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案例分析(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财政学案例分析(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1e6c5c5700abb68a882fb1b

财政讨论总结报告3

---------地下通道为何受冷落

题目:《关于“地下通道为何受冷落”的分析》 班级:贸易经济11班 小组成员:白刘涛--- ----

苏春强---经济18---2111802220 刘前---- ----

讨论过程:

(1)仔细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资料,适当展开,以确定分析方向和主体。

(2)通过阅读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现象,按照提示内容,运用所学的供需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案例所反映和折射的相关问题提出小组成员的见解。

(3)整合小组成员的见解,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演示稿。

一.案例简介

2002年,F大学某系一著名教授因跨栏杆横穿邯郸路而被高速行驶的汽车撞到,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事故发生后,该校校报详尽报道了整个过程,并将近年来发生在邯郸路上由于乱穿马路而发生车祸的事故刊登在同期报纸上。触目惊心的文字和让人窒息的悲哀充斥着整个校园。或许此次交通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对于近年来横穿马路,车祸发生不断的F大学来说,这已不是新闻。据说,邯郸路与国权路交界处本无红绿灯,如今在路口的人行信号灯是在1998年由于一学生、一教授先后在此出车祸而换来的。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名牌大学生和那些为为师表、知识渊博的教授会无视交通法规而乱穿马路、酿成车祸?难道前几年连马路上小朋友都熟背的“七不规范”早已成为过去?

F大学国年路人行地下通道早在几年前已经建成。然而,在给各老师、各同学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能坚持过邯郸路时走地下通道的师生比例很低。往返于邯郸路步行的师生很少愿意多走几步路去走地下通道,更不用提那些骑自行车的了。其理由是人行地下通道设置的不合理,不仅要弯很多路,对于上下课时人人争分夺秒的学生老师而言,十分不便。而且设施简陋,一到雨天就积水。加之,管理不善使整个地下通道一直处于脏乱差之中。无奈之下,学校在上下课高峰时间只能派出专职人员负责管理路面交通,吹哨舞旗,防止由于赶着上课而横冲直撞的学生遭遇车祸。

同样,人们也会问:为何学生愿意冒出车祸的风险去和时间赛跑,而不去选择不受红绿灯限制的地下通道?纯粹是为了保障师生过马路安全而建的地下通道为何发挥不了作用而形同虚设?

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一方面是政府出资建造了不少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另一方面是不少人坚持乱穿马路。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一种嘲笑。

无论是F大学的地下通道还是交通繁忙处的人行天桥,它们都是政府为人们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且普遍存在,为什么它们不能吸引行人去使用,而行人为什么会冒生命危险这样一

个很大的成本 而作出“非理性”的行为呢?

二.案例分析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即公共品在增加消费者时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产品的特点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本案例中,政府出资建设了大学国沿路的地下人行通道,但是由于学生和老师的特殊要求以及地下通道的设施的不完善致使地下通道的使用效率很低,没有充分发挥通道的作用,不能有效的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为了满足更多的人的需求,也要符合人们使用公共品的成本达到最低。地下通道的使用者大部分是大学的学生和教授,但是地下通道的修筑没有符合这一特点,而是根据其他的原因修缮的,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对公共品的使用,即不能有效的供给。

学生和教师为了赶时间去上课,在特定的时间大量的通过马路,但是地下通道的建立是要浪费很长时间去使用,距离又远,通道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就得浪费很大的成本去使用,但是人们又没有那么多的成本去使用,这样造成公共品的没有效果的供给。 (2)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

政府部门修建地下通道,花费了大量的资产,成本较大,不仅是资金的投入,包括人员的费用和时间,机会成本等等的成本,但是政府的成本也是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首先,在道路的地下建成地下通道,方便人们的出行和过马路。市民不需要再绕较远的十字路口的马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鞋底成本,具有很大的效益。而且司机也不需要再小心翼翼的查看是否有人横穿马路,提心吊胆。车辆的通行速度加快,通行时间也是变的减少。其次,地下通道的建立减少了学生和市民由于横穿马路造成的伤亡。这一方面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对于司机和市民都是有益的。最后,地下通道的建立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由于政府部门建立地下通道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对于原材料比如水泥和钢筋有大量的购买,还有对于施工的工人的工资也是有一定的提供。

依照案例看来虽然政府的建立地下通道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对于收益是很大的。

(3)成本收益中的机会成本

政府在建立地下通道的时候也有很大的机会成本。政府出资建立地下通道的资金由于用来建立地下通道,对于其他方面的投资或者公共产品的建立有一定的损失。而且由于这个地下通道的建立没有有效的使用,因此,机会成本是很大的。

再者,由于地下通道的建立没有很好的符合市民的要求,没有很好的履行公共产品的职责。学生和教师需要绕很远的道路去通过地下通道,造成了时间上的消耗,对于人们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机会成本很大。

三、案例延伸

公共自行车难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为市民提供了公共自行车,然而,公共自行车的提供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公共自行车不能有效使用,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浪费,还让公共产品遭受日晒雨淋之痛。是责任管理单位工作不到位,还是这里不适合布点,不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市区每个月的公共自行车的城市管理考评分是打给谁看?又到底起了几分监督作用?政府耗巨资建起来的便民工程,现在感觉在走下坡路,难道就让它在这里打住吗?此外,这个使用率低下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下面我们以烟台市为例。

针对烟台市民们反映的公共自行车体系“不成网络、还车难”等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管理方表示,按照计划,市区300个站点1.5万辆自行车应在10月底建设完毕,然而,在站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公共审批跟不上。

据介绍,截止到目前,经相关部门审批共同意建设115个公共自行车站亭,目前建成的公共自行车

分布在芝罘区、莱山区,站亭最近的有500米,最远的千米以上,而南大街、青年路等多条重要路段站点还没审批,目前,还有100多个站点待审批。

自行车站亭:成了公共“唐僧肉”,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8月10日系统运行后,目前,烟台市区共建成90余个站点,其余30多个站点一直没有推进,造成公共自行车站亭建设难推进的原因主要有:站点无电源,需要就近移动位置,需要二次审批;有的站点需要占绿化带,这也需要许可;还有一部分经审批过的站点挖开后发现有地下管网或是地下暗河,不适宜建设。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公共自行车站点这个公益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少部分个人把站点当成了“唐僧肉”,不仅只顾自己利益,还想从中“捞一笔”:有个小区来了七八个70多岁的老同志,坚决不让建站点,说影响了他们通行;有的商铺怕挡门面,对即将完工的站点进行破坏。不仅如此,市府街有一位摆小摊的商贩,施工人员一去,就拿着小马扎座在点位上,想要让他“挪窝”条件有一个:自行车管理亭归他经营。记者了解到,按照相关要求,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最远的距离不超过1000米,大多数在500米左右,在人口流动密集区将在300米左右,应覆盖社区、商圈、校园、休闲旅游及公交站点,但在烟台市很多地方,自行车停放站点数量还是不够,也就导致了市民借车容易还车难的情况的发生。

多处停放点,自行车卫生状况堪忧在烟台大学西门公共自行车停放处,记者看到十几辆自行车之中只有零星的两辆车车座干净整洁,其余的则车座布满厚厚的一层灰尘,车把上的斑斑锈迹依稀可见,在烟台市口腔医院站点附近的自行车停放处,18辆自行 车中,只有7个车座干净,一辆自行车车座不知去向,车链脱落,低垂于离地面不高的空中,在北马路多处公共自行车停放处自行车状态一样。

火车站附近公共自行车管理人员介绍到:每天来这里办公共自行车使用卡的人不少,而且办理手续方便快捷,使用公共自行车一小时之内是不收费的,多出一小时后按一小时2元使用费收取,因为价格低廉,所以每天办理的人还是很多,然而既然每天有这么多人办理公共自行车使用卡,为何街道难见公共自行车的身影?

公共自行车本来是一项有利于市民的公益事件,其以“低碳出行”为理念,刚开始投放之处深的市民赏识,为何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公共自行车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成为形象工程,渐成摆设了呢?“现在城市公交这么方便,想去哪里坐公交就行了,为什么要去骑自行

车呢,而且遇到急事也没人会骑车去办事啊,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市民王先生说 “其实,公共自行车刚刚开始的那一会,我的确想办理一张用车卡的,可是,后来一考虑,感觉这些自行车投放点还是不够多,找个停放点安置自己借来的自行车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当你不想骑的时候往往要跑很长的距离去换车,原来挺方便的一件事也就因此变得很棘手了,既然这般麻烦,还是选公交车吧。”王先生说当问及,如果将来公共自行车停车点覆盖各个公交站点的时候,是否会决定办理一张自行车使用卡的时候,王先生告诉记者说如果自行车停车点达到那样的覆盖密度的话,他还是支持“低碳出行”这一行动的。

而当问及为何不少公共自行车损毁这个问题的时候,市民的回答十分一致:缺乏专业人员维护,有些人素质低、恶意破坏造成的。

概括分析:

而由公共自信车的案例我们看到,政府的初衷是为了改善交通,提倡低碳环保,为市民出行带来方便,公共自行车还有益市民健康。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事与愿违,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低下。

公共自行车难题总结如下图

公共自行车

难题

四、案例总结

关键词: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时产生的低效率行为。而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政府失灵”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以下:

(l)公共服务质次价高。首要表现就是行政经费支出膨胀.近十几年来我国行政经费支出比重一直在上升,行政支出的膨胀己经挤占了其他方面的公共支出。这其中固然有事业发展、机构和人员扩充的需要,但政府机构重叠、效率欠佳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尤其在地方层次上,这种状况更为突出。另外,各级政府部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铺张浪费现象,这更助长了我国行政经费的年年攀升。据搜狐财经频道,中国行政成本为全球最高,这说明我国政府提供相同数量的公共物品,花费的成本较高,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

(2)公共工程质量低劣。公共工程质量低劣.一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成本一一收益分析;二是缺乏完善的工程监理制度。很多政府投资的公共支出项目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导致豆腐渣工程。另外,这种公共工程往往有可能夹杂着决策官员的私人目的即政绩和形象、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也是导致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之一。

(3)纯公共物品供给质量也出现问题。其表现就是很多地方出现了社会治安恶化的现象,公安部门办案效率也较低,政府提供的公共安全这种公共物品不能满足人们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表现之一就是市场上出现了非官方性质的公共物品市场提供者,如私人侦探、保安公司:居民个人和家庭也纷纷通过自我服务和自愿组织的方式如安装防盗门,组织巡逻队、治安队等为个人和社区提供公共物品。

(4)公共物品乱收费现象严重。乱收费有两种表现:一是收费主体凭借其

手中的权力,通过强制性行政手段乱收费。如绝大部分城市交警部门向司机收取的拖车费等。另一种是指不该商业化的环节商业化,无规则地拓宽商业化的领域。

公共物品市场自发提供以及私人自愿提供的不足,使公共物品有必要通过政治决策机制来解决。政治决策确实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但是,政府决策也依然绕不开不完全信息问题,而决策制度本身也并非十全十美,故而,通过政府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也会有效率问题。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或者说增进社会经济福利,公共产品的供给活动也不例外\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生产供给尽可能多的公共产品,二是公共产品在社会成员间恰当的进行分配\社会经济福利是效率和公平的函数,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一个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十分丰富但仅为少数人所享用,而大多数人享受不到公共产品供给所带来的福利,则不能说明该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带来了较高的社会福利,如果一个社会公共产品由社会成员平均的享用,但是其供给量太少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正常需求,那么也不能说公共产品供给带来较高的社会福利,而无论是地下通道被冷落,还是公共自行车难题,都存在效率和公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研究公共产品有效提供时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