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b00c5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5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城关三小 周园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 教材分析:教材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数学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如何建立实际情景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十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材先呈现摆学具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并列式计算。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这类实际问题来复习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由于有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以及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给情境,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

“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生3:蓝色降落伞 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 生4:红色降落伞比蓝色降落伞多几个? ??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在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乐趣。

5、分析、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 “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1) 让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真会能干,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解决“蓝色降落伞 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解决完后向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 生:求“蓝色降落伞 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就是求红色降落伞比蓝色降

落伞多几个,还是用减法计算。14-7=7(个) 师: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呀,真是个爱思考问题的好孩子。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都是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课本“比一比,算一算”。 学生汇报。 2、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3、完成练一练的1、2题,指名回答,教师指导。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把这节课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的计算。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开课时,通过观察空中跳伞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4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

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