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恢复生态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5ef3eec1c708a1284a4477

3一般是以健康、完整生态系统进行判断生态系统处于退化、受损或毁坏状态,未被人类活动破坏或破坏较轻的生态系统一般可视为健康、完整生态系统。 4 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历史轨迹也可以确定。

5 由于条件限制,生态恢复是容易促使生态系统沿不同轨迹演化。 6 但一个生态系统大致的演化路线和边界不容易可以确定。 7 生态恢复具有确定性、长期性特征,且需要土地和资源投入。 8 简单恢复可以采用去除干扰方式进行。

9 一旦预期固有轨迹实现了,由于恢复的群落演替方向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恢复工作还没完成。

10 生态恢复受到机会种入侵、各种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必须有持续的管理措施来缓解这些影响。

11 生态恢复实践中,只需考虑基本生态学理论及过程,不需要考虑人文活动和生态过程的互惠特征。

12 生态恢复要结合考虑人类需求。

13 只有原始状态才能作为生态恢复设计的目标。

14 外来种(外来种是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的、非当地原生的物种),容易导致生物入侵,在恢复实践中杜绝使用。

15 在全球变化中,可以将全球地史性的变暖与人为过程影响区分出来。 16 在种间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互利关系。 17 恢复的目标是恢复到受干扰之前的某个状态,即理想的参考生态系统,而几乎所有可利用的参照点都经受了人类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应该在恢复之前充分考虑并制定入恢复计划中。

18 护理植物比周围环境能够为目标物种的种子萌发或幼苗定居提供更好的环境;通过植物种间的正关联使目标植物的幼苗成功定居。当目标植物长大后,护理植物生长必然受到抑制,进而失去了护理作用。

19 植物间的正负效应一般同时发生,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改变。

20 生态系统有太多的组分,组分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21 群落功能恢复先于结构恢复。

22 自然恢复的天然植被最适合当地的物理和生物条件。 23 栖息地的破碎化是目前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

24 在中国,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还没形成一种文化共识,它与土地使用、捕捞打猎、养殖采集比较起来微不足道。

25 美国人权理论的基础是生命、财产和安全,宪法修正案规定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公民财产。因此,私人主体在其占有土地内可以从事任何行为。 26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可以达到维护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27 一般认为廊道越宽越好,窄带廊道易对敏感生物种的迁移产生影响,并影响廊道对有害物种和污染物的过滤。

28 廊道连通性高,连接度一定高。 29 廊道连通性低,连接度不一定小。

30 可以为河岸指定一定的宽度地带作为河流的缓冲区(廊道宽度值)。 31 生态廊道不会对乡土物种带来危害。

32 干旱半干旱区随着灌木入侵草地,养分和水分等逐渐富集到灌丛下,形成“沃岛”,一般认为季节性干旱和过度放牧是导致灌丛扩张和“沃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沃岛”的形成是草地退化的重要标志。

33 草地植物的生长和维持可受益于动物采食,所有的植物都有超补偿性生长机制。 34 恢复生态学所研究的为纯自然规律,不需要与社会、人文的耦合。 35 生态系统一旦恢复完成后,就不再需要人为的长期维持。

36 生态恢复中由于参考生态系统的不容易确定,以及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许多生态恢复工作往往不可能成功。

37 草食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家畜和野生动物一样,对草地生态系统是一种干扰,二者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作用等同。 38 内蒙古草原上有16种老鼠。老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一员,是与草原植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老鼠危害不是草原退化的原因。

39 一旦完成了生态恢复,生态系统就不再需要人为的长期的维持。然而需要生态系统的管理来防止已恢复的生态系统由于环境改造或人为干扰而再次发生退化。

40 理论上,一个生境的生产量越高,就可能维持更多的物种,尤其是在较大尺度上。 41 在较小时空尺度上,草地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间有普遍固定的关系。

42 火烧可减少植物生物量并引起短期的土壤肥力增加,从而使光照和养分条件得到暂时改善,因此,可增加生物多样性。

43大多数情况下轻度火烧可促进植物个体生长而非杀死它们,很少为其他种类或个体的定居创造“生境窗”。

44 胡杨林是干旱区唯一存在的真正森林。

45 胡杨林作为干旱区的物种,种群繁殖和扩展与洪水无关。

46 水库建设可调蓄水流,增加水分供给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48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

49 相对于沙丘稳定性来说,沙漠化整治中,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尤为重要。 50 随着生态系统退化的不断加剧,生态系统总表现为生产力的降低。

51 随着恢复的正常进行,植被生态系统的覆盖度总表现为逐渐提高的趋势。 52 从时间尺度来确定外来种是困难的。外来种入侵生态系统后,经过1000年的时间就难以把它同乡土种区分开。

53 中国河流健康的最大威胁来自水污染。水质达标了,河流就是健康河流。 54 外来种入侵到新生态系统中,可能会利用难利用水,但不会改变水分平衡。 55 植物入侵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只能是负面对。

56 一些物种常迁入迁出某个区域,这种行为是一种自然行为,它们基本不归入外来种。

简答(简答题4-6个,共29分)

1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目标(5分)。

(1)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持续演替与发展,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

(2)增加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

(3)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力。 (4)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5)保护和恢复生态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效果。 3生态恢复目标是否实现判断依据(9分)。

(1)恢复的系统具有与参照系统相似的、适合的群落结构和物种集合。 (2)恢复的系统在最大可行的程度上由当地物种组成;

(3)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恢复生态系统具有所有功能群;

(4)恢复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维持种群繁殖、稳定和发展的物理环境(基本条件); (5)恢复的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在各个发展历史时期没有功能异常的信号;

(6)恢复的生态系统通过非生物和生物的流动和交换,能够与周围环境整合为一个大的生态场和景观;

(7)恢复的生态系统的周围没有威胁生态系统健康和整合性的潜在风险。

(8)恢复的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恢复力,能够忍受周围环境中正常的周期性波动胁迫,从而维持其整合性。

(9)恢复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在现有条件下有无限存在的潜力。 5 阐述源-汇理论模型(5分)。

(1)在许多种群中,不同的个体占据者不同质量的生境斑块,当个体处于适宜的生境时,就能成功地产生后代,繁殖率大于死亡率,我们称这样的生境为源(source);

(2)而当个体处于不适宜的生境时,可能在繁殖上不成功或存活率减少,繁殖的成功率就会小于死亡率,我们把这样的生境称为汇(sink)。 (3)一般将处于源生境中的种群称为源种群(source population),而将处于汇生境中的种群称为汇种群(sink population)。

(4)种群生态学家研究发现,许多物种既有源种群,又有汇种群,由源种群中所产生的过多个体可以扩散到汇生境中,从而使汇生境中的种群得以维持而不灭绝。

(5)大多数种群只有很少一部分聚集在源生境中,而大部分都分布在汇生境中。因此,集中力量保护源生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6 形成“护理效应”的原因与机制(6分)

(1) 护理植物通过林冠结构遮荫,缓冲温度产生护理效应;

(2) 护理植物的林冠结构可通过影响降雨截留从而影响目标植物定居。 (3) 增加水分有效性;

(4) 增加营养成分及可获性; (5) 减少食草动物啃食;

(6) 对土壤中真菌和固氮菌产生影响。

7 唯一起源于恢复生态学的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理论的内容及其区别(6分)。

(1)人为设计: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样的。2分

(2)自我设计理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时间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最终改变其组分。2分

(3)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理论区别:人为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个体或种群层次上考虑,重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恢复的结果可能有很多种;1分

(4)自我设计理论把恢复放在生态系统层次考虑,充分考虑自然界环境和植物群落间的相互影响,认为恢复完全由环境因素所决定。1分 8 我国植被恢复误区(7分)。 (1)大量使用外来物种;

(2)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要求的异质性; (3)忽略了物种之间的生态交互作用; (4) 忽略了农业区的植被恢复;

(5)植被覆盖率常被用作唯一的评估标准; (6)对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缺乏考虑; (7)城市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

10 近自然森林经营主要措施内容(4分)。 (1)选择当地、乡土适宜物种; (2)在特定砍伐系统内收获木材;

(3)利用天然树木自我生长代替补种树木;

(4)在森林中保留死亡的树木作为物种多样性(真菌、昆虫和脊椎动物、鸟类)的重要载体。 13 塔里木沙漠公路绿化工程全线采用滴水灌溉技术,其技术要点(5分)。 (1)每10天1个周期。

(2)造林当年的春季缩短灌溉周期(减少灌溉量)。 (3)夏季(5-8月)缩短灌溉周期。

(4)灌溉量为300m3/ha(沟灌为500 m3/ha)。 (5)秋末最后一次加大灌溉量,起到淋盐作用。

14 采矿废弃地恢复工程技术中的表土转换技术和表土改造技术(6分)

(1) 表土转换技术:在堆放煤矸石(矿渣)之前,先把堆放地的表土层取走; (2) 然后在堆放地铺上50cm后的黏土并压实,以防煤矸石或矿渣向下渗透污染地下水; (3) 在煤矸石或矿渣堆放完并展平压实之后,再铺上一层50cm后的黏土并压实,造成

一个人工的黏土封闭层;

(4) 然后再垫上1m厚的生土,最后把表土铺上。

(5) 表土改造技术:设法灌注黏土泥浆,让泥浆包裹煤矸石表面,然后铺上50cm后的黏土并压实,以降低剧毒元素的淋溶量和淋溶速度。 (6)最后覆盖表土1m,表土表面30cm层添加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