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学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分子动理论(学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f745251a37f111f0855b32

一、分子动理论

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解释 实例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比原来体积之和要小 闻到花香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还过有时以引力为主,有铁块很难被拉伸,也很难时以斥力为主;当分子间距离变小,则斥力和引被压缩 力同时增大,但主要以斥力为主;当分子间距离变大,则斥力和引力同时减小,主要以引力为主 二、分子热运动

1、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有肉眼看不见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

2、扩散及影响扩散的因素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实质: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2)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注:扩散只发生在不同的物质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同时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

三、分子热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

研究对象 规律 运动情况 可见度 影响因素 宏观物体 有规律可循 静止或运动 肉眼可直接观察 力 机械运动 微观分子 无规律 永不停息 肉眼不能直接观察 温度 分子运动

分子热运动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烟雾弥漫 B.雪花飞舞 C.香气扑鼻 D.尘土飞扬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物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泡在水里的一块冰糖过几天后不见了

B.酒瓶打开后,周围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C.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在活动

D.墙角放煤的地方,时间长了,墙壁里面会变黑了 4.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5、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6.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压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 A.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7.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8.下面一些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膨胀表明分子间的距离在增大 B.分子个数越多的物体,质量越大 C.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a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b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c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分子间的作用力

1.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C.“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2.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 ) A.黄金 B.水银 C.水 D.空气 3..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4.破镜难重圆,其原因主要是( )

A.玻璃太光滑,玻璃分子之间始终不能靠近 B.玻璃打碎后,分子间引力消失了

C.玻璃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打碎的玻璃片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5.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 6.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

C.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6.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 7.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8.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 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选项A、B、C都不对;“纳米纸”的作用是利用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9.如图,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10.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1.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一、内能

分子的动能 定义 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运动着的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物质的分子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微观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永远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宏观 与温度有关 量值 永远不等于0 分子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与分子数及温度、体积有关 可能等于0 永远不等于0 注:(1)内能指的是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内能是个别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内能有不可测性,只能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不能确定这个物体具有的内能究竟是多少。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

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内能还受质量、材料种类、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2、质量: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3、体积: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状态:同一物体,状态不同时所具有的内能也不同。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

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

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两物体最终达到热平衡,温度相同。 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注: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四、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温度 内能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 是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 概念辨别 物体的冷热程度 能量的一种形式 表达方式 存在形式 单位 0不能“传递”和“转移”,状态量 只能说“是”多少 “具有” 状态量 C J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吸收”或“放出” 过程量 J 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温度不一定变化;同样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