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含两套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636df707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4

语吧。

图上题诗: 兰竹芳馨不等闲, 同根并蒂好相攀。 百年兄弟开怀抱, 莫谓分居彼此山。

《兰竹芳馨图》 《墨笔竹石图》 这幅画诗画相辅,互相衬托, 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此 画写悬崖沟谷之上,兰竹相对 而生,互相呼应。浓墨描绘兰 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

参考答案

一、千锤万凿 焚烧

二、1.(1)等闲 (2)何当 (3)粉骨碎身 (4)清白

2.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 示例:万紫千红 千军万马 千变万化 喜怒哀乐 笔墨纸砚 梅兰竹菊 诗词歌赋 3.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三、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3.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9/11

四、

相同点(表现手法)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马诗》 业的抱负。 不同点(表达诗人《石灰志向) 吟》 《竹石》 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拓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作品的特点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五、1. DE

2.良马 石灰 石灰的颜色 高尚的节操

3.示例:马: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 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郑燮《竹》

六、示例:画幅上的竹子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精神。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拓展: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通常“文

10/11

托物言志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

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等。他们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11/11