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考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1d23a7ba32d7375a5178044

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2〉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3〉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质)。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背景:“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迈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第一步。

(4)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具有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5)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2〉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列举1927年的大事)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材料:毛泽东--《长征》诗 列举两次会师

1、红军长征的开始:(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目的)。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确立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决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1)经过:1934年10月离开瑞金——渡过湘江——放弃湘西、改道贵州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1、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材料“无论日本军队-----力避冲突”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

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恶劣影响:a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b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1)背景: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C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D蒋拒不接受,并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3)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A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注: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的调停是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宁为战死鬼:

(1)卢沟桥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B事变影响: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日本全面侵华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背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占南京之前,为逼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发动了1937年“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屠杀30万人以上。当时重庆为陪都。

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4次侵华事变中的三次。(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珍惜生命,反对战争;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山西平型关,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 A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简单经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1945年4月,在延安

(1)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A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B明确抗战胜利后中国走向何处等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经过50年的殖民统治后,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B为了欺骗人民。(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谈判的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还参与西安事变的调停)、王若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 内战爆发: 1946年6月, 进攻中原解放区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意义: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列举1948-1949年四大战役)

1、三大战役的胜利:(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占锦州,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作用:解放了东北全境。歼敌47万 (2)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歼敌55.5万

(3)平津战役: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作用: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歼敌52万 影响: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B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 开国大典

1 准备: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会议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在1954年宪法颁布前,起临时宪法作用)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④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材料解析) 2 举行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意义:A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B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

三 知识集锦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54门礼炮寓意当时54个民族,28响寓意中共28年斗争。

列举建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最可爱的人

一 抗美援朝(1950.10-1953.7) 材料:志愿军军歌

1 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 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 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和邱少云。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自己壮烈牺牲;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 结果 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 土地改革(1950-1952)

一 土地改革 1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开展 1950年(时间),中央人民政府(机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