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诗歌鉴赏练习题 (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初中诗歌鉴赏练习题 (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16134bf121dd36a22d8222

初中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当时怎样的情景?

2.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二、雨过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简要分析“闲“字的表达作用。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故人”指谁?“烟花”指什么?

2.你认为最能表现诗人深情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四、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柴扉”写出了“园”的什么特征?

2.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你认为其哲理是什么?

五、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绝 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歌在画面的描写上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七 、入若耶溪 (唐)王 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这首诗使我们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达到了“动中见静意”的美学效果,试找出最能表现其特点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其效果。

八、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前三句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九、登科后 (唐)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说说“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各自含义。

2.三、四句写自然的春风荡漾,写马蹄的轻快,加之如锦似绣的长安花,景色可谓灿烂。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尽长安花”的艺术夸张,抒写了怎样一种感情?

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既写平日思亲之经常,又写 思亲之强烈。 2.诗人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以虚拟中的兄弟怀念之情,反衬出远在异乡的自己的思亲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十一、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折柳”是一首曲子,还是一个动作?

2.“折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十二、过华请宫 (唐)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这首咏史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

2.通过 ,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的 。

十三、送 春 (宋)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2.子规在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十四、送友人 (唐)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首联即对仗,其中 对 , 对 ,诗人以工整的形式描写了分别处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2.写“萧萧班(分别)马鸣”的作用是什么?

十五、观书有感

(宋)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阅读下面对诗的理解,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一、二句展示的形象,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朗。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讲道理,发议论,很有理趣。

C.“渠”是个代词,相当于它,这里指代“水渠”。“清”,包含着“深”,反映出天光云影的特点。

D.“清如许”和“源头活水来”,提炼出了富有哲理意味的诗,补充了前面所描绘的感性形象。

十六、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怎样的情境?表现怎样的情绪?

2.诗人仕途不畅,从全诗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七、论 诗 (清)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此诗体现了诗人的诗歌主张:诗歌创作要具有时代特色,必须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下面对诗的解说和理解有不当的一项的是

A.开头两句举出李白、杜甫为例,说他俩的诗歌虽然领袖一代,万口传诵,全面而广阔地B.三、四两句进而指出,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的“才人”,写出本时代的风貌,开拓一C.这首以诗论诗的论诗诗,观点鲜明,言简意深。运用典型事例论述,不显抽象、空洞。 D.从发展的角度提出诗歌创作必须随时代而创新的正确主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风貌,但现在读起来已不觉得新鲜了。 代诗风,但也必然像李、杜一样,反映数百年之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