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操作系统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08a7d977232f60ddcca1ec

(2)当200号单元处有一条指令“mov r1,[3500]”执行时,如何进行正确的地址变换,以使3500处的内容12345装入r1中,要求用图画出地址变换过程并给出最终的物理地址。

答:因为每页大小为1KB=1024字节,而3500=3*1024+428,可知逻辑地址3500对应的页号为3,页内地址为428.根据页号检索页表可知对应的物理块号为7,所以物理地址为:7*1024+428=7596 图7.44

第8章

8-1什么是“设备独立性”?引入这一概念有什么好处?

答:所谓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

设备无关,也就是在用户程序中仅使用逻辑设备名。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独立性可使用户程序独立于某一特定的物理设备。此时,进程只需用逻辑设备名去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当系统中有多台该类设备时,系统可将其中的任一台设备分配给请求进程,而不必局限于某一指定设备。这样,可以显著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可适应性。独立性还可以使用户程序独立于设备类型。例如,在进行输出时,既可以利用显示终端进行输出,也可以利用打印机进行输出。有了这种适应性,就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输出重定向。类似地可以实现输入重定向。

8-4什么是缓冲?引入缓冲的原因是什么?

答:缓冲是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引入了缓冲技术的原因有:

(1)为了进一步缓和 CPU 和 I/O 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为了减少中断次数和 CPU 的中断处理时间。如果没有缓冲,慢速 I/O 设备每传送一个字节就要产生一个中断,CPU 必须处理该中断。如果采用了缓冲,则慢速 I/O 设备将缓冲区填满时,才向 CPU发出中断,从而减少了中断次数和 CPU 的中断处理时间。

(3)为了解决 DMA 或通道方式下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DMA或通道方式都适用于成批数据传输,在无缓冲的情况下,慢速 I/O 设备只能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传送信息,这造成了 DMA 或通道方式数据传输的瓶颈。缓冲区的设置适应了 DMA 或通道方式的成批数据传输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

8-5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哪些?

答:常用的缓冲技术有双缓冲、环形缓冲和缓冲池。

8-8什么是独占设备?对独占设备如何分配?

答:独占设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进程访问的设备。系统一旦把这类设备分配给某进程后,便由该进程独占直到使用完后释放。多数低速 I/O 设备都属于独占设备。如打印机就是典型的独占设备。独占设备应采用独占分配方式,即将一个独占设备分配给某进程后便一直由它独占,直到该进程完成或释放该设备时,系统才能将该设备分配给其他进程。

8-9什么是共享设备?对共享设备如何分配?

答:共享进程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如磁盘就是典型的共享设备,若干个进程可以交替地从磁盘上读写信息。对共享设备可将其同时分配给多个进程使用。共享分配方式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但对设备的访问需进行合理的调度。

8-10什么是虚拟设备技术?什么是虚拟设备?如何进行虚拟分配?

答:所谓虚拟设备技术,是在一类物理设备上模拟另一个物理设备的技术,是将独占设备转换为共享设备的技术。目前最广泛流行的虚拟设备技术是 SPOOLing 技术。

虚拟设备是指通过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供若干个用户进程使用,通常把这种经过虚拟技术处理后的设备成为虚拟设备。引入虚拟设备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独占设备所具有的速度较慢、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缺点,以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虚拟分配是针对虚拟设备而言的。当进程申请独占设备时,由系统分配给它共享设备(如磁盘)上的一部分存储空间;当进程要与设备交换信息(以输出为例)时,系统就将要交换的信息存放到这部分存储空间中;在适当的时候,系统再将存储空间中的信息传送到独占设备上。

第9章

9-2什么是文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也指用于存储文件的磁盘或分区,或文件系统种类。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称为文件管理系统,简称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对文件存储器空间进行组织和分配,负责文件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行保护和检索的系统。具体地说,它负责为用户建立文件,存入、读出、修改、转储文件,控制文件的存取,当用户不再使用时撤销文件等

9-3文件的逻辑结构有哪2种形式?

答:一种是无结构的流式文件,是指对文件内信息不再划分单位,它是依次的一串字符流构成的文件。

另一种是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 是用户把文件内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称为一个逻辑记录(简称记录)。所有记录通常都是描述一个实体集的,有着相同或不同数目的数据项,记录的长度可分为定长和不定长记录两类

9-4对文件的存取有哪2种基本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1)顺序存取 顺序存取是按照文件的逻辑地址顺序存取

(2)直接存取(随机存取法) 直接存取文件对读或写块的次序没有限制

9-5设文件A按连续文件构造,并由4个逻辑记录组成(每个逻辑记录的大小与磁盘块大小相等,均为512B)。若第一个逻辑记录存放在第100号磁盘块上,试画出此连续文件的结构

9-6设文件B按串联文件构造,并由4个逻辑记录组成(每个逻辑记录的大小与磁盘块大小相等,均为512B)。这4个逻辑记录分别存放在第100、157、66、67号磁盘块上,回答如下问题: (1) 画出此串联文件的结构;

(2) 若要读文件B第1560字节处的信息,问要访问哪一个磁盘块?为什么?

答:1560/512=3 访问逻辑号3,磁盘块67

(3) 读文件B第1560字节处的信息需要进行多少次I/O操作?为什么?

答:4次

9-9试分别说明一级文件索引结构、二级文件索引结构是如何构造的。

答:文件目录(file directory)为每个文件设立一个表目。文件目录表目至少要包含文件名、文件内部标识、文件的类型、文件存储地址、文件的长度、访问权限、建立时间和访问时间等内容。

文件目录(或称为文件夹)是由文件目录项组成的。文件目录分为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和多级目录。多级目录结构也称为树形结构,在多级目录结构中,每一个磁盘有一个根目录,在根目录中可以包含若干子目录和文件,在子目录中不但可以包含文件,而且还可以包含下一级子目录,这样类推下去就构成了多级目录结构。

9-17什么是文件共享?试简述文件共享的实现方法。

答:文件共享是指主动地在网络上(互联网或小的网络)共享自己的计算机文件。一般文件共享使用P2P模式,文件本身存在用户本人的个人电脑上。大多数参加文件共享的人也同时下载其他用户提供的共享文件。有时这两个行动是连在一起的

9-21常用的文件操作命令有哪些?

答:最常用的命令列表,下面列出十个在使用linux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命令。 cat,显示文件内容。 cd,改变目录路径。 cp,复制文件。 find,查找文件。

grep,搜索、过滤信息。 ls,列出目录信息。 more,分页显示。 rm,删除文件或目录。 vi,调用vi文本编辑器。 who,显示登录用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