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文系 外国文学史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大学中文系 外国文学史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2006230722192e4536f639

可比拟的,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相当的高度。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希腊神话的特征。

1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

2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

第三节 荷 马 史 诗 《伊利昂纪》:意为“伊利昂的故事”,因为希腊人把特洛伊城又叫做伊利昂。全诗24卷,15693行。这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史诗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篇。希腊联军中最勇猛的主将是阿喀琉斯。全诗在特洛伊人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中结束。

《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是阿基琉斯。他作为氏族社会的英雄,体魄雄健和英勇奋战,为部落累建功勋。阿喀琉斯的形象是阶级对抗前的部落英雄,体现了部落集体的精神和力量, 《伊利昂纪》中希腊一方的主将是阿基琉斯,主帅是阿伽门农,特洛亚方面的军事代表人物是赫克托尔。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是奥德修斯,他的妻子叫珀涅罗珀,他的儿子叫帖雷马科。 史诗以古希腊英雄人物奥德修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伊利昂城攻下之后在海上艰苦飘流十年返回故乡,以及他回乡后如何复仇的故事。 《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诵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伊利昂纪》:讲述的是战争第10年最后51天中的事,史诗描写部落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希腊主将:阿喀琉斯; 统帅:阿伽门农

特洛伊主将:赫克特尔《奥德修纪》只写了主人公奥德修10年漂泊最后40天内的事。 旧译《奥德赛》希腊语意“奥德修斯历险记”。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的内容丰富,广阔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努力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格礼仪等,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被视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史诗中反映的社会组织细胞是父系氏族,由氏族结成胞族、部落,以至部落联盟。在政治生活上,实行原始军事民主制。经济方面,土地仍属公社所有,但土地私有制已在形成。手工业开始从农业分离,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史诗中已出现家奴。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2艺术价值

(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伊利昂纪》写的是战争,突出“阿喀琉斯的愤怒”。十年战争只写最后51天的事,具体描写了4天的激烈战斗场面。

(2)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他们“没有一个不具有特殊的性格”如希腊主将阿喀琉斯

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在妇女形象方面、贤惠的安德洛马刻,痴情的卡吕普索都写得栩栩如生。史诗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或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但有时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也很成功。

(3)史诗的语言流畅自然、优美动听,比喻生动形象,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比喻人,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诗中多处使用重复手法,词的重复、句子的重复乃至段落的重复,一唱三叹。

第四节 古 希 腊 戏 剧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创作70部悲剧,只留下7部 《波斯人》: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三联剧 :(后两部没流传下来)

《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绑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构成。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马克思赞誉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悲剧还鞭挞了其它神。,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式地受到了一次致命伤”。 体现了“成事在天”的思想。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 《俄底浦斯王》: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谨巧妙,一环扣一环。运用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解开了俄底浦斯王杀父娶母的疑团。 体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思想。

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写了92部剧本,保留了18部。 悲剧《美狄亚》:取材于希腊的神话传说。体现“事在人为”的思想。他对希腊悲剧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写实手法,心理刻画。

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完整剧本11部。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恩格斯称他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反站喜剧中最著名的是:《阿卡奈人》

《云》:嘲讽诡辩学派。 《鸟》:表达了乌托邦思想,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阿里斯托芬的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嘻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 米南德:古希腊新喜剧诗人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喜剧包括悲剧、喜剧、萨图罗斯剧(一译“羊人剧”)和拟剧(一译“模拟剧”)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掌管葡萄栽种、葡萄酒酿造的神)。 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酒神颂歌”。相传酒神在半人半羊神的伴随下漫游世界,“酒神颂歌”中的歌队就是由身披羊皮的一些人组成,与歌队一问一答,讲述酒神在尘世所受的苦难和教人种葡萄的故事。因此,悲剧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山羊之歌”。

希腊喜剧起源于:喜剧在古希腊语意为“狂欢歌舞剧”。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

滑稽戏产生于魔加拉城邦民主制建立时期,后来流传到阿提刻,具有了诗的形式成为喜剧。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性 悲剧:1.古希腊悲剧基本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也有极少数以当代重大事件为题材。2.古希腊悲剧内容丰富,主题严肃,有相当的哲理深度,虽然带有浓厚的命运观念或迷信色

彩,但反映的却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斗争。无论是神与神之争,还是人与神之争,实际都是现实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斗争的反应。3.在艺术形式方面,悲剧由话语和唱段组成。话语通常用三音段(或六音步)短长格表述,唱段则采用众多的抒情格写成。悲剧的布局一般包含开场白,入场歌、场、场次之间的唱段、终场等5部分,有的悲剧直接从入场歌开始。

喜剧:1.古希腊喜剧多为政治讽刺剧和社会问题剧,它取材于当代的现实生活,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因而,比之古希腊悲剧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政治倾向性。2.古希腊喜剧的情节荒诞离奇,风格幽默滑稽,人物形象及台词动作夸张粗俗,表演形式轻松,但却表达了严肃的主题。3.古希腊喜剧的发展分古典时期的旧喜剧、中期喜剧和希腊化时期的新喜剧三个阶段。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1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常见的主题。2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3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的创作标志着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显示了希腊悲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他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2.他在演出技巧上做了不少改革,他首先采用布景、道具,戏剧服装、演员面具也初步定型化。3.希腊悲剧的结构程式和艺术特色在他的剧中已基本形成。他的悲剧风格庄严崇高、雄浑古朴,抒情气氛浓,诗句优美,但情节比较简单,动作少,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埃斯库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创作标志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 1.他首先在悲剧中采用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对白与动作;2.他打破了“三联剧”的传统;3.他的悲剧矛盾冲突尖锐,结构精巧紧凑,风格质朴明快,合唱词优美。

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1.他坚持写实手法,以“现实中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因而更接近于生活。2.他注重心理描写,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为塑造形象的主要手法,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开创了后来戏剧心理线索和情节线索二者结合的模式。3.他的开场白、内心独白、音乐等技巧对后世也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起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67年) 终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17世纪中叶。 初期:公元5—11世纪

中期:公元12—15世纪 (中古文学) 末期:公元15—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1教会文学(正统文学取材《圣经》)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 作者:教会僧吕

主要内容: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2骑士文学(世俗封建主义文学)兴盛地:法国

宣传骑士道“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大量骑士与贵妇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这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 主要内容: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 主要体裁: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作者:封建主、骑士

骑士抒情诗内容:描写骑士们的所谓“典雅的爱情”。 中心主题: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 破晓歌最为有名。 分为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著名的作品:《亚历山大传奇》

骑士叙事诗《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

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作品:《特里斯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英雄史诗(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

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 前期英雄史诗

(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芬兰:《卡勒瓦拉》(又译《英雄国》) 冰岛:《埃达》《萨迦》

《贝奥武甫》:上篇《鹿厅》下篇《屠龙》

中心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诗中的英雄具有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高尚情操。 后期英雄史诗法国: 《罗兰之歌》(爱国主义的主题)写作的史实基础是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 (中世纪中期)西班牙:《希德之歌》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英雄史诗特点:

(1)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

(2)风格庄严、激越。

谣曲:以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不少作品塑造下层人民喜爱的英雄,具有平民意识。最有名的:英国《罗宾汉谣曲》

4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

主要特征: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主要创作手法:讽刺

主要体裁: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 《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在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市民阶级的二重性:

一方面: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熊、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人民的麻雀、乌鸦、鸡、兔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