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 孔庙 孔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孔府 孔庙 孔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34eb2f3169a4517723a375

孔府 孔庙 孔林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钱晓冬 学好:100140286)

摘要: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和孔林于1994年12月被正式评选为世界文化遗

产行列之中,为纪念孔子的孔庙是于公元前478年而建的,但几千年来却屡建屡毁,到今天建筑群已经发展到超过100座殿堂,曲阜的孔庙,孔府和孔林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市,理所当然,曲阜也拥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以及高度发达的学术教育基础,曲阜也一直重视教育发展,有着像子思,孟子孔融,孔尚任,孔安国等知名遐迩的思想家,当然曲阜最闻名遐迩的,当属孔庙,孔府和孔林。孔庙,孔林,孔府被称为“三孔”,“三孔”是中国历代人民为了纪念孔子,推崇儒家光辉的思想而建,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三孔历史 孔府 孔庙 孔林 曲阜“三孔”的历史背景

孔庙是祭祀孔子之处,据书记载,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建初孔庙的规模并不算大,仅仅是孔子的居处作为孔庙,随着儒学地位的不断提升,孔庙的规模也随之日渐屈伸,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儒学思想被推崇上了史无前例的地位高度。三孔也因此受到了国家级的维修。后经多次的修缮,于唐代初已具很大的规模。

孔府:被誉为“规模仅次于皇宫的邸府”

孔府辞世后,孔子的子孙后代都居住于此衙署,所以孔府又被称为“衍圣公府”,公元前19年,汉高祖刘邦于史书记载亲赴曲阜祭奠孔夫子,册封孔氏后人掌管奉祀孔子,北宋至和二年,孔子后代孔宗愿被封为衍圣公,于是此封被代代传承,\衍圣公府\也因此得名。

孔府的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制度,即前堂后寝制度,建筑注重左右对称,分为东,西,中三路,东路是家庙,西路则是学习之地,中路则是以主体建筑。建筑功能区分也错落有致,大致布局为,前部为官衙,有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和六厅,孔子大门 悬匾“圣府”二字,庄严肃穆,在仪门内的两侧,分别设为管沟厅,百户厅,典籍厅,司乐厅,知印厅和掌书厅为孔府服务,孔府主要布局为前厅,中居和后园,前厅办公中居主要是孔子后室衣食住行之地,最后则是

花园,又称为“铁山园”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孔子追其一生都是节约至简,为什么孔庙的排场却不失有雍容华贵的嫌疑,这些“功劳”不能不归功于后人,原因一:是后代很多帝王都尊崇儒术,以孔为师,这样有及于孔子的建筑都免不了受恩典而奢华,历史上记载,朱明王朝时曾诏令设衍圣公命在百年后扩建,嘉靖时又进行扩建,清代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重修,

另外,孔府还收藏了大批历史文物,尤为著名的就是“十供”乾隆三十六年大赏孔府。所以孔府收藏珍宝无数,从不同角度看,孔府成为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一个缩影,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孔庙:规模最大的祭孔之地

孔庙,又称至圣庙,其位于今天曲阜市鼓楼西侧300米,是用来祭祀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集大成者“孔子”之所,孔庙本是孔子以前居住的地方,于其身后,改作纪念孔夫子的庙,孔庙除祭孔子外,孔庙也同样有孔子弟子以及历代儒学大家作为从祀。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君王都追加孔子谥号,也使孔庙的规模不断壮大,现存的孔庙都是在明,清两代进行修缮而完成的,历史记载孔庙于明弘治十二年因火被烧毁,五年后官府下令对其进行重修,也就基本成为了如今孔庙的规模,庙内有近220余块历代碑碣,皆是书法珍藏。 孔庙占地约10顷,长60米,宽145米,庙内有门坊,坛阁,殿堂等460多间,红墙围绕四周,角楼配以四角,以皇宫建筑为范本而建,庙宇前后有八进庭院,前三进主要起引导作用,按章法将金声玉振牌坊,棂星门,石桥等错落有致地布置于间,第四进为奎文阁,五进为碑亭院,六,七进分别是主建筑群,最后一进则是后院,此外,孔庙还拥有许多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碑刻,石刻等。 主要建筑有:明奎文阁,清代大成殿,金元碑亭,碑亭拥有不少宋朝的风格特点,大成殿采用木石混合结构,正中央供奉着孔子像,两侧对称供奉 孔子弟子:颜回,曾参,子贡,等12座像,也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建筑形式。

奎文阁建于明弘治十七年,高23米,奎文阁的碑亭达13座,皆是高阁藏书,数量颇大,从大成门入后就可以见到孔庙主体建筑,其形成于明之前。大成殿的大成殿始建于宋朝天禧元年,于明重新进行修缮,如今所呈现的是清朝雍正年进行重修后的模样。

两千多年来,曲阜的孔庙屡毁屡修,在历朝国家的保护下,孔子由一座曾是孔

子居住生活的地方成为了如今规模能与皇宫媲美的庞大建筑群。 孔林:孔氏家族的墓地

孔林又被称为“至圣林”位于进曲阜市北面一千米的泅河南岸,和城门与神道相连,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两千多年来葬有大约80世,孔林也是目前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咱地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氏族墓群和人工园林,墓冢多达10万多座,孔子辞世后,其弟子将孔子埋葬于泗水之上,并且最初是“墓而不纹”只有寥寥几个守林人陪伴其墓左右,孔林神道长达1200多米,其多为宋元时期所建,孔墓位于孔林中部,汉代尊儒术后,武帝令人于此管理打扫,拒载,元文宗至顺二年,孔子后裔孔思凯修筑了孔林围墙,明洪武十年又进一步扩大,雍正八年耗银两万多两筑起门坊,并派官员管理 。据统计,孔林自汉以来 重修即扩建共13次,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还要大。

孔林之所以能称为“林”那就是与他树林相关,相传孔子辞世后,孔子弟子为了能够让孔子有清静之地,而四处寻找奇株异树,因此也就成为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孔林了。

孔林中孔子的墓前面说过是位于孔林的中央,孔子墓东侧有三亭,是宋真宗和清高宗来此祭拜时停留之处,孔林出孔墓之外,还有清戏剧家孔尚任的墓,他因“桃花扇”而名负一时

孔林毫无疑问是一处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的墓地,,所以孔林作为考察中国两千多年来葬丧风俗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孔林中拥有李东阳,严嵩,何绍基等著名书法家的亲笔所刻的碑文,地上还保存宋明清的各种石刻珍品,园内还建有殿,坊,碑亭等60多种明清建筑,郭沫若曾赞叹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于是于1961年,孔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浅谈“三孔”体现出的儒家思想

和许多历史古建筑相比,三孔更多的是一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皇族贵气,虽然孔子一身追求仁义,孔子也一直倡导以俭为美,论语中就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该其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一身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使读书不仅成为皇宫权势才能拥有的特权,所以孔子被

后代人民推为“至圣”。所以有关孔子的建筑物都无可厚非地受到了人名的厚待,所以它们所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也相对于其他文化景观而言更广而全。 孔庙建筑的形式大都是在整体建筑中突出中心,两旁都是互相协调对称,让人一种严整和肃然起敬的感觉孔庙对现世来说不仅是一处儒家文化的精神家园,也称为了一个教育场所,孔庙中建有奎文阁,尊经阁,放置各种儒家经典书籍,三孔雕刻的中国石雕也是艺术史上的精品,尤其是大成殿上的石雕建筑更是技艺甚为精湛,在孔庙中还遗留下了各种碑刻和匾额,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三孔对于后人来说还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三孔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三孔建筑和祭祀活动的兴衰,就能从一方面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

孔子在世时是“布衣”儒学则是“人学”,古往今来儒学一直被视为是每个人都能学习的学问,“三孔”是体现儒学,发扬儒学的场所,所以应该具备儒学所提倡的学术精神,让普通人能够走进三孔,了解孔子,体会孔子提倡的仁义,提倡的和谐,使人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我想这就是这些有关孔子的文化景观所存在的价值意义,我想“登泰山而可以晓鲁”,那么亦可以“游三孔而可以晓儒”。 参考文献

(1):陈章汉 孔庙 孔府 孔林 炎黄纵横 2007年6期

(2):骆承烈 圣人之地—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 2007年2期

(3):于学斌 刘思游 孔庙的教育功能试论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年9期 (4):天一 曲阜孔林 科学大观园 2005年15期

(5):杨伯峻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