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适用试卷号:2208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适用试卷号:220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3b00355727a5e9856a6184

28.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有哪几种? 答:实现政治合法性在如下几种途径:

(1)建立政治共识 (2)宪政建设

(3)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29.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答: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学者们对善治并没有一致认可的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每个学者的概括又不尽一致。但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处,这种精神就是契约观念和效率精神。 30.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答: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1)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 (2)制度效率,管理效率主要关注在既定制度模式下,特定管理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3)回应性,回应性是责任在效率问题上的体现。

31.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39.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答: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是由于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 (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 (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40.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有哪些?

答:保守主义的基三思想要素被概括如下:

(1)传统观。保守主义思想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保守”,其字面含义就是“保持”和“维护”。

(2)实用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是保守主义的传统。

(3)人性论。保守主义对人性持一种悲观主义态度。 (4)社会有机论。反对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使现代许多思想家坚信社会是人类精心缔造的产物。

(5)等级观念。按照保守主义的观点,在一个有机的社会中,社会地位的等级化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47.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珍有重要意义,具体本现在以下几点:

(1)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内在目标之一。一个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必然是稳定的,人们将有序地组织他们的社会生活,而不必因为政治不稳定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总损失。

(2)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作为政治发展目标之一的政治稳定,要求政治体系在制定政治发展的目标时,应当晚霞政治稳定纳入政治发展的其他目标之内,在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有秩序、有步骤的进行。政治稳定作为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政治体系实现政治发展目标的基础保证,只有在政治有序运行的前提下,政治发展的目标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逐步得到实现。 48.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

答: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

不稳定。

答:契约观念含有以下几个要素:

(1)自愿。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2)一致同意。契约是一种达成同意的行为,运用到治理中去,就要求行动的各方对于行动要达成共识。 (3)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强调政治原则的公开性正是契约论的特点。

3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政治参与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3.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 答: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

(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34.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答: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35.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答: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在各国的选举法都有具体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划分选区 (2)选民登记 (3)提出候选人 (4)竞选 (5)投票

(6)计算选票

36.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7.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作为一种以权利制约监督思路和机制,社会监督依据的是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意味着以承认公民的权利为根本前提,以保护和实现公民权利为最终目的和归宿,它体现的是在国家与社会分野之后社会对国家的监督和制约。也正因此它是权力监督观念的根源和监督途径起点。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法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因此,在社会监督中,公民权利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公在公民和社会政治社团对权力主体行使选举、罢免和参与等权利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而且在各个权力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而展开权力博弈的过程中也间接得到了实现,这就是作为对政治权力进行异体监督的社会监督的内作用机制。 38.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答:一般来说,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 论监督,这三种监督方式虽然只是一种非国家权力性质的监督,不具有严格的法律形式,也不必然具有法律强制性的后果,但却是衣据法定权利所实施的监督,它们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构成了整个监督体系的基础。 39.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 (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 (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6)权威观。在权威的问题上,保守主义认为,权威总是自上而下来实施的。 (7)财产观念。

41.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答:(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

(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

(3)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4)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42.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43、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

(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在传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导社会政治方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44.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答:政治革命具有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首先,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阶级推翻落花流水后、反动阶级的统治运动。其次,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要标志。再次,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最后,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45.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

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46、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

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

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第二, 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第三, 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

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四, 政府的执行危机。 第五, 些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

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43.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政治制度化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第一, 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指人们向公

共领域表达并聚合其政治利益和要求的行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整合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团体的重要阶段。

第二, 政治管理的制度化。政治管理是将已经转

化为政治决策的政治要求和利益实施和贯彻的过程。由于它直接与利益的实现相关,因此其制度化程度关系到治理目的的实现和政治稳定的程度。

41、什么是宪政?如何理解宪政的含义?

答:宪政指的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1)宪政必须以宪法为前提; (2)宪政核心是民主政治;

(3)宪政以限制政府、保障公民的权利为目地。 43、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44.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现代政治文明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 秩序原则 (二) 自由原则 (三) 平等原则 (四) 宽容和理性精神

45.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答: 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二是妥协精神。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47.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全球化珍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第一, 全球化是自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而开

始的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第二, 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涵盖社会

生活各个方面。

第三, 全球化的进程是世界各民族、国家和文化

相互冲突和磨合的过程。

48.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答:(1)直接参与民主理论;(2)代议制民主理论(或自由民主理论); (3)精英民主理论; (4)多元民主理论。 49.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答:(1)民主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

(2)民主将政治竞争纳入到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3)民主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治更迭和政策变动而起的社会动荡 50.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答:(1)轻视个人权利,容易制造“温和专制”

(2)趋附时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 (3)争执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损耗

51.民主的限度有哪些? 答:民主的限度有以下几点:

(1)民主须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2)民主须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3)民主须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52.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答:(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2)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

(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5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答: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因为他们:(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2)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3)倾向中五、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案要点:(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被称为神学政治观。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在西方,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的角度来探讨和阐述政治的含义。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其次,恰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最后,宪法不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也具有片面性。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以下结构性特点: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公权”与“私权”现实意义如下:

第一, 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

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第二, 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

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第三, 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

权”对“私权”的侵犯。

第四, 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

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对立。面对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这种变化,氏族社会的原有公共权力及其组织设施制度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又不能胜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协调新的利益矛盾的政治作用,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

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镇压和控制奴隶阶级的反抗,协调其他利益矛盾,需要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国家即是这种新的公共权力组织。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因此,国家不像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那样是全体居民的权力,而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不过,政治管理只是国家实现阶级统治的手段而不是其本质。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正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性质上的反映。

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尽管如此,国家存在的社会形式并不能代替它的阶级本质。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氏族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本纽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阶级关系产生后,取代了天然血缘关系的基本纽带作用,并促使社会成员为了谋求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社会流动,不同氏族和部落的成员混然杂居,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使得他们在其居住的地方实现其共权利和义务,地区来划分就被作为出发点。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作为一种暴力机器,国家不同于氏族社会武装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一,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不过是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其二,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它为主要凭藉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由全体居民构成,主要用于对付外敌,氏族社会内部则主要以道德强制力维持秩序。其三,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的暴力机器,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则不具备国家暴力的系统性和精巧性。

在上述三方面差别中,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是最根本的,国家与氏族社会公共权力在划分居民和暴力组织方面的差别,不过是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的自然延伸和特定表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党、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政党,都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功能,而且还因为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了政治体系的结构形式。目前,各国形成了不同的政党制度,其中要包括一党制、两党制、一党居优制和多党制。这些不同的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府制度形式。 7.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

答: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的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工能。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提出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上述功能决定了它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 答: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

第一, 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第二, 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

化的程度较高。

第三, 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第四, 存在一个高效、廉的政府。

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 答: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实现。

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

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参与。

4、善治不觉 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1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

答:为了全面认识自由主义理论,我们需要把它的内容分解为如下原则:

第一, 个人主义原则。 第二, 自由原则。 第三, 理性原则。 第四, 平等原则。 第五, 宽容原则。 第六, 同意原则。 第七, 宪政主义原则。

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答:政治社会伦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一) 家庭是政治社会的第一个途径。 (二) 学校是一个人走赂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

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三)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

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四) 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

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14.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第六, 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

不稳定。

第七, 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第八, 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

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九, 政府的执行危机。

些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

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众所周知,现代民主制国家最根本的原则即是人民主权原则,也就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即使在最直接的民主制度中,也没有办法使所有的人都直接成为统治者。因此,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只能是少数人,这样就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相互分离,并因而形成少数领导者和绝大多数被领导者的相互矛盾。选举制度则为解决这种相互分离和相互矛盾状况提供了根本的途径。既然代表或议员经由公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产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经由公民通过选举这一权力委托方式获取,那么权力的行使者虽然获得了合法地位,但他仅仅只是权力所有者实现权力的媒介和桥梁。因此,17.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法律规范秩序指具有有机性和等级性的法律规范或制度总体。这种规范秩序要求法律的完备性,即它本身包含诸种法律规范,体系的众多规范之间遵循着一定的秩序形成一个不同等级的诸规范的等级体系。即法律秩序是依次由“个别规范”、“一般规范”、“宪法”和“基本规范”所构成的等级体系。法律规范秩序是法治的前提,它要求法律规范本身的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法律社会秩序是法律与社会结合的产物,指由法律确立和保护的人与人相互之间有条不紊的状态,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秩序、18、试述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 转化为“精英统治”。现代民主并非人民的“管理”和“统治”,而是一种保证由比较符合社会大多数成员意愿的“精英’”人物(政治领袖)来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根据这种观念,民主与专制的区别并不在于“多数统治”’还是“少数统治’”,而在于“少数” 是否通过选举竞争而产生并受到多数的制约;人民的作用也并不在于亲自去管理社会事务、作出政治决定,而在于通过投票等多种政治参与的方式来影响政策制定者或政治统治者。所以,民主的标志就是公民可以和平地任用和解雇他们的“老板”。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 或“自由的” 民主取代了“无限的” 或“极端的” 民主。依据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虽然权力行使者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这种和平的权力委托或者说权力转移,并不能改变权力所有者的地位,相反在其它有关制度的配合下,还能够使权力所有者的意愿和利益得到较好的实现。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尽管政治实践中有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分,但其基本原则是共通的,即公民将根据权力行使者的具体表现,对其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进行评判,并对其违反自己意愿的行为追究责任。如果公民撤回对权力行使者的委托,那么权力行使者的存在、延续以及权力行使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可通过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新的符合自己意愿的权力行使者。这就要求权力行使者必须坚持为社会公众服务,时刻牢记对权力所有者负责的思想。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选举不仅仅只是单纯对候选人进行简单的挑选,实际上这种选择一方面表达了社会公众对权力行使者必须具备条件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管理应该贯彻何种政策的基本看法。而且,在选举过程中不同意见之间的交流、妥协,还有助于形成人们都能接受的社会共识。因此,选举制度在形成、表达民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公民通过选举活动的参与,还可以增强民主意识。虽然公民在多大程度上重视并参与选举受到历史传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程度以及现实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选举本身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公民通过参与选举,不仅会对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产生明确的认识,而且还能增强其分析和判断政治现象、政治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地参政、议政。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通过选举,不仅可以使社会公众之间、社会公众与其代表之间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集思广益,对各种政策选择方案进行论证,从而为各种社会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解决方法。

11.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

答: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一) 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二) 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三) 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四) 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五) 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15.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

答: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 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

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

第二, 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

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第三, 实现党的领导与人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统一。

第四, 坚持和完善中国区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

16.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答: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经济市面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法政不可能得到成长。二是文化世俗化与同质化。文公世俗化被认为是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被看成是以民主化为导向的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是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四是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1)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2)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

(3)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亦即个人的平等权,指在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一切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平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等等。(2)民主。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它要求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投票时一人一票权利,以及决策时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4)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在古代社会,政治秩序的统一往往要求人们在某些宗教、思想意识形态、世界观等等都取得统一。而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世界观的统一,而要求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政治共识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至于其他方面,现代政治文明要求每个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和信仰。(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只有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那种全赢全输的零和博弈的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农业社会中的思想观念,它与现代政治文明不相容的。(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一个自由的社会允许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从理论上讲,言论既然自由,那就什么话都能说,行动既然自由,那就什么都能做。但是仅仅有了自由,并不必然保证政治文明的实现。言论和行动自由并不等于可以不计后果,每一句话都会有它的后果,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责任。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观念,民主制度是迄今为止可供选择的最为优良的、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制度。在实行民主制度的同时,还必须为它设置必要的防范措施。民主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公共权力的无限性,为了削弱这种无限权威,就必须给公共权力规定一个明确和固定的界限,并为私人生活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民主必须被限定在“公共领域”,以不侵犯私人生活自由为限度;民主必须被限定在作为公共准则的法律的范围之内,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 或“代议制民主” 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间接民主” 或“代议制民主”,就是人民通过选举,选择代表行使国家统治权力。今天,在政治制度设计中,国家统治权力被分解为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三个主要部分,人民权力主要体现为选择专业化的代表和官员,进人国家权力机关,实施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 和“个人独立”。近代启蒙思想家在大力倡导个人主义的同时,将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文化中的宽容精神输人到民主观念中,并使其在制度上得以体现。根据这种观念,社会生活没有终极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就公共事务发表并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又不具备强迫他人服从己见的权利;在彼此独立的见解中,尽可能地寻求一致,保持最大限度的宽容;在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处理公共事务的同时,给少数人提供一个变成多数的机会。这种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就是由执政党与在野党构成的现代政党制度。

19、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根据有关权力的一般理论,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政治权力在政治生活中还更多的表现为国家权力,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

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