有与之

- 1 -

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因而在科技伦理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也缺少这方面的系统训练,从而导致我国科技人员对科技伦理的认识严重不足。这就意味着,随着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投入的增加与从业人员的大幅增长,以及功利主义评价模式的形成,部分科研人员完全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约束地从事后果高度不确定的研究。再加上国人对于前沿科技成果的极度期盼,促成需求的扩张,加剧了科技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这就无形中助长了科研人员冒险的热情。因此可以说,践行负责任的研究,恰恰是中国科技界应该展现给世界的一种形象。

(摘编自李侠《科技伦理:没有约束的科技是危险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具有强大的自主发展力量,既造福了人类社会,也有可能摧毁人类社会。 B. 科技伦理的目的是“追求善”,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就是“科技伦理”。 C. 科学崇尚自由,而科技伦理既可约束这种自由,也可引导科学研究。

D. 人类认识的局限使未来可能出现不确定的状况,科学的发展会加大这种可能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科学研究本身存在的不足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B. 文章指出科学研究各环节中存在伦理缝隙,有助于理解科学伦理的目标和作用。 C. 文章第三段采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深入论证了设置科技伦理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D. 对于中国科学界科技伦理欠缺的原因,文章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是因为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科技伦理才得以兴起,受到重视。 B. 西方文化有悠久的科技伦理传统,因此能有效避免科研中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 C. 中国科学界在科技伦理上先天不足,与中国在近代以前缺乏科学传统与经验有关。 D. 国内科研从业者大增、评价模式功利化等不良因素,增加了科研行为突破科技伦理的风险。 【答案】1. B 2. C 3. C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概念理解错误,“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就是‘科技伦理’”不当。根据文本内容“哲学家托德?莱

- 2 -

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的焦虑,致使我们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上帝、形式、道德法则。’也就是说,我们要设计出一个远离我们的完美王国,去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现实”分析可知,托德?莱肯所说的“道德法则”是针对人类的“有限性”而预设的完美的伦理规范,它包含了“科技伦理”,“科技伦理”是“道德法则”的一种。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论证了……可操作性”无中生有。结合文本内容“任何时代的人的认知都具有时代局限性,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害”“对研究人员进行科技伦理的熏陶、规训,恰恰是引导他们追求善的有效手段,是给他们竖立向善的路标,而非设置研究的障碍”等分析可知,第三段主要论证设置科技伦理的必要性,并未论证“可操作性”。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归因不当。根据文章第一段,科技伦理兴起的原因是科技发展有潜在的危险,而非科技发展已经“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B项,“能有效避免科研中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说法绝对。结合“近代科学是西方的产物,对于中国人来讲,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我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因而在科技伦理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分析,“因此能有效避免科研中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不当。D项,“国内科研从业者大

- 3 -

增……科研行为突破科技伦理的风险”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科技投入的增加与从业人员的大幅增长,以及功利主义评价模式的形成,部分科研人员完全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约束地从事后果高度不确定的研究”分析可知,“国内科研从业者大增”不能视为“不良因素”。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多数消费者还比较狭隘地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纯电动汽车。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汽油、柴油和天然气、乙醇等均属于传统燃料。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统称为新能源汽车。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行业所称的HEV,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因为传统燃料仍是其动力唯一来源。

近日,汽车行业一家知名咨询机构,发起了一项名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看法” 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而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其发展趋势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其实,不管看好哪种动力系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是毋庸置疑的。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为1万辆,时隔6年后的2018年,成功突破12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当然,其快速发展不仅是需求所致,还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其中,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撇开补贴政策不谈,地方政府对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尤为明显。近日,昆明发布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昆明新增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否则不予发放营运证。有这样规定的省市比比皆是,即使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摘编自《畅所欲言: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谁将主导汽车的未来?》,易车网

2019年2月20日)

材料二: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646项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涉及道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促进纯电动汽车节能技术应用、动电动汽车降低能耗、电力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该标准规定,座椅三排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