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看我国社会发展代价问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从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看我国社会发展代价问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a9091a5022aaea998f0fda

校毕业生达到了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22%,而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2005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有一多半的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即处于失业或隐蔽性失业状态。目前,我国农村大约有4.9亿左右的劳动力,而全国19亿耕地充其量需要1.9亿劳动力,加上农村乡镇企业吸纳的1.3亿左右的劳动力,约有1.7亿农村劳动力事实上处于富余或隐性失业状态。①

我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去应对、解决下岗失业问题,但问题的复杂性不比等闲,并不是凭主观愿望就可解决。目前不少民众,仍是找工作不易,即使找到工作也报酬不高,生活极其困难,享受不到较好的改革开放成果,各种群体性上访,要求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就业无法解决,生活处于困顿的情形下,人的主体地位就无法实现,各种不满情绪就会不时滋长,各种群体事件就会频频出现。社会的发展如果不能合理地解决好这些人的生活问题,那么这种发展也必将是虚假的,不能长久的。

三、贫富不均造成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不平等

①参见邱耕田:‘低代价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46页.26

主体地位异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贫富的不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贫富不均从某种意义上为马克思所批判的那种异化劳动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主体地位的异化。

改期开放以来,我国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社会分配体制不完善,结果导致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各阶层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严重不均。

基尼系数是测量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在1988年以前,不到0.3,1988年当年为0.382,1994年上升到0.452,2002年再次上升为0.460,这表明基尼系数是以每年0.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根据2003年9-10月在全国城镇的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61。如果按照人口五等分的测量方法,中国城镇家庭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年人均收入的差距在1990年是4.2倍,1993年是6.9倍,1998年是9.6倍,而2003年这一指标已经达到22倍。2000年在2

0万亿的国内金融资产中,80%为占人口总数30%的城市居民所拥有,其中近一半又被只占城市人口20%的少数高收入阶层占有。也就是说,占总人口6%的人占有了40%的金融资产。④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拥有财富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拥有生产资料。尽管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拥有巨额财富的人,相当于拥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社会分化,贫富不均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可以利用占有资料使用权驱使他人劳动,并且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剩余部分。严重的贫富差距,势必会加重这种异化劳动,致使生产相对过剩,使一部分人越来越占有更大量的社会财富,另一部分人则更加贫穷。贫穷的人只能被迫劳动,甚至有些时候连劳动的权利都没有,劳动成为异己的东西与自己对立。

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社会蓝皮书》报告,“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揭制,近年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拉大,甚至比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厉害。回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世界银行2009年4月8日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虽然中国提高了扶贫标准,但是新扶贫标准和投资计划依然难以达到国际标。参见[美]战略。孑固际研究中心、彼得森困际经济研究所:‘账簿中国一一美国智库透视中国崛起》,中国发展fII版社2008版,第354—355页。o参见邱耕田t‘低代价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l版,第244页.

准。据2005年的数据显示,按当年美元购买力平价,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每天的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远高于中国官方估计的农村1500万贫困人口。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按照国际标准计算得出的中国消费贫困人口数在国际上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该标准按照2005年的美元购买力平价约为人均每天O.57美元,而按照美元兑人民币现行汇率则只有人均每天0.31美元。这与世行推荐的人均1.25美元的贫困线相比,差距极为悬殊。④这篇报道说明,我国贫困人口比重仍是极高。

就是在广东省这个改革开放先行地,经济总量在全国长期稳居第一的省份,也是珠三角的地区富得流油,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怪不得有人开玩笑说:到中国东部一些城市,好象到了英美发达国家,但到内地一些乡村,仿佛一下又到了非

洲。不少贫困的人民仍处在艰难困苦之中,仍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劳碌。同在社会义大家庭,贫富不均如此之大,是极不应该的。

经济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上贫富不均,也必然导致人们在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种种不平等,甚至影响到人们参政议政。在整个社会中,贫困人口总是处于弱势,有苦难诉,有冤难伸。这种严重的贫富不均已经引发了诸多社会不公问题,造成了新的社会分化,也最终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进一步加剧人的主体地位异化。

四、安全事故摧残生命

人身安全是人最基本的权利。社会发展如果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样的发展是野蛮和不值得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追求最大经济利润,加之政府监管不到位,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特别是在煤炭生产行业更是尤其严重,一再摧残劳动者宝贵的生命,死伤的人数让人忧心。

前面提到的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尾矿库特大溃坝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另据人民同报报道: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屯兰矿凌晨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目前已造成74人死亡,114名伤员在医院接受观察、治疗,其中5人病情危重。圆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总局调度统计司发表的信息:

①参见‘中国青年报)2009年4月9L|第3版。童参见‘人民U报)2009年2月23日第l版.

此经济增长,真是本末倒置。

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发展过程中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又是如此沉重,

第三章以马克思社会进步观为指导,促进我国 社会良性发展

以上两章,笔者从理论和事实层面分析了社会发展出现的发展代价问题,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代价问题,又如何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代价问题呢?在本章中,笔者试图以马克思的社会进步观为指导,试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原则和建议。

第一节以马克思社会进步观为指导,树立起正确的社会发展代价观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根据马克思社会进步观,社会进步存在“二律背反”现象,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倒退,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代价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社会进步不能抽象地去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进步的;而且也并不是说,社会发展任何时候都要付出代价,只要人们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发展也是可以少付代价,甚至是不付代价的。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代价观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一、要坚信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不要因出现发展代价问题而止步不前马克思的进步观明确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也有曲折,但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向前进步的,曲折是前进中的曲折,是暂时的,社会必然在曲折中前进。这不单只是理论上如此,从世界社会发展的实践上也一样能得到实证。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从一开始来到人间,就显示出极大的力量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在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经国强民富,成为世界上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强国。在其

榜样和引领下,社会主义的红旗也曾经插遍大半个地球。只是由于苏联内部高层决策失误、政治腐败等等,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软性渗透和恶意颠覆,最终造成苏联解体,一些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跟着易帜,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一度处于低潮。

我国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也曾经充满生机和希望,由于后来毛泽东等领导人错误判断形势,决策失误,并推行个人崇拜,发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等,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停滞不前。直到以邓小平为首的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拨乱返正,实行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又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新的高潮。

据报道,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也突飞猛进,2008年我国虽然遭受了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却迎难而上,圆满举办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令全世界为之瞩目,也经受住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国民生产总值再次增长9.0%,给全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不仅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头棒喝,也给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新的信心,可以这么说,中国再次挽救了社会主义。

当然,不容讳言,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止一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走过了不少弯路,现在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正如前边分析那样,我们所面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