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初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南方电网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初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b6371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1

经济效益是通过各应用系统投运后,对公司关键经济指标的改善来体现的,很难直接从数字和指标上具体计算出来,得出准确、全面的信息化建设直接经济效益。海量实时数据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对来自主、配网各系统的业务数据、图形信息以及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满足主、配网各系统准实时数据交换、共享的要求。

1.2.6.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2.6.1. 实现了统一电网模型运行状态展现

平台上实现统一的电网模型通过WEB界面展现平台输出的SVG图形,包括主网站内接线图和运行信息、主配网单线图运行信息和客户的实时缴费等信息的直观展现,可以从多个角度展现电网模型:电压等级,管理区域等。

1.2.6.2. 实现了电网运行情况准实时统计展现

平台应提供能通过图形、报表、曲线、统计以及综合查询等多样化的数据表现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动态展现数据。海量实施数据平台应能对整合后的监控数据提供常规的各种查询浏览、报表统计和曲线分析等功能,数据展现和交互支持面向对象的方式,可由统计查询直接转入曲线分析。

1.2.6.3. 实现了基于电网运行准实时数据的高级分析功能

系统应提供常用的基本图形、报表,其中包括日运行历史数据,多月运行历史数据和多年的历史数据、各类别的趋势分析图、负荷分析和全网实时联络线示意图(各电厂的实时状态和当前出力、变电站的实时状态和各联络线的当前状态)等。

用户在客户端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类图形、报表,也可自定义属于自己风格的展示页、图形以及报表或报表组合,经授权的用户可保存并实时更新相关的画面和报表。

2. 项目技术背景与发展概况

2.1. 项目提出的技术背景

2.1.1. 国家、地区、行业或企业发展规划

根据广东电网公司信息项目建设要求,广东电网公司于2009年初提出了实现营配一体化工作创先方案,并在2010年底前完成广东省各地市局项目开发、部署、培训以及实用化验收。广东电网公司在09年制定了16个领域的创先工作方案,营配一体化项目是信息化创先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广东电网公司通过信息化项目创先方案,在管理手段上实现绩效管理从?定性为主?到?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转变。为进一步深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内部服务运作机制,强化复电快速响应,建立复电监督机制,努力减少客户停电时间,优化营业服务流程,创新客户服务手段,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开展海量实时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创先的必要条件。

2.1.2. 客户业务发展及需求的原因、必要性

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积累过程,逐步形成了对电网进行监控分析的SCADA/EMS、对关口进行采集的地网EAC系统以及配网计量自动化系统、配网生产系统、主网生产系统、配网GIS、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等等。这些应用系统关心整个的电网的不同方面,如SCADA/EMS关心主网的实时与历史运行状态,主网生产系统关心主网设备的资产信息,地网EAC关心关口电量信息,配网计量自动化系统关心配变、转变上的用电信息,配网生产系统关心配网中的设备资产,而配网GIS则关注与配网设备的地理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间隙。为深化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使这些信息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资产,为决策者了解所辖电网的全景信息提供技术基础。

2.2. 项目的技术发展现状

2.2.1. 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历史、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在此前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根据这项计划,智能电网在中国的发展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国情、发展阶段及资源分布的不同,中国的智能电网和美国的智能电网在内涵及发展的方向、重点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美国发展智能电网重点在配电和用电侧,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服务的提升;中国的智能电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六个环节,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技术特征。

2009年5月18日,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在京举办了?2009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研讨会?。研讨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发展?中国智能互动电网?这一革命性的概念,并提出了实现有别于欧美模式的中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的八大突破口,即:集成化;通讯化;国际化;实现主力能源的替代化、兼容化;实现分布式能源管理的现代化和体系化;实现电力储能技术的实用化;实现互动电网升级的芯片技术和兼容标准的择优化;实现巨量计算机管理系统、能源卫星和电力中央信息管理平台的体系管理高端化。

据研究,以2008年我国35000亿千瓦时社会用电总量计,若实现电网信息化体系创新,每年可节省5%~10%左右的电力资源,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相当于建设3~4个核电站。

2.2.2. 新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广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已开始了调度海量实施数据平台的建设,首先实现安全I/II区系统的整合,集成了SCADA/EMS系统、继电保护与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地网EAC系统(TMR),可对外提供的信息包括:按照CIM组织的主网模型、SVG图形、主网实时运行数据、主网历史运行数据、关口表计的电量数据以及继电保护装置信息。这些信息均可通过海量实施数据平台的外平台在安全III/IV区发布。

2.2.3. 编制项目建议书的过程及必要性

海量实时数据平台建设是广东电网公司快速开展创先工作的必要条件: 1)实现SCADA和计量自动化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从而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帮助管理者了解电网的状况,及时准确地掌握线路当前运行情况,如电流、电压、负荷、电能质量、开关状态等重要运行参数。

2)实现配电网络作业数据(停电、作业、缺陷管理与检修作业数据等)和配网设备运行数据(巡视、试验、状态、缺陷)可视化展示及分析,及时了解电网运行状况。

3)实现电网客户数据(电费等)展现,及时了解整个电网的电力用户信息用户用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