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完整word版)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1006f2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8

解:设该消费者拥有的固定时间为L。一部分留作闲暇时间l,其余部分为工作时间,工资率用W表示,则收入Y= W(L-l)。因而U=lY+l=l W(L-l)+l=(WL+1) l--Wl2

dUWL?1令= WL+1-2Wl=0 ,则 2Wl= WL+1,l= dl2W此时u''(l)=-2W<0, W满足总效用U最大,则劳动的供给函数为:

S= L-l= L-WL?1WL?11==0.5L- 2W2W2W在上述供给曲线中,L是正值,因而当W上升时,工作时间会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6.一厂商生产某产品,其单价为15元,月产量200单位,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平均不变成本为5元。试求准租金和经济利润。

解答:准租金R=TR-TVC=P·Q-AVC·Q=(P-AVC)Q

=(15-8)×200=1 400(元)

经济利润π=TR-TC

=TR-(TVC+TFC)=P·Q-(AVC+AFC)Q =(P-AVC-AFC)Q=(15-8-5)×200=400(元)

三、论述题

1.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解答:第一,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第三,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dUdUdY?=

dL自用dYdL他用2.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供给曲线?

答:要素供给曲线一般随要素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即向右上方倾斜。下面以劳动这一要素为例,说明这一结论。根据要素供给原则,“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劳动供给”的边际效用为

dUdUdY?=。若劳动供给的边际收入即要素dYdL劳动dL劳动价格,这里假定为工资率W。因此,

dUdU=W·;劳动者“保留自用”资源(实指闲暇)

dYdL劳动用L表示的话,则闲暇的边际效用为

dU。于是,劳动者供给要素时效用最大化条件为:dL闲暇dUdU=W·,或

dYdL闲暇dUdL闲暇dUdY=W,即闲暇边际效用与劳动收入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工资率(劳

动价格)。

显然,收入的边际效用一定时,工资率W与闲暇边际效用同方向变动,而闲暇边际效用与闲暇数量反方向变动,故闲暇数量与工资率W反方向变动,又因为劳动供给数量与闲暇数量反方向变动。所以劳动供给数量与工资率W同方向变动,劳动供给一般随工资率上升而增加。

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解答:第一,劳动者一定时期支配的时间既定,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此消彼长;劳动的价格即工资也可以看做是闲暇的价格。于是,劳动供给量随工资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给曲线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说明。如: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对应闲暇需求量随工资上升而上升。

第二,闲暇价格变化造成闲暇需求量变化有两个原因,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反,劳动供给与工资同方向变动。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同,劳动供给与工资反方向变动。

第三,当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小,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与工资同方向变动。而当工资增加超过一定数量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亦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劳动供给与工资反方向变动。

4.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解答:有人可能理解:自然供给的土地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和地租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里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并非因为一定时期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为固定不变。 第二,土地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或者自用用途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只能(或假定只能)用于某种用途,而无其他用处,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是垂直于数量轴的垂线。

5. 试述资本的供给曲线。

解答:第一,储蓄可以增加资本量,资本的数量是可变的,因此,资本供给问题,即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拥有量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确定最优储蓄量的问题。

第二,资源所有者进行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有可能在将来进行更多的消费。所以,既定收入如何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问题,又可以看成是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一般利率提高,资源所有者会放弃现在消费而增加未来消费(即储蓄)。从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三,利率对资本供给的影响也存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利率上升,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资本供给增加,当利率上升很多,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资本供给减少,资本供给曲线也可能向后弯曲。

6. “劣等土地上永远不会有地租”这句话对吗? 解答:这句话不对。

根据西方经济学,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的稀少,供给不能增加;如果给定了不变的土地供给,则地租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对土地的需求曲线右移。土地需求曲线右移是因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提高或对土地产品(如粮食)的需求增加从而产品价格提高,土地的需求曲线右移。如果假定技术不变,则地租就因土地产品价格的上升而产生,且随

着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租用劣等土地也会产生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形成地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繁荣,中等、优等土地已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劣等土地也被人类争先租用,不仅存在地租而且地租还不断上升。马克思把劣等土地也要交纳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7. 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是庸俗的分配论? 解答: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要素所有者是按照要素的贡献大小得到要素的报酬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除此之外,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还存在如下一些具体的缺陷。

(1)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建立在边际生产力基础之上。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边际生产力却难以成立。例如,资本代表一组形状不同、功能各异的实物,缺乏一个共同的衡量单位,从而也找不到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这样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赖以成立的边际产量决定要素价格的说法就无从建立。

(2)西方经济学的要素理论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因为它只给出了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各种人群或阶级得到不同收入的理由,而没有说明倡导这种分配制度社会制度形成的原因。 (3)其否定劳动价值理论,按此分配会出现资本所有权对劳动所有权的剥削,造成广大劳动者越来越贫困,社会的两极分化。

(4)按照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资本家的利息是节欲或等待而承受的负效应。而事实证明节欲或等待是任何东西也创造不出来的,投资或投资的多寡根本与节欲或等待无关。

8. 我们知道,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 MP·P=W。 这里,P 和 W 分别是产品和要素的价格,MP是要素的边际产品。试说明,在卖方垄断条件下,上述要素使用 原则会发生哪些变化。

解答:产品市场上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同一原则也适用于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决定。在要素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要素成本MFC,也就是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MRP)恰好等于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MFC)。理由是:若MRP>MFC,表示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它所带来成本,意味继续增加要素投入量可以使总利润增加;反之,MRP<MFC表示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它所带来成本,从而总利润较前减少。所以,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P=MFC。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P=MR(Q)MP(L), MR(Q)确定为不变的P, MRP=MR(Q)MP(L)简化为MP·P,MFC确定为不变的W,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 MP·P=W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但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则使用要素的收益是R=R(Q(L)),对L求导可得

dRdRdQ??,为边际收益产品MRP=MR?MPL,表示卖方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dLdQdL劳动的投人所增加的收益。由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仍是要素的价格W,那么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MRP= MR?MPL =W。

9. 我们知道,在产品市场上, 垄断卖方的产品供给曲线是不存在的。 试说明, 在要素市场上,垄断买方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存在。

解答:在产品市场上, 垄断卖方企业由于产量与价格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故产品供给曲线是不存在的。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实际上又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故二者重合,二者重合的

条件必须要求当要素价格变化时,要素需求量是沿着一条既定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而变化的。这就要求,当要素价格变化时,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得随之改变;或者更进一步说,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即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和产品价格不得随之改变。否则,要素的需求曲线必将脱离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所以,依赖于两个潜在假定。第一,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即局限于讨论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局限于讨论只有一个厂商进行生产调整)。一旦扩大到考虑使用多种生产要素或者多个厂商调整行为,则不能再用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代表要素的需求曲线。

在买方垄断的情况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为VMP=MFC,垄断厂商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其要素使用量。如图所示。由于VMP和MFC在E点相交,要素需求量相应为L0,同时要素的价格由W(L)曲线所决定.即图中的W。,即当要素价格为W。时,垄断买方的要素需求量为L0。

W MFC E W1 W(L) W0 VMP

当要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则可为完全竞争或垄断)时,我们通过改变要素价格来确定不同的要素需求量这个办法在此时行不通。例如上图8-3中我们任意确定一个要素价格W,只要它不等于W0,则不存在对应于该价格下的最优要素使用量,因为在该要素价格上,厂商不可能找到某个要素量L,使要素使用原则VMP=WFC得到满足,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要素价格不可能为W(不等于W0)。因为假如一开始要素价格为W0,则垄断买主为了利润最大化仍然决定雇用要素量L0。一旦决定雇用要素量L0,则根据要素供给曲线,垄断买主总能支付正好等于W。的要素价格。因此,VMP=MFC条件只能决定一对要素价格和要素需求量,无法找到一组要素需求量与要素价格的一一对应点,所以垄断买主的要素需求曲线不存在。

10. 为什么说租金或地租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

解答:租金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地租租用土地的租金,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

经济租金是指如果厂商要让使用的生产要素留在该企业,支付的报酬必须超过它们转移到其它行业所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即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部分即经济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