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 50496 2009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 50496 2009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b9174c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8

抗裂措施。

5.2.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上道工序如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 埋管件等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5.2.3、5.2.4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对道路、水、电、专用施工设备等的需要,并加强现场指挥和调度,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装运时间,控制合理的入模温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5.2.5 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一般情况下连续供应能力不宜低于单位时间所需量的1.2倍。采用多家供应商供料时,应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质量可靠。需在施工现场添加料时,应派专人负责,并按批准的方案严格操作,严禁任意加水和添加外加剂。

5.2.6、5.2.7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尽可能增加装备投入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效,进入现场的设备包括测温监控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可靠,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施工中宜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5.2.8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施工在许多方面不同,更应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和岗前培训工作,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落实技术交底,遵守交接班制度。 5.3 模板工程

5.3.1 本条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和支架系统在设计时应满足的一般要求,尤其是保温构造设计。目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模板主要采用钢模、木模或胶合板,支架主要采用钢支撑体系。采用钢模时对保温不利,应根据保温养护的需要再增加保温措施;采用木模或胶合板时,保温性能良好,可将其直接作为保温材料考虑。

已有的试验资料和工程经验表明设置必要的滑动层或缓冲层,可减少基层、模板和支架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变形约束,有利于对裂缝的控制。 5.3.2 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卸时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安全,这对避免重大工程事故非常必要。在安装时,模板和支架系统还未形成可靠的结构体系,应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在搭设过程中的安全;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加强现场检查,必要时应加固;在拆卸时应注意混凝土的强度和拆除顺序,在混凝土结构有可能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前,应加设临时支撑系统。

5.3.3 本条文规定了采用后浇带或跳仓方法施工时施工缝支挡和垂直支撑体系 的要求。.

5.3.4、5.3.5 这两条规定了拆模时间的要求和应采用的措施。国内外的工程实践证明,早期因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过早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较低,会形成很陡的温度梯度,产生很大的拉应力,极易形成裂缝。因此,有条件时应延迟拆模时间,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驰效应,增加对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时间。 5.4 混凝土浇筑

5.4.1 本条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厚度、间隔时间、浇筑和振捣作了一般性规定。

关于浇筑层厚度,曾称着摊铺厚度、虚铺厚度。条文以插入式振捣棒为主,对其作了规定。浇筑层厚度一般不大于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常用的插入式振捣棒作用有效长度大于450mm。

条文对连续分层浇筑的层面间隔时间做了规定,防止因间隔时间过长产生“冷缝”。层间的间隔时间是以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准的。关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国际上是以贯入阻力法测定,以贯入阻力值为3.5MPa时为混凝土的初凝,所以应经试验确定,试验地点宜在施工现场,试验方法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当层面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即在混凝土浇筑后即将凝固前,在适当的时间和位置给予再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孔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微裂缝和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振捣时间长短应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大小而定。

5.4.2 本条对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的处理作了一般规定。 5.4.3 根据已往的工程实践总结,钢板止水带相对其他防水方式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

本条主要是从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连续施工的要求以及尽量控制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对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做出的一般规定。

5.4.4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易受到干扰,大体积混凝土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胶比应采取有效措施固定。甚至移位和变形,

一般比较大,表面浮浆和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质量,为此在施工方案中应事先规定具体做法,以便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积水。 5.4.5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在混凝土初凝前或混凝土预沉后在表面采用二次抹压处理工艺,并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可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散失出现干缩裂缝,控制混凝土表面非结构性细小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必要时,可在混凝土终凝前1~2h进行多次抺压处理,在混凝土表层配置抗裂钢筋网片。

5.5 混凝土养护

5.5.1 本条规定了应采用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已广泛使用且效果明显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根据已往的施工经验,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采用强制或不均匀的冷却降温措施不仅成本相对较高,管理不善易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贯穿性裂缝,这类方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较少采用。

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从而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外温差值,降低混凝土浇筑体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温度和防风条件,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养护,故本条文对保温养护措施所应满足的条件作了规定,即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来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

5.5.2 实践证明,喷雾养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湿措施,尤其在厚墙、转换层等大体积混凝土初凝前养护效果明显。 5.5.3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温性能好而又便宜的材料用在保温养护中,条文中列举了施工中常见的而且又比较便宜的材料;现场实测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和当时监测数据指导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不出现过大的温度应力,从而控制裂缝的产生。

5.5.4 对于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在高空中组织施工条件相对地面或地下较差,应加强进行保温构造设计和养护工作。必要时,封闭加热施 工,以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5.5.5 从已往的施工经验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若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易因收缩产生微裂缝,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故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 5.6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

5.6.1~ 5.6.5 规定了在炎热、冬期、大风、雨雪等特殊气侯条件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为了控制混凝土不出现有害裂缝,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应遵守的技术措施。

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6.0.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在监测数据指导下进行,及时调整技术措施,监测系统宜具有实时在线和自动记录功能。考虑到部分地区实现该系统功能有一定困难,亦可采取手动方式测量,但考虑到测试数据代表性,数据采集频度应满足本条规定。

6.0.2 多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具有对称轴线,如实际工程不对称,可根据经验及理论计算结果选择有代表性温度测试位置。 6.0.6 温度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体现,是从温度方面判断混凝土质量的一种直观方法。监测单位应每天提供温度监测日报,若监测过程中出现温控指标不正常变化,也应及时反馈给委托单位,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