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2fb23d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6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体现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将村庄连片整治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解决本县(区)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和扩大惠民的政策效果。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区域性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重点流域和区域、国家、省、市重大政策实施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的村庄连片地区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

示范先行。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

确保实效。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状况是否获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衡量连片综合整治成效主要标准;

整合资源。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各部门涉农资金在连片项目区进行整合; 逐步深化。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 (三)时限划分

全省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0—2012年,3年示范成效评估基准年为2009年。

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启动示范工作的上一年,按照2010年、2011年、2012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1年进行项目成效小评估,3年进行全省成效大评估。 二、示范区选取和项目设计要求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明确的重点地区基础上,优先将以下地区作为示范区域:

1、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存在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反映特别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连片村庄同步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分布地区;

2、可以充分发挥连片整治效果的饮用水水源集中区和重要湖库,农村污染贡献较大的次级河流周边地区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

3、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4、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的地区。 (二)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示范项目区原则上应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 2、示范项目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

3、拟开展治理的连片村庄存在同类环境问题,或影响相同的环境敏感目标,或

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 (三)优先支持的示范项目包括: 1、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解决与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的连片村庄污染治理项目; 2、在不出现重复投资的前提下,与国家在重点流域、区域开展的重大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进度一致的村庄连片整治项目;

3、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的地区的项目。 三、示范区背景

(一)示范区域概况

简要介绍拟开展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区基本概况,主要包括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重点是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村庄建设、基础设施情况。 (二)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说明拟开展治理的连片村庄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问题类型、影响范围和人口规模、主要成因、治理必要性等。 要求用具体数据说明开展连片治理的紧迫性,包括区域饮用水源地污染受影响的农村人口数量、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等。如果具备条件,尽可能给出能够说明区域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数据。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结合示范区域环境问题特点,提出2010-2012年通过连片整治,拟达到的总体及分年度的治理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状况改善、环境管理制度和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等。 (二)具体指标

1、示范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程度 (1)饮用水水源水质目标 (2)保护目标水体水质目标 2、示范区域农村污染防治能力 (1)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

(2)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 (3)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率 3、示范区域农村监管能力

(1)示范区内乡镇环保机构或专职人员设置目标 (2)示范区域内建制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指标 注:涉及多个示范区域的县(区),指标要分列。

五、示范内容与实施计划 (一)连片整治示范内容

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示范内容以工程技术示范为主,同时兼顾农村环境管理和政策示范,建立区域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综合示范区。 整治内容仍沿用《申报指南》,不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卫生厕所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已有国家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建设内容,但鼓励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将这些专项资金与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整合使用。 (二)技术方案 1、技术选取思路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突出连片效益)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 2、技术模式选取思路

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 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选取。①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村庄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 ②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大大减少需处理垃圾量)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模式选取。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排水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路线及处理目标。

(1)源头控制技术。包括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进清粪工艺等措施减少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量。

(2)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和处理技术。①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应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废水经处理后还田利用,

但采用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②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置)设施。③位于各地划定的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考虑采用治理达标技术模式,养殖废水经处理后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要求。

连片村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选取适宜技术开展治理。 注:该部分内容是实施方案编制的重点,需对拟选取治理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并将可行性报告作为附件列出。 (三)配套能力建设实施计划

提出示范区连片整治村庄所在乡镇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治理设施后期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等配套能力建设的实施计划,提出阶段工作任务。

(四)时间进度

实施方案需明确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列出工程量进度与时间对照表,作为项目实施进度后期考查依据。 六、投资测算 1、投资测算依据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类型多样、规模不一,可采用平均投资指标估算法,同时参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进行估算。 2、总投资估算与年度计划 根据投资估算依据,测算治理所需的资金总额,并根据年度治理规模和具体治理内容,给出分年度的资金需求计划。 3、资金筹措

明确治理所需资金来源,包括申请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投入、自筹资金,三者投入比例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体确定。 七、预期成效

(一)环境状况改善成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水源地防护设施建设,污染源拆除、废弃物清理,水源水质恢复等方面。

人居环境。包括受污染的河流、沟塘等水体环境改善,居住区生活污染治理,人体环境健康危害消除等方面。

生产环境。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或缓解等。

(二)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完善 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示范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建立,区域共享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 农村环保政策。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完善农村环保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方面取得成效。

资金投向引导。通过中央资金支持,在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并以农村环保为主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方面成效。

实用技术推广。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提高治理成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