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题库考详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传播理论题库考详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8fea0d76c66137ee06197b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社会共享活动。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人内传播(自我传播)

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如果把个人看作是社会传播系统中的个体系统,那么自我传播就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社会是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个人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自我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3.人际传播???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4.大众传播

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传播过程

传播者选择加工信息,通过某种渠道传递给受传者并引起反应的过程。

6.双向传播

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

7.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这两个方面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8.传播效果

第一、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第二、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9.传播技法

传播技法指的是唤起传播对象的注目、引起他们特定的心理和行动反应,从而实现说服或宣传之预期目的策略方法

10.信源

又称传播者,传播行为的发起人

11.信宿

又称受传者,即讯息的接收者或反应者

12.噪音

原为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用语,指电波载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物理干扰。社会传播的过程中也有噪音干扰现象,如虚假、捏造、歪曲的信息等.

13.受众

指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者,包括报刊、书籍的读者以及广播电视的听众和观众

14.反馈

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15.说服(劝服)

又称劝服,指的是传播者试图通过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和改变受传者态度、观念、价值和行为的传播活动

1

16.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

17.意见领袖

在人们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成为“意见领袖”。其特征表现为: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即一个人只要在某个特定领域很精通或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他们在这个领域便可扮演意见领袖角色,而在其他不熟悉的领域,他们则可能是一般的被影响者。

18.编码与释码

传播者将特定的内容以一定的符码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即编码活动,亦即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和制作活动。受传者在接收到传来的符码以后,必须经过对符码的阐释和理解才能从中得到意义;因此,受传者对符码的理解和阐释过程,即释码活动

19.选择性注意

是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20.选择性理解

在大众传播的大量信息中,受众所感知到得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习惯,需求等一致或接近的部分

21.选择性记忆

受众在接触信息后,保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需求,立场,态度或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

22.社会共识

也称社会合意,即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看法

23.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通过对大众传播内容的定量定性研究,来分析某一时期传播活动的重点,传播媒介对特定问题的态度,立场或倾向,或者传播内容在某个时期的变化等等

24.信息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25.传播流

传播流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过程,可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

26.休眠效应

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可信性的负影响,其说服力不能立即得以发挥而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称为“休眠效果”

27.“主流化”效果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某种事物、观念或价值体系的经常、大量和反复的报道,使其成为社会主流的效果

28.拟态环境

李普曼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与效果的一个重要概念,即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活动来形成的,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29.知识沟

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得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30.政治既有倾向

2

即人们在接触媒介信息或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是拉扎斯菲尔德等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概念

31.选择性接触

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和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内容加以接触;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人们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

32.刻板印象

李普曼在他的代表作《舆论》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33.舆论

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是社会意见的有机分布状态,舆论既包括正确的、合理的意见,也包括错误的、不合理的意见,各种意见的冲击、碰撞、相互作用构成了舆论的运动过程,由此形成的主流意见代表了舆论的趋向

34. “把关人”

“把关人”是传播学四位奠基人之一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中,播传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35.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是指个别文化高压国家利用各种手段、以一种文化模式来取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过程,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

36. “镜中我”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37.大众社会论

这种理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的一个分界点,其标志是大众传媒的出现和普及,在这个时代,传统的社会结构、等级秩序、统一的价值体系已经打破,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即所谓大众

38.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是一种传媒文化

39.伊里调查

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为考察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在俄亥俄走的伊里县进行实证调查,史称“伊里调查”。伊里调查的结果证明,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直接改变人的态度,大众传播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观点对否定早期的“魔弹论”的效果观起了重要作用。伊里研究是最早采用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进行的一次研究,在传播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40. “魔弹”论

也称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核心思想是传播媒介的宣传与报道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威力,它们所传播的信息在受众那里就象子弹击中人体,针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大众传播能够直接改变人们的信念,甚至支配他们的行动。这种观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魔弹论”

41.有限效果论

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2.议程设置

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3

43.社会责任理论

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于1947年提出的一种媒介理论,作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社会责任理论要求大众媒介必须对社会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44.民主参与的报刊理论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传播事业集中垄断的加剧,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媒介理论。它要求大众传媒应向一般市民开放,允许市民个人或团体的自主参与

45.集权主义报刊理论

15、16世纪在欧洲中世纪专制主义条件下产生的报刊理论。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的意志为转移。一切必须为统治者服务

46.传播学批判学派

60年代以后在西欧一些国家形成的传播学研究学派。批判学派受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影响较大,对现存的资本主义传播制度持批判立场。在研究方法上,批判学派反对美国主流学派的经验主义和行为科学的方法,重视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和语义学的分析方法

47.传播学经验学派

以美国学者为主,也称主流传播学,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因而成为经验学派。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得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为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48.大众传播的地位赋与功能

最早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扎斯菲尔德提出,指的是大众传播具有使个人、群体和事物合法化,提高其社会声誉和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的作用

49.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

50.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南北问题

即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问题。在国际传播领域中,发达国家(北方)的信息发展向发展中国家单向流动的不平衡,西方国家的新闻和文化产品象洪水一样涌入发展中国家,对后者的政治和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而后者却缺乏有缺乏有效的抵抗手段。同时,这种国际信息垄断体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很难传达到国际社会,造成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单方面意见支配国际事务的现象

51.“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播活动出现的一种变化趋势,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信息的内容和传播对象的特定化,将特定的内容传达给人数相对较少的特定对象群体,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二、简答题:

1.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指的是谁?

拉斯维尔——宣传研究的权威,最早概括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并提出了“5W”模式; 卢因——“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

霍夫兰——把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效果研究;

拉扎斯菲尔德——系统地运用社会调查和量化方法研究传播过程,对传播理论的体系化起了重要作用。

2.“媒介即讯息”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加拿大传播学这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结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